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初心可貴 菩薩道起步

初心可貴 菩薩道起步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17日慈濟臺中靜思堂,舉辦中投港苗區委員慈誠培訓課。今天第一堂課內容包括培訓手冊引導、學佛行儀、慈濟十戒、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和募心募愛。敬邀德晴師父、德寧師父和德勘師父三位師父指導及授課 ,計培訓學員一百五十九人、三十七位隊輔及志工四十九位共同圓滿。

◎委員慈誠培訓 力行慈悲喜捨

慈濟委員慈誠培訓,從3月到11月每月一次上課,10月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培訓圓滿後於11月恭請證嚴上人授證。學員穿上眾竹有力的制服,臉上掛滿興奮笑意,分別編組入座。學員長吳禮吉,說明上課應注意事項並請隊輔協助檢查調整學員服裝儀容。

司儀廖歆怡以慈濟志言:「人生無常,生命隨日俱逝,我們應該把握難得的人生,造善因、得善果,才不致有深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勉勵學員培訓時,打好佛學基礎,學習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除去個人不好的煩惱和習氣,如有問題疑惑,可以請教陪伴的資深志工。

開營時,德晴師父首先歡迎學員加入慈濟大家庭,期望學員每天心情開朗,日日都是晴天。慈濟行菩薩道都是做好事,快樂的事,祝福大家積極參與,年底都能圓滿受證,有培訓幹事、協力組隊長和隊輔的陪伴,入寶山要不空手回,認識慈濟並跟隨上人行菩薩道,日日精進。

培育志工王慧萱,說明勸募的精神是戶無量、福無量。《培訓手冊》的使用有靜思家風,脈脈相傳,遵守精進的儀軌,記錄培訓的過程,包含:慈濟志言、誓願文、十戒、上人用法度、慈濟語彙等等。最後以靜思語「不要擔心壓力,但一定要盡心力。」勉勵大家。

◎學佛行儀 守戒與責任

德寧師父教導合掌、問訊、禮佛三拜等等意義。佛門中,問訊是問候、讚歎對方德高如山,當佛弟子不方便頂禮的時候,大都是行問訊禮。問訊必須九十度彎腰,背部平直。佛弟子的「行、住、坐、卧」四威儀,要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和卧如弓。禮佛三拜的意義:一是能折伏個人的驕慢心,二是能見賢思齊,三是懺除業障。

德勘師父講「守戒見佛」的故事,說明佛門的規矩。有兩位比丘欲前往見佛,但都忘了帶濾水囊,路途中口渴,一位寧可守戒渴死,是法身見佛;另一位為生存喝下有蟲的水,得見佛陀,但已破戒,是色身見佛。佛陀呵斥破戒比丘是愚癡,雖以肉眼見佛身,持戒而往生的比丘,早一步先得見佛身。

「慈濟十戒」源於1990年7月上人為慈誠隊員制定八戒。以佛制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外加不抽煙、不嚼檳榔、不吸毒,不賭博、不簽六合彩、不玩股票,聲色柔和,做個賢夫良父。應運時代變遷,再加上遵守交通規則,不參與政治活動、示威遊行,共十戒。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不遵守規矩,導致社會混亂、傾家蕩產,性戒是指殺盜淫妄前四戒。第五戒喝酒是遮戒,喝酒會迷亂人的身心,做出行為偏差,容易引起家庭和社會的問題,守戒有其必要。

慈濟全球慈善足跡,慈濟人分佈在六十七個國家地區,援助一百三十三個國家地區。慈濟志工的五項特色:1.自假,請自己的假,投入公益。2.自捐,長期捐贈善款。3.自禮,自備關懷所需的結緣禮品。4.自費,過程中,自付交通食宿。5.無償,付出不求回報,還要道感恩。

參加慈濟慈誠委員培訓,信願行,要相信佛法和上人,願意加入發心身體力行,慈悲利他,行善造福,廣結善緣。待人之道是感恩尊重愛,化小愛為大愛,用慈悲心修行,苦難的眾生就是菩薩修行的道場。用甘願心開路,感恩心鋪路。

◎募心募愛 傳播善念

為何要募心募愛?志工溫嘉新告訴大家:1.為了走入社區,與眾生結好緣。2.打開心門去除自卑感。3.傳遞慈濟精神。4.啟發人人做好事。5.做他人生命中的貴人。6.自造福田,自得福緣。到店家愛灑的步驟:說好話送平安,宣導安美專案,邀約愛心商店。投幣祝福店家,拍合照,留下美善足跡。按照步驟走出來與人結好緣,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流利。

溫嘉新與呂育如,實際演練在早餐店勸募愛心商店。社區裡有很多孤苦無依,需要親幫親,鄰幫鄰,社會才會健康。留下連絡電話,即使是非佛教徒,也隨順因緣,傳遞關懷。即使沒有因緣,也為社區發聲,接引有緣的民眾。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只要開口,就有機會。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

南投草屯陳美惠分享,募心募愛的愛心竹筒,積極走入店家,說慈濟話慈濟,募心募愛。勸募店家多元化,眾緣成就的實例分享:小天使幼兒園、唐媽媽豆腐店、用心生活診所等等,都可以菩薩招生。弘法利生,口說好話,點滴善款匯集。

規畫好路線,有目標就有前進動力,雙向討論,彼此學習。把握每個機會,只要竹筒擺上去就有隨喜功德。從個人愛的存款做起,視同會員陪伴,能開口就有很多愛的途徑,每一、二個月都有成長。即便做葷食也是同樣做愛心,能救助別人,講話要有技巧,讓人心生歡喜。

◎為何而來 學員的心聲

任職於臺中慈濟醫院資訊室的謝政育,隨著父親茹素十多年,父親是慈濟的建築委員,參加過臺中靜思堂及醫院的興建,鼓勵他到慈濟志業體上班。

政育平時研讀《金剛經》和《心經》。每年參加歲末祝福,認同上人的理念及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與人文室和同事們相處融洽,受志工鼓勵而來培訓,在菩薩道上有佛法規範,感覺生活態度要調整。期許從自己做起,修心救人。,

來自越南的阮氏水,因為家裡窮又有小孩,在故鄉找工作困難,而興起到國外工作的念頭,經由學校老師介紹到臺中慈濟醫院當照服員。看到志工照顧阿公阿嬤,付出很多,幫助人又吃素,都是好人,所以也跟著吃素,體力也很好,志工和護理主任都很關心她和妹妹,鼓勵她們培訓,她也希望可以給阿公、阿嬤最好的服務。

她很感恩師父的教導,今天學到慈濟十戒和學佛行儀,這在外面學不到的。學會合掌、問訊和禮佛,聽懂就會了,開心快樂有滿滿的收穫和滿滿的愛,看到慈濟人很有愛心,互相幫忙,大家在群組裡討論,很感謝志工一直關心她並接送她來上課。

來自太平的顏世貴,二十年前曾參加社區志工,後來中斷了十多年。兩年前,是慈濟委員的公司老闆一直鼓勵,趕快加入慈濟行列,時間不等人。雖然有看大愛臺及《慈濟月刊》很不錯,社區的組隊長都很關心他,帶領做福田、香積、出坡、訪視等等勤務。社區的組隊長鼓勵唯有進人慈濟,才能更了解慈濟,於是就參加見習和培訓。

去年見習,參加《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知道自己走對方向。今年參加培訓,看了《靜思》、《善護》和《心蓮》等書,才知道上人從小到大、修行立願、成立慈濟的過程,讓大家有機會行菩薩道,真的很感恩。對照去年入經藏演繹的過程,真的法喜充滿,如果當初他能早一點看這幾本書的話,入經藏的情境與體會完全不一樣。希望今年的培訓,能夠更精進,法喜充滿。

鍾阿琴老師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參加慈濟教聯會,承擔文書工作。退休後,在援建學校進行靜思語教學,之後接社區親子成長班課務,一直到現在。個人成長很多,從公版教案操作指導小朋友,後來發現一成不變,才又改變方式,增加露營、城市小旅行等活動,小朋友非常有興趣,報名很踴躍。

去年參加《無量義 法髓頌》演繹,有很深的感觸。剛好照顧的孫女長大了,回到媽媽身邊念小學,比較有餘裕的時間,就來參加委員培訓。培訓是一項考驗,以前一直不敢參加是因為募心募愛開不了口。報名之後,要募款,跟人家開口,覺得好像也不是很難,一開始就募了十幾戶。非常開心,對自己有了信心,順利培訓應該沒有問題。

太平區羅數雲慈濟的因緣,是以前心裡有滿腹委屈,不知要找誰訴說。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上人開示,禁不住流下眼淚,感覺好像母親一樣撫慰著她,有很多的委屈想要向他訴說,就一直想辦法要進來慈濟,但是,不得其門而入。

有一天,看見姪媳在收慈濟功德款,就跟她表示也想加入慈濟。姪媳帶領她做了兩三年的香積、助念和福田。今年參加培訓,今天學到吃素要遵守的事項,提醒自己不要只吃方便素要吃全素。

太平區承擔培育幹事十幾年的張彗珍,此次擔任隊輔。她歡喜地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我學習的對象,我會盡己之力協助,共同珍惜慈濟因緣,祝福學員都可以順利受證。」

父母給予生命,上人給予慧命,做慈濟,充實人生的價值,留下美好的回憶。

圖左 :培育志工王慧萱,說明勸募的精神是戶無量、福無量。也用靜思語鼓勵大家:「不要擔心壓力,但一定要盡心力。」[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德寧師父教導大家學佛行儀。如何行問訊禮、打毘盧印,並說明禮佛三拜的意義。[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德勘師父說明慈濟十戒的源由、遵守十戒的重要性。[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德晴師父分享自己進入慈濟的因緣,也帶動大家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志工溫嘉新(左)與呂育如(右)分享募心募愛的心得。也帶動大家做愛心商店實際演練。[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顏世貴去年參加見習時,也有機會參加經藏演繹,在過程中,深刻的認識慈濟。希望今年的培訓能夠更精進、更法喜充滿。[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鍾阿琴目前承擔社區的親子成長班的課務。她認為培訓是一項考驗,以前一直不敢參加培訓,是因為募心募愛開不了口。報名之後,要募款,跟人家開口,覺得好像不是很難。[攝影者:簡鴻海]
圖右 :來自越南的阮氏水分享,感恩師父的教導,學到慈濟十戒和學佛行儀。學會了合掌、問訊和禮佛,聽懂就會了,有滿滿的收穫。[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承擔培育十幾年的張彗珍(右)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是我學習的對象。要進來不容易,都是與慈濟有因緣的。有些人在培訓過程中會遇到困難,我們會儘量協助,希望都可以受證。」[攝影者:簡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