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動中有靜智慧語 志工課熱情有活力

動中有靜智慧語 志工課熱情有活力

E-mail 列印
在這初春風和日麗的午後,2024年臺北中正區社區見習志工課於3月24日下午在中正靜思堂熱情登場。

慈濟社區志工的緣起於1996年,因為賀伯颱風造成全臺各地災情嚴重,慈濟志工於全臺各地投入救災的同時, 讓證嚴法師有了將志工組織落實社區的想法─「熱情是愛的原動力;用熱心、愛心化解冷漠」,所以熱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原動力;「鄰幫鄰、里幫里;發揮里仁爲美的精神」,這是人與人之間愛的展現,是仁德歸厚之美,這是慈濟之美,亦是志工精神的展現。

◎課務團隊凝聚力量 發揮巧思

這天有六十四位學員,多達七十幾位的工作人員陪伴。為了讓前來參與課程的學員,都能收穫滿滿。課務團隊早在ㄧ個多月前,就開始策劃整年度的課程內容,由其是第一堂課程的考驗最多;因為學員來自四八方,不但彼此都不認識,志工和學員也大部分都互不相識!所以如何在這麼陌生的時空,創造出「熱情」的火花,打破陌生的氛圍…正是課務團隊的大考驗。歷經多次的討論、共識,課務志工們發揮巧思,規劃創意又不失慈濟人文的課程內容,期望讓學員們都能充實法喜,盡興而歸。

首先是相見歡─認識你真好,由司儀邀請幾位學員上臺示範遊戲方法後。藉由抄寫認識彼此姓名及喜歡的水果,記憶接龍,讓學員們主動去認識身旁的朋友;ㄧ時之間大家都動了起來,互記名字及各自喜歡的水果,課堂上好不熱鬧!幾分鐘之後,竟然有學員收集到二十位同學的姓名呢!有了互動果然就拉進了學員與學員及志工們之間距離。

◎阮是按呢做慈濟

今日課程邀請社區資深的慈濟志工,來和學員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及參與志工的因緣。林繼材做慈濟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他是從事油漆建材的自營商,在ㄧ次他看到有ㄧ群男士及女士,晚上下班時間不在家休息,還在街頭挨家挨戶拜訪!心中好奇─他們是甚麼單位啊?原來是慈濟志工,就是這樣的因緣接觸了慈濟,他和太太陸續參與志工活動,幾年後正式成為慈濟大家庭的ㄧ員。

林繼材分享ㄧ開始也曾因為同修師姊參與志工活動,影響到工作而生起煩惱心,後來他們彼此互相協調安排好時間,他自己後來也可以做志工。而且越做越開心,體悟到內心自在的歡喜;原來這就是ㄧ種付出無所求的解脫。最後邀請大家一起來行善,並以「行善轉命運,積德蔭子孫。」與眾共勉。

謝木秋十幾年前那時還住在板橋,因為小兒子讀小學五年級參加慈濟親子成長班,隨後又加入板橋慈濟籃球隊,在陪伴兒子的過程,她看到慈濟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慢慢地喜歡這善的團體。有人問她說妳也有工作,哪有時間做慈濟?謝木秋分享時間是有心人安排出來的,心在哪裡時間就在哪裡。自己營補習班,真的也很忙,雖然騰出時間做志工,但學生也沒變少反而慢慢增加。謝木秋分想參與慈濟不是只是做志工,接受佛法的薰習也很重要,更因此化解與最好朋友之間的ㄧ段惡緣。

原來是三十多年前她和好友合夥開安親班,經營得越來越好,學生越來越多,因財務分配的問題鬧翻了!從此互不相往來也不再聯繫,這怨和恨一直埋在心中,不想去碰觸。做慈濟後聽聞學習上人的法,了解因緣果報,不要把這一世的惡緣帶到下一世,要廣結善緣,因此她放下這累積了二十多年的心結,鼓起勇氣跟這位好友聯繫、道歉,當下這位朋友也很激動,彼此的心結終於化解,現在大家恢復友誼,還是最好的朋友喔!

學員陳貞妃,聽了謝木秋分享。這也讓她回憶起往事,原本她以為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可是事實上今天聽到木秋師姊的分享,讓她內心又起了波瀾!「不要讓這個惡緣,延續到未來世!」因為這一句話,陳貞妃也認真的思考,自己內心的那一個「檻」真的過去了嗎?為什麼木秋師姊有勇氣做這樣事?課後她和木秋師姊分享自己的心情,自己內心也有所啟發、期許。

志工張美瑛分享,自幼因為父親經營生意失敗,導致家庭經濟陷入困境,經常有親戚朋友上門,希望父親可以盡快償還欠債。所以她年少時即體悟到人情冷暖及生命的苦處。爾後因為持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讓她獲得力量及智慧。因為成長過程受很多人的幫助,她感覺到這些幫助她的人都是菩薩,由其是老師,也因為受老師的影響,讓她立志成為老師從事教育的工作。加入慈濟以後,感受到靜思語淺顯易懂,句句法語容易深植人心,將靜思語帶入校園,用於教學和生活,藉由靜思語啟發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獲得很大的成長。

◎遊戲入法心歡喜

「靜思魔法方塊」的活動利用文字方塊組合出完整的靜思語句;「靜思智慧攻略」是ㄧ個團隊益智遊戲。除了可以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之外,更可以於拼字過程中,加深印象。遊戲ㄧ開始,每ㄧ組學員和隊輔志工們大家都卯足全力,快速組合希望能拔得頭籌。藉由文字遊戲的互動,學員們彼此不再陌生,又學得ㄧ句句靜思智慧好話語。每ㄧ組都玩得很開心、很起勁。

為了鼓勵學員可以圓滿這ㄧ整年六堂的社區志工課程,課務團隊特別為大家準備了ㄧ個「時空膠囊」,邀請所有的學員為自己許下ㄧ個好願,或是立下ㄧ個目標,或是回憶,寫下自己的期許,封存在玻璃瓶罐中,成為「時空膠囊」。這個「時空膠囊」暫時由志工代為保管,在半年後課程圓緣當天發還給大家,但何時開啟它,這就是自己的決擇。

志工陳建曄特別為大家解釋這個活動的意義,他也回憶起自己當初和同修師姊ㄧ起加入慈濟,是很正確的決擇,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決定「加入社區志工的一小步,實在是他人生的ㄧ大步!」盤點這十幾年生命真的很充實,活得很精彩。

◎創意課程有活力 激發學員熱情與願力

今日課程雖然僅短短的四個小時,創意且多變;豐富且充實,讓學員大家收穫滿滿、感動滿滿,有參與就會有感受,學員踴躍分享自己做中學,學中學的感動。

學員林慈玲在尚未加入慈濟之前,每回看到有慈濟大型活動,心中就會產生疑問:「是什麼樣的力量可以結合這麼多人ㄧ起成就?」直到最近有因緣參加慈濟的志工活動,參與靜思堂福田打掃,香積志工服務,看到這麼多志工ㄧ起做事,雖然很多人彼此都不認識,但卻能那麼有次序的互相合作。

林慈玲分享參因為加與生活組的志工服務過程,了解到要成就ㄧ個活動是那麼的不容易,是集結很多人的付出,讓我們可以坐在這邊上課,享受別人的服務,真的要很感恩!今天來到這裡,看到大家都充滿大愛、有心、願意共同為了社區大眾來努力。這些點點滴滴讓她內心充滿了感恩與感動。

學員吳淑惠分享今天來到這裡,也是滿滿的感動,因為自己的父母也都是慈濟人。小時候無法體會媽媽為甚麼這麼忙錄,而且都是在做外面的事情,雖然ㄧ開始爸爸也有意見,但後來爸爸也加入慈濟,所以自己是在慈濟的家庭長大的,受到很多慈濟法親的的呵護與照顧。幾年前自己有因緣接觸學習《法華經》,慢慢的了解佛法。雖然父母親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他們當初選擇跟隨上人做慈濟是正確選擇。結婚後忙於家業育有三子,也因此有因緣進入校園,在國語實小擔任大愛媽媽,參與靜思語教學的同時,教學當中讓自己反思是否也做到了。

年輕又文雅的學員洪思綺,曾經在美國學習語言,所以目前是中正新芽課輔班的英語小老師,帶著回饋的心情,她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付出。她分享承擔課輔班老師,面對不同個性的小朋友如何和他們互動,讓自己學習很多。「做好事不能少我ㄧ人,做壞事不能多我ㄧ人」她以此句靜思語自勉。

「大家好我是芭樂、芭樂月香,這是林月香開場的自我介紹」,她分享自己是花蓮人,對慈濟並不陌生,中正靜思堂的鄰居,雖然每天在羅斯福路來來去去,望著靜思堂,心想不知何時才要能跨進慈濟這個大門!因為之前認識的慈濟志工往生,所以讓她曾經徘徊不知如何在續慈濟因緣,很高興有緣遇到了薛阿美師姊,今天才可以才參與這堂社區志工課。

林月香表示為了參與今天的志工課,期許自己做慈濟就是要穿制服,這是自己踏入慈濟的第一步。所以提前一天自己還特別去新店請購社區志工服。林月香以「甘願做,歡喜受」自許,因為去年參加臺北小巨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法會,感受到那ㄧ分「我願意」的法喜,「我願意跟隨上人的腳步,我願意把我的身心、我能夠做的奉獻給需要的人」。

圖左 :相見歡─認識你真好,大家都動了起來,互記名子及各自喜歡的水果,課堂上好不熱鬧!有了互動果然就拉進了學員與學員及志工們之間距離。[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志工林繼材做慈濟越做越開心,體悟到內心自在的歡喜;原來這就是ㄧ種付出無所求的解脫。最後邀請大家一起來行善,並以「行善轉命運,積德蔭子孫。」與眾共勉。[攝影者:池亮蓁]

圖左 :謝木秋慈濟深入法髓,了解因緣果報,放下這累積了二十多年的心結,鼓起勇氣跟這位好友聯繫、道歉,解開彼此的心結,現在大家恢復友誼,還是最好的朋友![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志工張美瑛也因為受老師的影響,立志成為老師從事教育的工作。加入慈濟以後,感受到靜思語淺顯易懂,句句法語容易深植人心,將靜思語帶入校園,用於教學和生活,藉由靜思語啟發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獲得很大的成長。[攝影者:池亮蓁]

圖左 :學員陳貞妃(左一),聽了謝木秋分享的故事。也認真的思考,自己內心的那一個「檻」真的過去了嗎?為什麼木秋師姊有勇氣做這樣事?課後她和木秋師姊分享自己的心情,自己內心也有所啟發、期許。[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學員林慈玲分享參因為加與生活組的志工服務過程,了解到要成就ㄧ個活動是那麼的不容易,是集結很多人的付出,讓我們可以坐在這邊上課,享受別人的服務,真的要很感恩![攝影者:池亮蓁]

圖左 :學員林月香(左一)因為去年參加臺北小巨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法會,感受到那ㄧ分「我願意」的法喜,「我願意跟隨上人的腳步,我願意把我的身心、我能夠做的奉獻給需要的人」。[攝影者:池亮蓁]
圖右 :為了鼓勵學員可以圓滿這ㄧ整年六堂的社區志工課程,課務團隊特別為大家準備了ㄧ個「時空膠囊」,封存學員的好願、是目標,是回憶,是期許……[攝影者:方秀珍]
圖左 :生活組志工團隊,為學員準備的點心,色、香、味俱全。參與過生活組的學員都知道,這些都是大家用心付出與集結,既貼心也是愛心。名為「點心」真是暖胃,也暖心。[攝影者:方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