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精進研習 學佛行儀調身心

精進研習 學佛行儀調身心

E-mail 列印
3月30日全臺精進研習營第二天一早的課程,安排《慈濟人精進手冊》導讀及演練。由精舍師父德宣師父、德勱師父和德禪師父授課,分別針對「學佛行儀」、「行衣住臥」與「坐、食」等禮儀做說明,三百多位學員分成A、 B、C三大隊以跑站方式輪流於三處場地演練,並接受師父們的指導。

◎學佛行儀 學佛福德與智慧

德宣師父在講經堂教導學員「合掌」、「問訊」和「禮佛」的意涵和動作。師父表示,早期出家和在家弟子學佛行儀,是上人親自教導。上人教導合掌是「做人行中道,雜念歸一心」,合掌時雙手立於胸前,是問訊的準備動作。

問訊是讚歎對方德高如山,問訊時要彎腰九十度鞠躬,第三次鞠躬上來時要打手印(毘廬印)。打手印是向佛菩薩和出家師父問訊,打手印時,雙手舉高齊眉。通常志工間、或同儕間互相問訊是不打手印。

佛弟子以額頭頂地,雙手翻掌,觀想如面臨佛前,禮拜佛足的身行來供養佛陀,表示內心的尊敬與虔誠。「頂禮」是佛門中的最敬禮,佛陀是福德智慧兩足尊才成佛,因此佛弟子頂禮翻掌,是要承擔與學習佛陀或法師的福德與智慧。

德宣師父講解完畢,引導學員分解動作練習,學員在師父與隊輔一一調整下,動作漸趨一致,上下間每一環扣都到位,整體道氣呈現和諧之美。

來自臺南的學員謝明仁和蔡育馨是夫妻檔。謝明仁表示平時在社區培訓課時,就有教導學員學佛行儀,在反覆練習中,動作已順暢自然,他說:「來這裡再做相同的動作,等於溫故知新。」

蔡育馨說,「在臺南以蒲團跪拜,這裡卻以蓮花椅,雖然跪墊不同,但只要環扣都到位,不論分解動作如何嚴格,常做就順暢。我們是佛教徒,佛教的儀軌,我們當然要如法如儀。」

另一位臺中學員洪素娥也分享:問訊的每個動作都有反觀自省的意涵,今天學習禮佛的行儀,要把默契帶到社區去落實,在社區以莊嚴的形象度化有緣人。

◎行衣住臥 生活處處都是禪

感恩堂中德勱師父首先給學員看寮房內棉被的照片;有的棉被折的方式錯誤,有的甚至沒套被單,一一請學員指出棉被折疊是否有誤?從中學員學習到正確的折法。

德勱師父要「大家一起來找碴」,「穿旗袍可以穿背心戴袖套嗎?」「穿八正道再穿白襪可以嗎?」工作人員示範錯誤的服儀,讓學員一起指出,同時也修正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

德勱師父表示,「對大家要求嚴格,是希望學員照顧好自己的形象,才能保護慈濟的形象,有時別人給予我們的指導,要心存感恩,大家都一致就是整體美。」

學員許玉摘承擔精進幹事三十年了,頭髮梳得端莊服儀很標準。德勱師父讚許她,請她出來給學員看。師父表示以前許玉摘和師父去北韓國際賑災,她的服儀很合宜,到現在還是一樣。

許玉摘分享這堂課,覺得都是習慣養成,就如折棉被,很多人都不會折,因為在家都不折。學佛行儀也是,重點是細節很重要,學得正確動作常常練習,自然就能做得好。

桃園區學員簡順德表示,把握機會來學習精進研習,德勱師父很用心教導,用不合宜的服儀向大家展示,讓大家指出錯誤,學正確的服儀,讓人印象深刻。期待在精進日也能安排學佛行儀課程,在社區傳承給大家學習。

擔任精進幹事五年多了,他覺得外面社會以高標竿看慈濟,身為精進幹事,自己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別人也是以高標竿看待,因此他對自己要求會更高。

◎坐食之間 用餐威儀展人文

臺灣有句諺語「吃飯皇帝大」,意思是用餐時要好好吃飯,不能被中斷打擾,猶見得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慈濟人文中對於食的威儀,有所謂「龍口含珠、鳳頭飲水」;坐姿要抬頭挺胸、端碗如龍口含珠、持筷如鳳頭飲水,用餐時就像龍鳳來朝,無比莊嚴優雅。

德禪師父於國議廳為學員導讀「坐與食」的威儀,針對餐具使用、營隊默契和日常禮儀逐一說明。再三叮嚀學員於齋堂用餐應「食不語」無聲響;就座時要將椅子提起輕放,從椅子左側進入,雙手以食指中指按壓桌面後而坐;座位坐三分之二,不坐滿,既能坐得穩又能展現威儀。

大家臨齋時都會唱供養歌,但結齋可能比較陌生。因此,德禪師父特別教導結齋時念的偈文,「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經過德禪師父講解說明後,邀請學員上臺演練,臺下學員指出錯誤的姿勢,再由師父逐一指導正確與否。課堂中臺上學員緊張,臺下學員笑聲不斷,但也因此印象更為深刻。

學員陳碧慧分享上臺演練後感覺對儀軌更清楚,尤其是德禪師父上課讓她更了解進餐桌時,「是要站在座位正前方才將兩手食指中指按桌面,再輕輕坐下。」這是她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禮儀。

另一位學員黃貴寶則表示平常大家都知道要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食的威儀,但有時可能做得不夠徹底,經由師父授課更加深印象,砥礪自己在社區要更精進做到位。

◎法親關懷 把愛再找回來

繼早上第一堂課《慈濟人精進手冊》各項儀軌的導讀,第二堂課由德勱師父帶著學員導讀法親關懷篇,溫故知新有關受證慈濟人的生死關懷、會員關懷、助念關懷、人力之組織與動員等。

慈濟宗門裡的法親都是生生世世,共同營造溫馨的慈濟大家庭,法親間不是出了問題才去關懷,每月協力組隊聯誼有互動,應該很清楚那些人沒有出來參加活動。疫情期間沒有實體互動,所以要開始重新學習,要做深度關懷。

導讀《慈濟人精進手冊》之後,開放雙向交流時間讓學員提問,由師父或在座宗教處同仁釋疑。

來自新北市土城區的學員黃錦屏提問,超過八十歲的長者往生,奠儀信封的顏色要不要區分,還是一律都是白色?

德禪師父回覆,臺灣傳統觀念就是「白包」是對亡者,「紅包」用於喜事,所以奠儀信封白色為宜。

臺中市南區陳秀娥提問,對於自殺或未滿十八歲往生者,要不要助念?

德禪師父回問助念是為什麼?因為安家屬的心,不是安自己的心,這堂課是法親關懷,表示關懷對象可能是家屬,理當要去。德禪師父進一步說明:「助念的時候,不只是讓家人安心,也是為往生者助緣,祝福他能夠在人生過程走到最終,能夠轉換有更好的因緣到下一輩子,或許他這輩子就是過不了這個關卡。」

來自中和的學員黃有益對於組隊內許多資深者不出來感到很困擾,邀約有無力感,特別向師父請益。

對此,德勱師父叮嚀:只有用愛,當你慢慢啟動,一定會慢慢地改變,找幾位志工帶著伴手禮去他家喝喝茶,慢慢都能找回來。覺有情的愛,很重要,每一次活動都邀約他,多關懷陪伴,慢慢把他們再愛回來。

經過一早上的學習,對於全臺精進幹事們就像是再次上緊發條,回到社區後即能將所學傳承給未參與營隊的志工們,讓大家的腳步更合齊,展現慈濟人文之美,更重要是學佛的行儀而調攝身心。

圖左 :德勱師父請「大家一起來找碴」,從工作人員示範錯誤的服儀,讓學員一起指出,同時也修正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桃園區學員簡順德表示,德勱師父很用心教導,用不合宜的服儀向大家展示,讓大家指出錯誤,學正確的服儀,讓人印象深刻。期待在精進日也能安排學佛行儀課程,在社區傳承給大家學習。[攝影者:楊淑惠]

圖左 :感恩堂中由德勱師父授課「行衣住臥」的禮儀,師父請學員看折棉被示範,有的棉被折的方式錯誤,一一請學員指出棉被折疊是否有誤?從中學員學習到正確的折法。[攝影者:楊淑惠]
圖右 :德禪師父於國議廳為學員導讀《慈濟人精進手冊》中「坐與食」的威儀,針對餐具使用、營隊默契和日常禮儀逐一說明。[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全台精進幹事精神研習營,3月30日早上第二堂課由德勱師父帶著學員導讀《慈濟人精進手冊》法親關懷篇,有關受證慈濟人生死關懷、會員關懷、助念關懷、人力之組織與動員等。[攝影者:鄭信義]
圖右 :臺中市南區陳秀娥對於自殺或未滿十八歲往生者,要不要助念?
德禪師父開示:助念不只是讓家人安心,也是為往生者助緣,祝福他能夠在人生過程走到最終,能夠轉換有更好的因緣到下一輩子,或許他這輩子就是過不了這個關卡。[攝影者:鄭信義]


圖左 :德禪師父講解「坐、食」的用餐禮儀後,邀請學員上臺演練,師父逐一指導正確與否。[攝影者:蔡沛昆]
圖右 :學員陳碧慧(中)分享上臺演練後感覺對儀軌更清楚,尤其是德禪師父上課讓她更了解進餐桌時,「是要站在座位正前方才將兩手食指中指按桌面,再輕輕坐下。」這是她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禮儀。[攝影者:蔡沛昆]
圖左 :洪素娥(右一)覺得問訊的每個動作都有反觀自省的意涵,今天學習禮佛的行儀,要把默契帶到社區去落實,在社區以莊嚴的形象度化有緣人。[攝影者:葉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