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日本 從避難所到組合屋 石川鄉親盼安穩的家

從避難所到組合屋 石川鄉親盼安穩的家

E-mail 列印
強震後,山崩地裂,土石掩埋覆蓋,吞噬了一切,以工代賑池崎京子重回危樓的家,未來不敢想,但她說:「慈濟以工代賑煮熱食,成了現在的生活重心,也才記得笑。」

震後時序從寒冬走到初春,歷經兩個多月,公部門從 緊急避難所,到現今有的災民已經可以入住組合屋。災後如浮萍,似乎有了岸,但兩年後呢?中川卓也、以工代賑的池崎京子,道盡所有災民的心聲。一方有難,十方馳援,慈濟志工陪伴不停歇,穴水醫院熱食供餐,慈濟咖啡屋溫暖恆在。

◎臨時住宅 災後中繼站

3月8日,慈濟勘災團拜訪穴水醫院職能治療師中川卓也,一家四口入住的組合屋,離醫院車程約三分鐘,走路約十分鐘。地震發生後,他們曾到金澤市、七尾市投靠親友,而後入住醫院五樓的職員避難所,中川先生感恩有臨時住宅終能穩定下來。

日本能登半島強震,規模7.6的地震,當地超過七萬六千棟房屋受損,其中有不少是全部坍塌、完全沒辦法住人。所以震後、政府迅速搭建臨時住宅組合屋,有些現在已經完工,民眾不用負擔房租,最長可以入住兩年。

「我們非常努力的打掃,有廁所,這邊是浴室,還有洗臉臺在這邊。」兩歲多的孩子,看著爸爸帶著團隊來到,直喊著媽媽快來,熱情地直說:「你好!」,四口之家,申請到三房一廳,一套衛浴,約11.8坪的組合屋,是三種臨時住宅中的大家族房型。

「覺得醫院對我們有恩,因此決定留下打拼。」也是性情中人的中川先生,娓娓道出心裡的轉折,地震發生後,為了孩子能安穩生活,也曾想過離開穴水到其他都市。

他與護理師的太太都是國家資格的醫護人員,要在外地找工作不難,但因穴水醫院開設職員避難所,讓他們在地震後最困難時刻能安心工作生活,感激無以為報,只能與愛同在。對於未來,希望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小朋友能平安長大。

一家人更因為熱食發放,認識慈濟,有兩個小孩的中川先生,除了大兒子,還有一個十一個月大的小嬰兒。「這個孩子很偏食,可是吃了臺灣慈濟的熱食,平常不吃的東西,變得會吃了。」他指著大兒子說著,媽媽中川成美笑著補充:「跟大人吃得一樣多呢!」

人在臨時的家,心卻掛念老家,他也帶著團隊回到曾經的家,門上貼著危險紅單,地基崩壞,房屋傾斜,雖不到全毀,但已無法住人。

中村先生原住家為半壞將進行修繕,但周邊地區需修繕房屋多,業者又少,目前委託的業者手邊有一百多間房屋,等候修繕中。還好他的住宅有保地震保險,並可向政府申請住宅應急修理制度,半壞一戶政府直接支付業者修繕費用,最高補助日幣七十萬六千元(約合新臺幣十五萬元),目前他計畫修繕完畢後就搬回原住家。重建之路困難重重,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幸福。

◎以工代賑 讓心不再墜

災後居民現在能入住組合屋已算是幸運的,在穴水醫院以工代賑的婦女志工,池崎京子及小林島枝,至今都還是只能棲身在,距穴水醫院五分鐘車程的穴水町能登交流文化中心(のとふれあい文化センター)避難所。

這天池崎京子帶著團隊來到地震前她住的社區,強震後,植被遭沖刷,就像被人狠狠的剝掉表皮,山體裸露傷痕累累。大規模的土石奔流而下,滾滾洪泥覆蓋家園,恐怖的景象對池崎京子而言,如同揮之不去的惡夢。

「這個房子原本在上面滑下來,這邊有兩個人往生了,上面有十六位往生,即便找到遺體也無法救援了,他們已經往生了也無能為力。」她指著一旁倒塌的屋子告訴大家,地震當下救災人力有限,災後第三天才終於有大體護送出來。生還者三十多歲長男,看到父母等親人遲遲無法脫困,內心的焦急與煎熬令人不捨。

還有當天因土石掩蓋道路,她與鄰居走在房子與房子間的小路,到住家後方高處避難,當下忐忑不安的心情難以言喻,現在回想起,臉上的驚恐猶在。

「我現在不知道能不能入住組合屋,避難所可以待到何時也不知道,沒有立足之地是我最擔心的。」緊急入住避難所,有家歸不得,她心態難以調適,直到遇見慈濟。

「在避難所看不到未來,我的心情是很黑暗的,認識大家相處很融洽,把我當成自己人,讓我心情很愉快,讓我得到了力量。」儘管前途茫茫,但以工代賑煮熱食,成了她現今的精神依託,心不再往下墜,重拾笑容勇敢面對。

接著一行人來到已成避難中心的能登交流文化中心,自治會成員大江夏子熱心地帶著團隊,實地瞭解目前鄉親居住的環境,並詳細解說。

「感恩慈濟已來此處供應熱食三次,避難所災民中最高齡是八十七歲,其他八十幾歲鄉親有兩位,六十五歲以上十幾位。」面對高齡的避難中心,大江女士由衷感恩志工供熱食、熱茶,真心陪伴長者,膚孤寂療心傷。

在她的引領下,團隊入內看見居民用帳棚區隔個人的居住空間,一個帳棚一個家,著實令人心疼。大江女士還主動拿來她家房屋受損的照片,照片看起來毀壞嚴重,但被判定為損壞程度較輕微的準半壞,能領取的補助較少。

她的先生四十年前因脊椎損傷一直住在養護中心,兒女也有心智障礙的問題。而三月初採訪當時能得到的補助只有地震保險金約日幣兩百萬,及政府直接支付給業者的修繕補助日幣三十四萬,她歎了一口氣,往後的日子,沒有答案。

◎生活保護 阿公道感恩

對志工協助不遺餘力的高田夫婦,3月8日再次前來醫院廚房,參與煮熱食及發放。為了今天的餐食主菜「糖醋丸子」及素燥,高田太太幾天前就開始備料。

「他們還特別買了藍色外套及白色長褲,希望可以融入志工行列中。」夫妻倆一身藍衣,高田太太還穿著白褲,一心要與志工同行,心中的那分熱忱,令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顧問謝景貴,緊緊地將高田先生抱個滿懷。

今廚房很不一樣,高田先生和謝景貴一起下廚,平日沒在進廚房的兩人,這可是第一遭呢!只見他們架勢十足,在志工張好的指導下炒出色彩繽紛的時蔬料理,並合作無間將熱騰騰又沉甸甸的大鍋菜,倒入保溫桶中。

「之前去看的房子,整修進行順利,若有需要預計三月底可提供志工安單使用。」高田太太不忘跟謝景貴報告,一直想提供給志工無償使用屋子的修繕進度。另一旁陳文筆醫師的太太林昀萲接連第二天參與,把握分秒不挑工作,眼明手快,哪裡需要協助她就出現,隨著熱炒廚房的溫度漸升高,此刻溫情也四溢。

這天,慈濟咖啡屋如常迴盪著輕柔的慈濟歌曲,悠揚樂曲中劍持小姐特地送來親手編織的毛線胸針,她說:「慈濟人無私奉獻精神令人感動,因此織毛線飾品回饋,一針一線都有我的感恩心意。」精巧可愛的飾品迎來志工們讚歎連連,在感動中張好立馬別在胸前。

門口出現一抹身影,原來是昨日(3/7)的佐藤義信阿公,左手杵著拐杖,右手提著一袋東西,拐著步伐慢慢走進咖啡屋,志工見狀立即上前攙扶。

「這個袋子要還我。」志工一臉茫然打開一看是水果,溫言婉拒,但阿公硬是堅持,說是一點心意,還告訴大家:「你們很親切,看了心生歡喜。」昨天阿公等待看病時循著香味來到,聊天中傳來醫院配膳開始的廣播聲,志工趕緊替阿公端回熱食,他喜歡接受,今就特地送來水果。

現年七十二歲的佐藤阿公獨居,年輕時離婚,回到穴水町從事貼外牆工作。地震後在家自主避難,住處被貼上「注意的黃色標籤」,平時抽取地下水當飲用水,地震後斷電就無法取用至今,昨日到醫院複診與慈濟接上緣。

「我六十五歲退休,過著領年金的生活,雖不寬裕但省著點,也就撐過。」其實阿公是「生活保護者」(低收入戶),因獨居的他罹患癌症,做化療,每次費用都相當昂貴,不得已才申請了「生活保護」。看著年邁的阿公,志工心想「他應該就是我們輔助的對象。」志工擔心阿公的病是否痊癒,便問道:「還在化療嗎?」阿公輕笑地揮著手說:「沒事了,沒事了,感恩關心!」

不管是勘災團隊,還是守護在醫院的志工,大家竭盡所能就希望能再多做一些,讓關懷暖入每個受災鄉親心扉,更期盼實質的見舞金,援助能早日實現,為了這分愛,志工持續前行。

圖左 :大規模的土石流奔流而下,滾滾洪泥覆蓋家園,恐怖的景象對居民而言,如同揮之不去的惡夢。[攝影者:周利貞]
圖右 :面對殘破的家園,儘管前途茫茫,但以工代賑煮熱食,成了池崎京子(左)現今的精神依託,心不再往下墜,重拾笑容勇敢面對。[攝影者:周利貞]

圖左 :能登交流文化中心,自治會成員大江夏子(右二)帶團隊實地瞭解鄉親的生活環境,他們用帳棚區隔個人的居住空間。[攝影者:周利貞]
圖右 :高田夫妻倆一身藍衣,高田太太(左)還穿著白褲,一心要與志工同行,融入志工行列中。[攝影者:周利貞]

圖左 :高田夫婦心中的那分熱忱,令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顧問謝景貴(右),緊緊地將高田先生(右二)抱個滿懷。[攝影者:吳惠珍]
圖右 :高田先生(左)和謝景貴(中)一起下廚,在志工張好(右)的指導下炒出色彩繽紛的時蔬料理。[攝影者:周利貞]

圖左 :陳文筆醫師的太太林昀萲(左)接連第二天參與,把握分秒不挑工作,眼明手快,哪裡需要協助她就出現。[攝影者:吳惠珍]
圖右 :佐藤義信阿公(右),帶著一袋水果送給志工,志工溫言婉拒,但阿公硬是堅持,說是一點心意,還告訴大家:「你們很親切,看了心生歡喜。」[攝影者:周利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