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老萊娛親孝感人 視長如親志工情

老萊娛親孝感人 視長如親志工情

E-mail 列印
服務教育界長達三十五年,有「嚴師」之稱的張垂璧,退休之前參加了一個特教老師的研習,其中有位特教老師,邀她參加在校中舉辦的「靜思語教學茶會」,她欣然與會。茶會中分享的內容很活潑,場面溫馨,主題又很受用, 她從此開始接觸慈濟的教育活動,樂在其中。

◎奇妙因緣 投入長照

會來到慈濟長照中心當志工,對張垂璧來說很奇妙。因緣起自前教聯會的資深幹事蔡彩微打電話給她,問是否能到新店靜思堂的據點代班。「長照據點?」從未聽說過慈濟有這項功能組的她有些猶豫。相信垂璧能力的彩微跟她說:「不用擔心,你來了就會做。」她想著就試試看吧!

隔天來到新店靜思堂的B04教室,承擔第一桌的桌輔陪伴長者。當時的長照窗口曾美玉於活動後布達,每位長照志工都要報名參加「長照培訓課」,還說:「代班的人也可以報名」,她於是從「代打」一變而為「先發」,與長照結下不解的緣分。

張垂璧承擔起家訪和電訪長者、上課時的桌輔和會議紀錄等勤務,直到手腕出問題,右手連湯匙都無法握住,看了兩、三個月的中西醫,終於確認病因是右手腕和手肘神經狹窄,必須動手術加復健,而稍稍中斷了一段時間。經過一年的調養慢慢地復原,仍不影響她為長者服務的心念與熱忱。

打電話關懷長者時,垂璧發現:「高齡八九十歲以上的長者,身體沒那麼健康,但都很健談,電話聊上三、四十分鐘是家常便飯,我也從電訪中得到更多的人生歷練。」長者談及病痛,她會讓他們抒發一下鬱積的情緒。關心長者居家環境需要無障礙設施,協助他們尋求「慈濟安美計畫」的申請,志工很快前往長者家中,為他們的浴室和走道加扶手,以使長者行進間比較安全。過程中她也對衛福部推動「長照2.0」的政策有更多的認識,進而服務社區里民需求。

「老小、老小」,長者的心態有時候像小孩一樣要哄一哄,有其可愛的一面。常云:「人生七十才開始」,由於上人說:「五十歲存壽量銀行」,垂璧認為自己只有二十多歲,還有精進成長的空間。她期許自己多用心觀察,因「多做多得,能做是福」。把握因緣,做到「健康老化,老化健康」是她很期待的事。

◎緣深 不怕緣來得遲

2018年參與慈濟醫院在新店靜思堂舉辦的「預防及延緩失智失能」課程,因歡迎醫事人員參加,文山區慈濟志工曾美華覺得很有意義,從此與「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者結下好緣。

好學的她,從中認真體會老師的教學、觀摩其他指導員的課程設計,並時時觀察長者的接受度及感受,不斷學習及修正自己的觀念,也思索那些知識及經驗可適用於長者。在「身動、腦動、與人互動」的原則下,以及「心創力模組」更細緻的「動健康、身心靈環保、記憶保養、靜觀感恩好習慣」綱要下,將之設計成據點教案,自己獲益良多。

曾美華從高中開始,就很認同〈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大同世界」,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參加慈濟後,覺得慈濟的推展有助於大同世界的達成,她盡量參與志工服務及活動,希望社會有愛與善的循環。

她也加強對佛法的學習,從證嚴上人言教身教的行經教導中,對世間人事物及生命現象的認知更加寬廣深入,對外界的感恩尊重和包容從而增加。從蘇州回歸臺灣後,她期許自己能隨時補位各種勤務,所以盡量學習多種功能。但隨著年齡增加,體力和聽力退步,產生障礙,不得不退出熱愛的功能,第一個是醫院志工,第二個是人文真善美的文字志工,但幸好有長照讓她彌補了缺憾。

「人的老化是無可避免,但生命的實質意義是可延緩。我參與據點課程培訓、親自設計課程,甚至原創課程,讓腦力、體力繼續發揮功能,既有益於長者,更有益於自己。」美華期望延緩老化,是希望能延長做志工的年限。感慨組隊裡有些志工已不認識,或因自然法則或老化,不能勝任志工勤務,變得很少出現或沒出現,她更要珍惜所擁有的,讓生命使用權繼續發揮良能。

◎行善盡孝 在慈濟找到方法

新店靜思堂首屆招收老人長照課學員,慈濟志工林燕清的母親雖己九十六高齡,仍喜愛學習,報名後很是歡喜的來上課,並邀約見習同學、如今已受證委員的彭呂菜一起來上課。她們後來又邀六嬸一起來上課,由哥哥開車溫馨接送,幾年後哥哥也變成長照班同學,上課時主動協助照顧家人,成為慈濟志工的好幫手。

燕清從旁觀察認為,有此機會讓老人家走出家門,是給長輩們很好的行動力機會。老人家透過課程拓展人際互動,學習健康自我管理,延展社會參與價值觀,很有意義。「慈濟長照和日照推廣是長者的福祉,也是家人的幸福,只有感恩再感恩。」燕卿充滿感激表示。

心懷感恩的還有張月芬。當醫生說她的母親在退化中時,「哪裡有難就有慈濟人,和氣耐心、有禮的藍天白雲形象」浮現腦海,她第一個想到的是去慈濟問問看,有何可幫助老母親減緩退化且不離群的方法?幸運地在新店靜思堂找到了「銀髮2.0」的活動。

從陪伴母親上課中,張月芬感受到,自己以往對營養沒太大概念,但多元的課程設計讓她了解到營養餐盤的概念,也學到如何透過簡易活動增強肌肉,避免肌少症;以及上打鼓課程,能訓練耳目及手腦的專心度等。

照顧親人不是輕鬆容易的事,月芬有感而發,「困難是依附在生活中的,若不面對,躲避它,還是存在,無法脫離困境。要改變心態,得先改變自己內外在的環境。」像是老人家年紀大了,得要吃一堆的藥,心情很不好。陪伴的慈濟志工會開導說:「那是糖果,吃了會有易於健康,減少病痛。」如此一來,老人家吃藥時就比較開心,因「想像健康就在眼前,心情開朗自然病痛會減輕。」

「與人為善,做就對了,不用想太多,不必計較得失,氣度自會變大能包容。」張月芬非常感恩慈濟志工們無私的付出,在慈濟上課時,覺得很安全很溫暖。她期盼長照課程能長久持續,讓社區會眾在慈濟人帶領下,心態能夠越來越年輕而不頑固。

◎遇見佛法 與眾結好緣

憶及幼時善導寺的浩霖法師慈悲,讓孩子們歡喜進到寺中聽佛教的故事,領有藥師執照的高鶯鶯,感恩從孩提時期有機會接觸佛法,並將佛典成為故事來看。進入大學之後她參加佛學社團,因而開始接觸慈濟,爾後和同時也是藥師的先生,一起加入慈濟人醫會海內外義診行列。

慈濟給她許多影響跟啟發,更加感受廣結善緣的重要。猶記第一次到海外義診,有位沒穿制服的醫師,出發前因為工作忙碌,是由母親幫忙整理行李箱,漏了環保碗筷。那位醫師有些擔心自己沒帶「三寶」,在團體中會有些突兀。高鶯鶯剛好多帶了一個碗和他結緣,讓他化解尷尬。

互動後了解到,該位醫師儘管心臟裝了支架,但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時,對付出愛和關懷未曾停歇過,他結束這次義診還要再去助人,希望人生能夠發揮最大的功能到最後一刻。她當下被醫師的慈悲震撼到,不禁聯想起證嚴上人所說的「對的事,做就對了」的真實義。

高鶯鶯也曾到菲律賓參加海燕風災後的獨魯萬義診,發覺慈濟的「以工代賑」讓城市有了希望。一年後再去,看見社會安定繁榮,人人臉上充滿笑容又歡樂,印證「有佛法就有辦法」的智慧。夫妻倆目前除了義診,還有部分藥師工作,他們將所學有關用藥常識、認識疾病種類、老人自我健康管理、中西醫保健等,提供給長照的長者,真誠的與他們互動。「照顧自己每一個起心動念,讓佛法日日陪伴、日日法喜,是我們所願。」高鶯鶯分享道。

臺灣人口急遽老化,衝擊少子化問題,面對社會與家庭是項嚴峻挑戰。如何延緩失智及國土危脆四大不調,需要你我攜手共同照護,為人類福祉勇於承擔。

圖左 :志工曾美華(左二)期望自己延緩老化,能延長做志工的年限,持續發揮生命良能。[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長者每週報到後,志工會為他們測量血壓及體溫,做成紀錄,長期關懷,為其健康把關。[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透過「交通安全護自己」活動,指導長者如何過斑馬線、上下車安全,並實作及經驗分享。[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和其他長者如同一家人般,以歡喜感恩心共享蔬食午餐,是林燕清媽媽長壽秘訣之一。[攝影者:許金福]

圖左 :人醫會藥師高鶯鶯(左),協助長者於模組上課前,檢查身體健康並記錄,與為期三個月後的檢測比照,由醫師診斷健康狀況是否有所改善。[攝影者:許金福]
圖右 :張月芬(左三坐者)很歡喜能在慈濟長照班找到盡孝的方法。[攝影者:賴麗惠]

圖左 :承擔桌輔的張垂璧(右二),時常電話關懷長者外,並陪伴長者適應課程。[攝影者:賴麗惠]
圖右 :歡喜過關,天天記得快樂,是延緩退化最好的良藥。[攝影者:賴麗惠]
圖左 :團體遊戲中增長互動機會,能刺激大腦延緩老化,對高齡化社會大有助益。[攝影者:賴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