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學習防災知識 提升應變能力

學習防災知識 提升應變能力

E-mail 列印
臺灣處於災害頻繁發生區域,慈濟基金會2024年3月30至31日在嘉義聯絡處,辦理第二十六期防災士兩天培訓課程。學習正確的防災知識,提升面對災害時,正確的常識與應變能力,讓自身能夠平安脫離災害險境,同時 對家人及鄉親提供協助(即互助)。課程結束以考試檢視學習成果,通過考試後,向內政部申請頒發防災士證書。

嘉義市政府消防局郭立昌局長蒞臨現場致詞,提到在天災地變發生時,防災士在第一時間因應突發狀況,除可自助、互助及協作。近年災害發生頻繁,嘉義市推動韌性社區,社區環境較能夠承受災害衝擊外,也強調能快速反應並自災害中迅速復原。

郭局長分享自身救人經驗,強調學習CPR重要性,在救護車到之前,為停止呼吸心跳的患者施做CPR,可避免腦部因沒有氧氣的供應而遭受永久性傷害。

◎防災士職責與任務

慈濟志工賴世寶以「我國災防體系與運作」主題切入防災士職責與任務,「目前全球因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極端事件,巨災成常態化,但我們準備好了嗎?」臺灣防災士是參考美國社區應變CERT、日本防災介助士經驗,建構屬於臺灣特有的全民防災志工體系,在臺灣防災深耕第三期計畫中,導入「韌性社區」以及「防災士」制度,將防災士定位為「主導社區自主防災」的角色。

防災士平時協助推廣家庭、社區、校園與企業防災觀念,學習防災及減災的知識及技能,做好萬全準備,在災害發生當下,均以「保護自己」為最高原則,唯有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幫助他人。在災後協助社區採取正確行動,使居民能夠迅速應變,並引導外部資源進入社區協助復原重建工作,賴世寶強調防災與安全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社區防災計畫與基礎急救訓練

劉冠勝講師為學員講授防災潛勢基礎認識、防災地圖說明與使用、災害資訊發布與取得、災害謠言與社區防災計畫。他用很生活化的對話方式,讓學員們可以很容易地了解他所要傳達的知識與常識。

接續課程由嘉義市消防局小隊長黃炳文主講,他用幽默有趣的方式自我介紹,輕鬆的氛圍喚醒了大家清新的細胞,課堂上開始有了一股生動的活力,他授課的內容有基礎急救的訓練及急救措施實作。

黃老師很仔細地告訴大家,為什麼需要具備最基本的急救技能與知識?當災難發生時,如何去判斷什麼狀況要採取什麼樣的急救方式,最重要的是救人的同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冷靜、沉著、精準的判斷是最基本的態度,還要細心、耐心、分秒必爭,才能為受難者爭取最佳狀態。

急救措施的實作課程,五十位學員分成二組,第一單元是CPR與AED的實際演練,學員都很認真地操作練習,唯有動手去做才能體會,尤其第二階段止血帶與繃帶的操作練習,學員互相當模特兒,人體的演練會有更多的體會。

學員黃育緯和蕭荏祐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長照中心服務,透過同仁的介紹來參加課程。黃育瑋分享,課程讓他更了解全球災難的變化及臺灣的疫情狀況,可以更能掌握和長輩的互動,也可以更知道如何去發掘社區的災難應變平臺與設施,提供長輩們更完善的照護。

蕭荏祐也分享,現在災害的變化愈來愈多,損失也愈來愈大,不能只靠公部門的協助,而是要互助、自助、和協作。能夠有更多的知識與常識,對於自己或身邊的人都是很有幫助的。他也會把知道的和身邊的長輩親朋好友分享出去,讓大家都能多一分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能力。

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誰都無法知道災難和意外什麼時候會發生,平常就要吸取充分的防災與救難的基本知識與常識是非常重要的,不只可以保護自己,更可以對身邊的人提供最迅速最妥切的支援。

◎社區避難所開設與運作

防災士第二天的培訓課程,上午由慈濟基金會防災士黃建中擔任講師,「社區避難收容所開設與運作」。課程指出避難收容設置應考量到對象安置之隱私、效益原則、食、衣、住、行、育、樂及醫療等身心需求。並建立收容對象之基本資料,包含名冊、性別、身心狀況、識別證、特殊需求、專長、身心障礙及過敏、家庭成員等等詳實註記。

負責人應不定期關懷被收容者,了解其需求藉以穩定情緒,並積極發掘特殊專長對象,運用其專長協助機關管理業務,減輕業務人力負荷,增進收容及管理成效。

避難收容所最慢應於災害發生後六小時內開設,物資整備有包括福慧床、福慧桌椅、隔屏、毛毯及手機充電設備等。並針對收容對象之防疫、餐飲、醫療、文康等生活基本需求進行規劃及定期教育練。使其早日從低靡情緒中走出來,以樂觀態度面對未來。

「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學員分為巡視預警、整備搶救、通報疏散、關懷救護、行政後勤等五組。學員做完自我及專長介紹後,隨即討論防災規劃並擬具防災計畫,從災前減災規劃、轄區前災分析、實地踏勘開始,參考講義資料,將平時及災時任務寫好貼在海報上,再上臺發表。

報告結束後,由本期培訓課程指揮官宗教處吳郁宣,針對各組報告做補充:各組簡報內容寫得太廣泛,有些過於浮而不實,現實生活很難做到,因此防災計畫之製作應符合實際需求及環境需求,勿脫離防災及救災本質。

為強化學員防災技能學習成效,由各組進行福慧床、福慧桌、椅及隔屏組裝及拆裝收納實際演練,大家玩得很開心,也讚歎設計者的巧思。

◎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

課程最後,由宋明輝老師講授「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平日最常遇到的是地震跟火災,很重要的觀念就是防災背包及緊急醫療包的準備,準備三天的生活必需品還有重要的證件、存摺影本跟朋友的通訊錄。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執行三個動作「Drop Cover Hold on趴下、掩蓋、穩住」,保護自身的安全,減少受傷的風險。

「小火快跑、濃煙關門」當發生火災,應選擇水平方向尋找逃生避難路線,不可以往上跑,因為濃煙的速度每秒有三到五公尺,而人的爬樓梯的速度每秒鐘只有0.5公尺。濃煙來的時候,要把身體壓低,手肘碰地頭壓低,避免吸入濃煙。

在發現火災的時候,第一件事情要高喊「失火了」……火災應變步驟,在實作課程中,讓學員實際模擬火災發生該如何快速反應及應變。

兩天的課程,學員用心聽講師的課程,必須通過學科的測驗,考試卷當場批閱。五十位學員也全員順利拿到防災士的資格,為社區防災注入一分力量。

圖左 :慈濟志工賴世寶以他在職場的專業配合影片和豐富詳細的圖片,解說我國災防體系與運作和防災士的職責與任務。[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學員專心聽講並做筆記。[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消防局黃炳文小隊長帶二位助教講解基礎急救與急救措施的實作。黃小隊長強調「創傷患者的命運就靠第一雙加壓止血的手」,期許大家學會,成為別人的貴人。[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消防局黃炳文小隊長帶著教學用具,指導學員們急救的技巧、急救CPR和電擊器的使用。[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閉上眼睛、舉起右手、指向自己推薦組長人選……」小組長順利推薦成功。[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社區防災計畫內容設計共分五組「巡視預警組、整備搶救組、通報疏散組、關懷救護組及行政後勤組」。編組分工有平時任務、災時任務,組員上臺分享,講師黃建中再做詳細補充。[攝影者:王翠雲]

圖左 :社區診斷地圖製作:學員在航照圖上,以不同顏色的圓點,標記災害或資源的點位。[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學員體驗組裝及拆卸福慧隔屏及福慧床,大家用心學習。[攝影者:王翠雲]
圖左 :學科測驗,學員們專注作答,為這兩天課程做總驗收。[攝影者:王翠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