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人醫會入偏鄉 小志工不缺席

人醫會入偏鄉 小志工不缺席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下旬是春分時節,有句諺語「春天後母面」,春分時節變化大氣溫不穩定,有時很冷有時卻又很熱,春雨下到清明,細雨綿綿無聲息地飄落下來。3月31日,北一區人醫會雙溪義診,清晨的天空灰濛濛的下著毛 毛雨,八點多,參與的工作人員陸續抵達雙溪國小。

◎以竹筒歲月落實弘法利生

活動展開前,邱鴻基醫師分享竹筒歲月弘法利生,現場並備有竹筒,可以請領回家,每日投錢布施助人,啟發人人心中的善念,開展善的循環,長養慈悲智慧胸懷。藥師徐菀曾的六歲兒子王耀誠,要請阿公阿嬤將要買東西給他的錢投入竹筒行善,徐菀曾特別上臺為兒子請領了竹筒,要帶回分享給阿公阿嬤,一同響應「弘法利生」。

雙溪往診四線,由邱馨儀中醫師以及陳國明、曾琪涵護理師和除菀曾藥師帶領,基隆志工謝麗卿、游雪靜引導路線,前往關懷六戶共七位鄉親。

張先生獨居,屋內堆滿雜物,他搬張椅子坐在門外讓團隊看診。他向醫護人員訴說,三十多年前車禍右小腿受傷插入鐵片,一直沒有看醫生會痛,後來自己用手取出鐵片,雖然邱馨儀醫師覺得不可思議,還是蹲下來仔細查看張先生的腿傷。

邱馨儀醫師邊傾聽邊試問,是否要請志工幫忙打掃房子,環境乾淨對身體好,但張先生婉拒。護理師陳國明幫張先生小腿上有些發炎紅腫的皮膚消毒擦藥並用紗布包紮,藥師徐菀曾就讀一年級的兒子王耀誠則幫張先生搥背,張先生閉著眼沉浸在片刻的療癒中。

◎小志工展良能 培養同理關懷心

陳阿嬤之前做過髖關節手術,最近又跌倒,致全身疼痛,邱馨儀醫師把脈並贈送貼布,囑咐痛時可貼但不要超過四小時。阿嬤告訴邱醫師,早期常跟著吳盆師姊一起做環保,並感嘆歲月不饒人,現在老了又生病無法再做,好在子孫都很孝順常去看她。

聽到陳阿嬤說跌倒後手臂會痛,小志工王耀誠立刻上前幫阿嬤按摩並陪她聊天,直到阿嬤說比較舒服比較不痛了,王耀誠也開心了起來。邱醫師指導阿嬤每天需做復健,坐在輪椅上可以把雙腿往上抬起,以增加腳力減輕疼痛。

邱馨儀醫師分享,她每次來參與義診都覺得健康最重要,因為看了這些老人家生病在家很無奈,還好今天看的個案都有家人照顧得還不錯,雖然都九十幾歲,可是他們還是有很多的感觸,無論如何健康是最重要的。

邱馨儀中醫師當初是因為邱偉源醫師的邀約而加入慈濟人醫會,至今已有十多年。今天看到藥師徐菀曾帶著兒子來參與義診,讓她覺得很感動,她說,從小就培養孩子有感恩的心,種下很好的因緣是對的。而且當今社會有很多亂象,相信從小就來慈濟學習付出,未來絕對不會走偏。

藥師徐菀曾分享,現在的小朋友普遍不重視禮貌跟人文,她的兒女從小就跟著他們夫妻出來做志工,學會人與人之間要有禮貌問好,這是他們跟其他小朋友最不一樣的地方。還有從小吃素對於物欲需求也比較少,也不太挑食,腸胃好身體健康很少感冒。有時和同學相處久了也會被感染一些講話的習氣,她會用「證嚴法師說故事」中的內容提醒他們注重生活規矩,且一定要改掉壞習慣。

徐菀曾藥師還說,現在多陪伴孩子做小志工,教導他們在服務他人時要有禮貌,要與人結好緣,也希望他們出來參與義診可以學習到一些同理心和關懷心。

慈濟人醫會本著慈悲為懷、付出無所求之精神,關懷居住偏鄉的貧苦病患、獨居長者,體會見苦之福。人醫會的小志工在真善美家庭的薰陶下,從小教育注重生活品德的提升,未來就能行在正道選擇正確人生方向,行為舉止不會有偏差。

圖左 :往診四線由邱馨儀中醫師(右二)、護理師陳國明(左二)和曾琪涵(右一)及藥師除菀曾(左三)承擔醫療任務。[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藥師徐菀曾(右一)為兒子上臺請領竹筒,要帶回送阿公阿嬤。[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邱鴻基醫師(中)分享竹筒歲月弘法利生,人醫會醫護人員請領竹筒後大合照,齊聲喊出「我願意!」[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邱馨儀中醫師用心的寫病歷,每次來義診都讓她覺得健康最重要[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徐菀曾藥師陪伴孩子參加人醫會小志工,教導他在服務他人時要有禮貌,要與人結好緣。[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張先生訴說三十多年前車禍右小腿受傷植入鐵片,一直沒有看醫生會痛,後來自己用手取出鐵片,醫護人員聽了感覺不可思議。[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護理師陳國明幫張先生腿部發炎處消毒擦藥並包紮。[攝影者:黃麗琴]
圖右 :藥師徐菀曾的兒子王耀誠幫張先生搥背,他閉眼享受片刻的舒適感。[攝影者:黃麗琴]
圖左 :邱馨儀醫師叮嚀陳阿嬤每天需做復健,坐在輪椅可以雙腿往上抬起,以增加腳力減輕疼痛。[攝影者:黃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