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以掘井人自許 為慈濟永續獻心力

以掘井人自許 為慈濟永續獻心力

E-mail 列印
四月春風送暖,大地一片春意盎然,慈濟汐止聯絡處在清明連假4月7日展開精進課程,一百三十三位志工把握休閒時間前來「修賢」。大愛感恩科技董事李鼎銘以「愛」為主題,前來分享。

◎慈濟管理學 與教科書不同

短短七十分鐘裡,李鼎銘說明大愛感恩科技創立時,證嚴上人對它的期許。並介紹大愛感恩科技創立十五年來理念,在第十六年將加入新元素的預告。首先他帶來了精美的滑鼠墊,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股東」,他表示今天是大愛感恩科技的「股東大會」,感恩在座的每一位志工,平日在環保站的付出,才能有優質的寶特瓶。讓大愛感恩科技優質的設計出一件件創意產品。

一陣輕鬆後,李鼎銘正色說道,證嚴上人期盼以掘井人的精神,而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都是活泉,在活泉上的志工們,都是掘井人。志工沒有辦法長生不老,但是只要持續在四大志業八大腳印裡,就會有第二代第三代掘井人具體的把愛傳下去。

「上人期盼大愛感恩科技的同仁都以掘井人的精神,為慈濟的永續奉獻一點力量,這是你來到人生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為什麼要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李鼎銘娓娓道來,慈濟基金會是一個N G O非營利組織,主要來源就是善款。當大社會經濟好,籌募善款沒有問題,反之不好善款難募。

「大愛感恩科技是一個永續的經營公司,如果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大家就可以把努力的結果回饋給慈濟基金會,慈濟就能把愛發揮得更大。」李鼎銘謙說自己也是志工,自己也經營公司,一年只去一次。身為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志工,他每天都一定去。他表示:「因為這家公司非常的有意義,人生就是要找有意義的事情做。」

李鼎銘分享哈佛大學碩士班教授李奧納多,對慈濟研究多年,在慈濟論壇裡曾表示慈濟的管理學和一般的管理學教科書不同。一般管理學注重目標,長、中、短期目標需明確。他表示慈濟是在變動中做出最有效率最迅速的管理,是教科書裡面學不到的。

海燕颱風造成菲律賓重創,本來是要提供祝福金給災民,後來證嚴上人就以「以工代賑」的方式帶動當地的居民,對自己的家鄉獻出一份心力,自己家鄉自己救。也因為勞動得到所得,幫助國家也幫助自己。

泰國發生風災,當地志工請教證嚴上人,可以仿效菲律賓的方式嗎?證嚴上人搖頭說明,泰國當地華僑非常多,應該啟發他們的愛心學會回饋。在緬甸呢?用日食八分飽,二分助人。一天四杯米,三杯當作家中食物,另一杯就儲存下來,四天後就可以多一天的米,可以把這些米變賣把錢儲存下來,就可以幫助更多人。

用另類的米撲滿的方式來帶動良善效益。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因應國情的管理方式,就是李奧納多教授讚歎不已的慈濟管理學。

◎有溫度的產品

李鼎銘提出三個神秘數字「三十四、十六、五十八」這三個數代表甚麼意義?李鼎銘說大愛感恩科技成立,成功接引了超過兩百多家合作夥伴,他從不講廠商、代工廠,因為這感覺好像他是老闆。大家借力使力,資源共享,把兩端最有價值注入到環保用品裡面, 大家共同成就一件好事。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原料都來自環保志工的用心,三十四年來全臺有八千多個環保站,將近十萬位環保志工。環保菩薩年輕時經過家業事業的打拼,年紀大了到了環保站,為了地球將垃圾變成可用資源,大愛感恩科技的產品每一件不但有溫度外,還有感動的故事。

五十八年來,慈濟在全世界裡的一百三十三個國家裡,只要有災難就會有慈濟人的足跡,希望用環保帶入讓大家了解,愛是不分宗教的。把環保站的感動,帶給更多人知道慈濟的四大事業八大腳印,一路走來更加努力。李鼎銘由衷感恩每一位環保菩薩疼惜地球的愛心。

大愛感恩科技以寶特瓶設計多項創意產品,李鼎銘師特地帶來,與志工們透過互動活潑有趣的方式來介紹研發設計理念。首先上場的是曬衣夾。仿間曬衣夾材質是PP,遇到紫外線容易脆化。大愛感恩科技用PET做成不易脆化。有藍色跟綠色,藍色是台鹽礦泉水寶特瓶,綠色是黑松汽水寶特瓶。

順著這話題,李鼎銘與大家分享全臺灣以寶特瓶來講,大概十萬噸進入回收,慈濟回收只有回收三千到四千噸,大概只佔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而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六,是清潔隊、回收業者或社區的鄰長、里長再處理 。

有一天李鼎銘到內湖的環保站,遇到身障人士在踩寶特瓶,邊踩邊說:「我們在節能減碳耶!」看這一群的身障人士,連附近的鄰居都忍不住問:「李師兄,踩寶特瓶如何能節能減碳?」李鼎銘馬上說明;「寶特瓶很蓬鬆,你這樣踩一踩,體積可以變小,一車的東西可以載兩倍的量,所以你們踩可以節能減碳。」

志工楊秀玉舉手回應,她表示參加歲末祝福時,在影片中看到證嚴上人對大地的疼惜,她發心要從基層做起。剛進來時,覺得環保站這麼凌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經過一段時間參與後,發現其實沒有辦法整理的原因是因為,回收物今天進來,明天又進來,整理不完,只能說用心地去做。

退休後,楊秀玉笑說自己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可是進入環保站後,沒有辦法自然醒,不然環保就被別人做走了。她表示:「今天聽了師兄的分享,我應該要再更進一步地放下一切,每天都來幫忙,把愛傳遞出去。」

◎不是禮品 是載道器

李鼎銘轉身送上寶特瓶做的吊飾滅火器,有膚色的材質是塑膠袋回收的製作,還有綠色,藍色寶特瓶做的,最特別的是黑色。沒有黑色寶特瓶怎麼製作出來的?原來是灰色毛毯回收再回收。原來其中白色逐漸稀少最後變成黑色。這個神奇讓大家忍不住拍手讚歎。

除了顏色上的神奇外,把手裡竟然有一個燈,李鼎銘馬上補充這叫做平安燈。說起設計因緣,李鼎銘不由自主先大笑一番。原來有一天遇見一位環保志工,他是做禮品設計。他馬上說:「李師兄啊!你做的滅火器吊飾顏色不適合,應該紅色的。」

李鼎銘說:「你那是禮品,我這是載道器,完全不一樣的。」他表示設計吊飾有好幾層意義存在。首先如果在火場裡面,大型的滅火器太重了,來不及滅火還是跑不掉。所以設計這吊飾,可以照亮火場的黑暗幫助逃生。這個平安燈裡的燈期限兩年,裡面的電池可更換。

隨身攜帶很方便如果在路上遇到壞人,可以拿出來照讓壞人驚慌逃跑。老人家半夜醒來摸黑上廁所,怕跌倒,有這平安燈就不用擔心。而去年的《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很多志工在入場時看不到自己演繹的位置,平安燈就派上用場。

不只如此到電影院看電影在烏漆墨黑的電影院裡,平安燈也是最佳的良伴。要丟棄的塑膠袋、寶特瓶,變成保護生命的平安燈,大家忍不住為這精彩的設計投以掌聲。

現階段在臺灣各角落所推廣的愛心竹筒,讓志工在推廣愛心商店時,同時複習五十八年前的竹筒歲月,與社會大眾結緣。在推廣時透過講述慈濟歷史、志業,啟發愛心商店店主的愛心,藉此機會接引到更多菩薩。目前全臺灣大概有三萬多間商店擺放。

李鼎銘鼓勵大家,可以優先選擇購買,支持商家,相互共榮。多到愛心商店消費,幫商家鼓勵加油。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在愛心助筒投下你的愛心。李鼎銘現場邀請有推廣愛心商店的志工上台分享。

志工王麗月分享推廣愛心商店很有趣,有一次進入一家做葷食的商店就說:「老闆娘我們現在推廣愛心商店,有一個竹筒來給大家借放點一下。」老闆娘說:「我這邊也有兩個,不能再放了啦!」

老闆娘好奇發問:「你們這個愛心竹筒是遇到有事故時才使用,如果沒事故時,是要做什麼用途?」王麗月笑說:「共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社會上還有很多角落有需要幫助的人,它是不會在新聞裡呈現的。」老闆娘聽完後欣然答應,讓志工放愛心竹筒。向志工說:「好啦,不然你拿一個來放吧。」

老闆娘讚歎慈濟不但有愛心,還巧思應用愛心竹筒,讓有心的民眾也可以一起行善。對於慈濟的點點滴滴,透過王麗月清楚說明後,老闆娘表明:「等我退休再來做志工,我現在還要做生意。」志工即席給於表示:「我現在提前祝福妳,以後可以來做慈濟,我們一起來共善。」

在「COP24聯合國氣候變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及非洲當地的志工現場展示淨斯資糧,福慧床、福慧椅、福慧隔屏等等。很多參與的會眾訝異驚奇,眼前所展出的產品,大都是由寶特瓶所製作出來的。不免一問再問:「這真的是寶特瓶所製造出來的嗎?」志工堅定地回應:「是。」

佛教裡面講因果,有果必有因。李鼎銘表示今天在聯合國展示的產品,絕對不是一個人,而是有很多人的愛心呈現的成果。所以在聯合國裡面展示,不是要把這些產品請大家來購買。「雖然台灣地窄人狹,但台灣的愛心湧注最大,我們要移轉的是這一份大愛,啟發每一個人的愛心,最重要的,把愛移過去。這就是上人所講的『淨化人心』。」

科技結合佛法,以愛來翻轉苦難,一場精采的演說,在掌聲中逐漸圓滿,而愛也逐漸綿延。

圖左 :林宥均(左)表示自己還能有心力做環保,除了感恩自己有健康的身體外,最主要因為有慈濟。[攝影者:宋明章]
圖右 :志工所拿的曬衣夾和仿間曬衣夾材質是PP,遇到紫外線容易脆化。大愛感恩科技用PET做成不易脆化。有藍色跟綠色,藍色是台鹽礦泉水寶特瓶,綠色是黑松汽水寶特瓶。[攝影者:宋明章]

圖左 :李鼎銘精彩的分享,志工們紛紛寫下筆記。[攝影者:宋明章]
圖右 :楊秀玉(左)退休後,笑說自己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可是進入環保站後,沒有辦法自然醒,不然環保就被別人做走了。她表示:「今天聽了師兄的分享,我應該要再更進一步地放下一切,每天都來幫忙,把愛傳遞出去。」[攝影者:宋明章]

圖左 :李鼎銘分享哈佛大學碩士班教授李奧納多,教授對慈濟研究多年,在慈濟論壇裡曾表示慈濟的管理學和一般的管理學教科書不同。他表示慈濟是在變動中做出最有效率最迅速的管理,是教科書裡面學不到的。[攝影者:宋明章]
圖右 :志工王麗月(左)分享推廣愛心商店精采有趣的故事。[攝影者:宋明章]
圖左 :一百三十三位志工把握休閒時間前來「修賢」。大愛感恩科技董事李鼎銘以「愛」為主題,前來分享。[攝影者:宋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