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陳文忠願「徹底犧牲」 一心守護菩提迦耶

E-mail 列印
「感恩文忠師兄守護著菩提迦耶,真是上人的好弟子,有您真好!」2024年2月9日農曆除夕上午,馬來西亞志工林湧順(濟培),在通訊軟體的群組上寫下這樣的祝福。對話框下方多人送上紅色愛心,以及大姆指比「讚」 的手勢。

◎慈濟善行 深植幼年心靈

陳文忠197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西馬半島的霹靂怡保,有四位兄弟,他排行第二。他六歲時,父親到東馬沙巴州斗湖種植油棕樹,母親則留在怡保照顧孩子們。

從小學到中學,他一直在家鄉怡保就讀。1998年完成大專學歷後,到澳洲墨爾本大學就讀建築管理學系。這時他的母親陸續帶著其他孩子們,搬到父親種植油棕樹的斗湖。

陳文忠在澳洲讀大學時,在一次參觀展覽中,看見穿著「藍天白雲」服裝的志工,穿梭在地震、海嘯災難現場的圖片。

他想起中學時,母親曾給他證嚴上人「靜思語錄」,也曾帶他和弟弟,在飯店觀賞慈濟人的手語表演。幾年後,媽媽領回慈濟的竹筒,告訴他們,臺灣有位出家師父發願蓋醫院,以竹筒撲滿募集建院基金。這時他才對「慈濟」與「證嚴上人」有了印象。

2000年,陳文忠大學畢業,隔年到蘇格蘭阿伯丁羅伯特戈登大學(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Aberdeen)深造,先後獲得建築與地產管理,以及國際貿易雙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後,到英格蘭電器設備製造廠,擔任進出口採購工作;一年多後,派駐到香港子公司擔任主管。

◎汶川地震 初識慈濟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悲心深厚的陳文忠,向英國總公司請假加入救世軍,籌備日常用品準備送到災區。不料救世軍還沒出發,他聽說慈濟已經進入災區救援了,這也讓他驚訝於慈濟救災動作的迅速。

陳文忠在香港雖然是擔任主管,但是平時的訂單、生產、品管等,每個環節他都必須兼顧;而且公司的訂單來自世界各地,郵件、電話、電訊等在不同時間傳來,使得他不得不日以繼夜地工作,以致沒有時間和機會認識慈濟。

汶川地震後不久,香港有一位與他年齡相當的年輕主管,因工作過勞不幸猝死。他想,「如果這不幸發生在我身上,不但無法盡孝,反而讓家人悲傷。」因此,他反思:「人生無常,究竟『何為人生』和『根源何在』?」

同年(2008年)9月,全球爆發金融海嘯(Financial crisis),陳文忠任職的公司將香港的業務移回英國,他也必須回到英國總公司。他想到年輕主管猝死事件帶給自己的震撼,所以與老闆商量,給他一年時間,回到馬來西亞跟家人團聚。老闆很賞識陳文忠的能力,想以高薪挽留他。

去意已決的陳文忠跟老闆達成協議,雖辭去工作,但是可以就近到中國的工廠,處理公司因金融海嘯被迫取消訂單的備料,完成他在香港分公司的工作。

◎尼泊爾木棉花絮 悟己如遊子

陳文忠2009年回到家鄉,以三個月的時間鍛練身體。喜愛山川的他,趁著秋季跟朋友攀登喜馬拉雅山脈。

他到尼泊爾時看到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雖然穿著不是很新的衣服,但是臉上堆滿笑容到學校上課。走訪貧民區,發現他們雖貧窮但樂天知命,對外來的人很友善,甚至給遊客品嘗當時收成的馬鈴薯,也不求回報。

在尼泊爾鄉間,陳文忠看到當地人祭拜山神,發現他們對自然環境很敬重、很珍惜,且勤於耕種。他們揹著農作物到市集交易,換取自家需要的物品、糧食及衣物等。

同行的山友提到,偏遠山區學校學生多來自貧困的家庭,經過查證、訪查後,發現孩子們需要文具等圖書用品。一行人於是自掏腰包到商店購買文具要送給孩子們,意外地也打動商家捐贈原子筆、彩色筆等共襄盛舉。

一群人登山同時,順道將購得的文具等,發送到偏遠的山區學校。當時,陳文忠發現孩子們很有禮貌,一再地向他們鞠躬道謝,且很珍惜地收藏文具。

在尼泊爾近一個月期間,最常聽到〈Resham Firiri〉(木棉花開)歌謠,描寫的內容是「木棉花開了,你是何時開的花呢?花落似白鳥飛下,白色的鳥一直在飛。你可能很累很累了,是否想停下來休息……」在國外念書、就業十餘年的陳文忠,想著自己猶如白色木棉花絮隨風輕飄的遊子,他更想靜下心來,思考將來的路怎麼走?

◎尼泊爾大地震 激發受證因緣

從尼泊爾回到馬來西亞後,2010年,陳文忠開始跟父親學習種植油棕樹。十二年在國外求學及工作的他,無形中養成凡事看成果、求效率的做事態度,但是長期從事種植油棕樹的父親對他說:「必須著重整體的管理。」因為與父親持不同見解,他的心更急,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

父子倆的糾結,被母親看在眼裡。她常在馬來西亞慈濟斗湖聯絡處做環保、備餐等,也上過培訓課。母親告訴他,慈濟聯絡處有時候需要司機開車,也需要人幫忙拍照、搬東西等,「你就撥一點時間,去做慈濟吧!」

陳文忠想起2009年,由香港剛回到馬來西亞時,在母親的接引下,成為慈濟會員,也陪父母參加浴佛、歲末祝福等活動。直到2015年在媽媽的鼓勵及慈濟人不斷地邀約下,他才開始當慈濟志工。

陳文忠大多是開環保車,偶爾承擔拍活動照。他看到慈濟志工必須走進斗湖的黑區訪貧,心中不覺想起,「年紀那麼大的師姊都進去黑區,我怎能不去呢?」跟隨了一段時間後,他愈來愈勤快。

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大地震,陳文忠透過新聞報導,看見屋破、地裂及許多人傷亡的慘狀。學校、醫院震毀,古蹟、寶塔倒榻,創古度母寺嚴重受損,主殿佛像頭部偏移、傷患在帳蓬下救治,學生被迫在帳蓬裡上課……種種的情景讓他心痛不已,更體會到大地的脆弱。

2009年曾去過尼泊爾的陳文忠,馬上告訴媽媽,「我要去救災。」建築系畢業的他,希望能發揮專長協助救災、修護建築。他也受過童軍訓練,馬上聯繫童軍團,可惜他們還沒有要前往。

一心只想儘快出發的他,購得前往加德滿都的機票,就到了機場。上機前,他給家裡打了電話,爸爸接到電話說,「媽媽哭了!」一陣辛酸湧上心頭,只好又折返斗湖家裡。媽媽懂孩子的心,一週後告訴他,「不如去探聽慈濟是否有去賑災。」他立刻到聯絡處留下聯繫電話,等待時機。

兩、三個月後,他接到通知,需要受證為慈誠志工才能到海外賑災。他不懂什麼是「受證」,問清楚後才知道,原來當志工還要上培訓課,經過評核後才能受證。為了能到尼泊爾賑災,他決定往受證方向前進。

◎盡形壽獻身命 徹底犧牲修行路

2016年見習培訓期間,陳文忠聽德慈師父說:「慈濟第一代弟子要徹底犧牲。」讓他想起小時候參加佛學營時,聽到佛陀「拋家棄子」入山修行的故事,年幼的他直接問法師,「這是什麼意思?」法師告訴他,「佛陀是犧牲。」他仍然不了解什麼是「犧牲」?後來媽媽告訴他,「長大就知道了。」

2016年,慈濟五十周年慶,陳文忠第一次在花蓮見到證嚴上人。眼前瘦弱的身軀,竟然是引領慈濟援助全世界災難的上人,他終於聽懂德慈師父說的「徹底犧牲」的含義了。

到佛國付出,就得放下家庭「徹底犧牲」。另一方面,他慶幸自己單身,父母健在,家中尚有兄弟可分擔奉養雙親,讓他能專心投入慈濟志業。

2016年10月,柬埔寨連續大雨,造成稻田淹水,農作物欠收。柬埔寨青年團、當地實業家及柬埔寨本土志工結合慈濟,於十二月底到柬埔寨賑災發放。斗湖聯絡處負責人羅珍愛建議他,以實業家身分先到柬埔寨賑災發放。

同行的宗教處同仁梁思諭(梁貴勝),是當時的培訓清修士。陳文忠與他交談,了解清修士是承擔如來家業,幫上人扛天下米籮。因此,陳文忠對於未來的修行路,心中已經有了藍圖。

◎一心想付出 如願到了菩提迦耶

2017年慈誠培訓期間,他接受斗湖聯絡處志工聶潤珠的建議,清晨到聯絡處為薰法香的志工們開門。聆聽證嚴上人的《靜思晨語》,從中薰習《無量義經》、《法華經》的要意,無形中學到「斷除壞習氣」、「境界到來時轉念」等觀念。

他認真地跟著一群志工付出、精進修行,學習慈濟人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從中發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是發揮人生使用權的修行團體,奠定他將來的人生方向,就是走慈濟路。

2018年初,陳文忠受證慈誠,法號「本照」。受證後的他,仍然想去尼泊爾付出,不料,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許多海外賑災倍受考驗。直到2022年,尼泊爾需要馬來西亞年輕人進駐時,他義不容辭報名,事後才知道是執行團隊先進駐。後來又聽說慈濟也到印度菩提迦耶提供援助,他立刻登記,期許能有付出的機會。

2023年的某一天,陳文忠接到印度執行團隊之一的蘇祈逢(濟祈)通知,當年三月起,慈濟在佛陀成道處的菩提迦耶,推展慈濟志業,亟需要人員進駐。當前五月浴佛大典在即,他已是斗湖聯絡處副負責人,一時無法立即抽身前往。經過安排,也得到父母的祝福,2023年10月,他終於如願到印度菩提迦耶,投入慈濟志業的推展。

◎不能再等了 發願成為清修士

2023年12月,在臺灣三重靜思堂進行第二梯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陳文忠承擔馬來西亞團隊隊輔,這是他在2016年後,再次來到臺灣。研習會結束後,他立刻到花蓮的靜思精舍當志工。

立志想要成為清修士的陳文忠,原想安排母親到精舍,讓她了解兒子將來清修的地方,才公開發願當清修士。在離開臺灣前,他到臺北新店靜思堂隨師,卻不見上人在歲末祝福感恩會上昇座。

有一天上午,上人打著點滴走進會客室,他目睹這一刻,驚覺,「不能再等了,上人還要等我多久?」空檔時,他向上人跪了下來,發願要成為清修士,守住佛國印度菩提迦耶。多日後,他回到印度菩提迦耶,繼續扛如來家業。

◎春節守護印度 大年初七連線拜年

2024年1月底,當海外志工陸續回家歡度農曆新年時,陳文忠選擇留在印度菩提迦耶守護會所。

2月9日是農曆除夕,陳文忠帶領印度本土志工進校互動、走訪貧戶送物資,晚上則陪著本土志工在會所共享團圓飯。隔天(2/10)是農曆大年初一,菩提迦耶教育團隊仍然進校園教學,醫療團隊也前往照顧戶特麗(Tetari Kumari)家中,幫她消毒截肢後的傷口,並幫忙換藥。

大年初七(2/16),陳文忠帶領本土志工,連線臺灣花蓮向上人分享,目前已經進入十八所學校,帶動靜思語教學,且在校園推廣素食。他告訴上人,照顧戶甘滿季(Gaina Manjhi)得知上人在一月初身體微恙時,邀約朋友到寺廟為上人祈禱。當天甘滿季說,「慈濟都是做很好的事情,感恩上人給我這個機會學習付出。」

牧羊女村(Bakraur)縫紉班的十位學員,齊聲向上人拜年;拉克沙迪普私立學校(Lakshaydeep World School)近十位學生表演〈童心願〉,表達他們響應茹素的心願。

連線現場,上人很歡喜地說,「感恩馬來西亞、新加坡菩薩們,這一年多來,愛不斷,長情大愛,代替師父回到了佛陀的故鄉,去幫助他們,去帶動他們,看來真的有希望了。」

◎隨喜付出 輕安自在

慈濟在印度思龍加村(Silaunja)為貧困家庭啟建大愛屋,2024年2月25日舉辦動土奠基儀式,場面浩大。

執行團隊規劃將典禮現場,透過雲端直播,將畫面送回臺灣。當天馬來西亞、臺灣及印度本土錄影的三位人文真善美志工,除了須現場錄影外,還要空拍、採訪等,所以無法再兼顧直播錄影,而這任務就由陳文忠補位。

受限於設備,擔任直播手的陳文忠,只能透過平常使用的手機現場錄影。他想著,「上人與全球慈濟人想看到哪些畫面?」於是跟上儀式的進程,儘量捕捉現場實境,也終於圓滿達成任務。

陳文忠在菩提迦耶,主要承擔職能培育。目前會所開辦了縫紉班、英文班、電腦班,是他之前在馬來西亞沒有承擔過的工作。尤其是他完全沒有縫紉經驗,可說是新挑戰,但是看到職能培訓班又增新班時,就是他最歡喜的事。

另外,陳文忠還承擔志工培育。以往他在馬來西亞是針對華裔志工培育,因為是同一種族,不論馬來語或華語都能通。但是印度的許多本土志工英文不一定很好,所以需要一點耐性。尤其看到很多年輕人願意參與慈濟,也成了他很好的學習機會。

在菩提迦耶的慈濟會所,每天都有安排活動,也隨時有變化球,對志工來說都是新的挑戰和考驗。幸好陳文忠每天都陪伴本土志工觀看《人間菩提》,薰習上人的法,強化他到印度弘法利生、翻轉佛國的道心。他認為,除了願意承擔外,必須常駐印度才有辦法深耕。

陳文忠堅定道心,發願盡形壽、獻身命,秉持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心願,盡心盡力陪伴印度本土志工,把上人在印度的弟子一一找回來。

圖左 :2024年3月17日,慈濟印度菩提迦耶會所第二場實體見習課,馬來西亞志工陳文忠(本照,右)仔細調整學員甘滿季(左)問訊的手印。[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2023年12月15日,臺灣三重靜思堂進行第二梯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陳文忠(前右一)承擔馬來西亞隊輔,身心寬暢時與學員合影。[攝影者:林達霖]

圖左 :馬來西亞志工陳文忠,在菩提迦耶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典禮上,持手機跪地錄影直播。[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2024年3月11日,陳文忠(右一)帶動印度菩提迦耶會所縫紉班學員,縫製優質的米撲滿袋子,同時透過本土志工欽圖(右二)翻譯分享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讓學員找到更好的自己,提升人生價值觀。[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2024年3月17日,慈濟印度菩提迦耶會所第二場實體見習課,馬來西亞志工陳文忠(本照,前右二)向學員說明臺灣的見習、培訓制度,以及本土志工未來應完成的精進課程等,再由本土志工士揚(前右一)翻譯為印地語。[攝影者:呂佩玲]
圖右 :2024年3月19日上午,印度五位本土慈青隨醫療組進村服務,下午參與菩提迦耶會所午間《人間菩提》共修。最後,由陳文忠(右一)示範如何禮佛、問訊。[攝影者:蘇祈逢]

圖左 :2024年4月3日臺灣發生芮氏7.2地震,4月5日陳文忠,分別向印度菩提迦耶會所縫紉班、英文班及電腦班學員,說明地震災情,並帶動祈禱,祝災民堅強早日度過難關。[攝影者:楊文輝]
圖右 :2024年4月3日上午,臺灣發生芮氏7.2地震,4月5日當天,陳文忠(左一)分別向印度菩提迦耶會所縫紉班、英文班及電腦班學員說明災情,再帶動祈禱後,向學員募愛心。[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2024年2月16日是農曆大年初七,陳文忠(最後排左五)帶領印度本土志工,連線臺灣花蓮向證嚴上人拜年後,大家合影。[攝影者:阿瑪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