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牽手〉唱起 送別路過人間的菩薩

〈牽手〉唱起 送別路過人間的菩薩

E-mail 列印
當手機裡響起歌曲〈牽手〉的旋律,手語隊的志工邊唱邊比。雖然沒有舞臺、沒有燈光音響,但大家認真地在靈柩旁比劃著,只因這首歌是躺在靈柩裡的童薇凌喜歡的歌曲之一,也是她們送給她最後的祝福和思念。

2023 年8月19日,約八十位志工懷著不捨及祝福的心情,為病逝的童薇凌(懿凌)助念。靈堂上,佛號聲聲迴盪,置放在靈堂上的相片映入大家眼簾,但見相片裡的童薇凌,帶著法親熟悉的開朗笑容,默默凝視大家;法親們的耳畔似乎響起她熱情的聲音:「哈囉!哈囉!大家好!」

助念過後,整十位早期的手語隊志工來到靈柩前,大家在瞻仰遺容時,以一首〈牽手〉和童薇凌告別,並虔誠期待這位堅強的菩薩乘願再來人間,重續前緣,牽手同走菩薩道。

◎記憶中的往事歷歷在目

「我不能哭,我不要薇凌有牽掛!我不哭,大家也不要哭,我們要微笑送她……」童薇凌的媽媽潘秋茵(慈旍)儘管難掩臉上的哀慟,但她卻勸慰法親們不要悲傷、不要哀嘆,不要讓受苦這麼多年的女兒走得不安心。

志工們不捨地圍在她身邊,傾聽她訴說童薇凌生前的點點滴滴。她記憶中的一個個往事,宛如才發生似的,但一眨眼歲月已過了二十多載寒暑。

潘秋茵記憶猶新,二十多年前,她因接觸慈濟志工詹月美(慈旨),對方邀她到環保點做環保,讓她有機緣參加慈濟,成為志工。

「我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薇凌是老大。我做志工時,她剛好讀中學。那時她喜歡追潮流,自己跑去打耳洞、染頭髮,我很擔心她學壞,於是,便帶她到馬六甲參加慈少班。」

由於當時吉隆坡沒有會所,沒有場地舉辦課程和活動,大家只能到馬六甲靜思堂參加活動或上課。潘秋茵為了讓童薇凌接觸善的人與事,便不辭辛苦地每次都陪伴她到馬六甲靜思堂上慈少課。

從慈少到慈青,潘秋茵欣慰童薇凌融入慈濟大家庭。得知女兒愛上慈濟的手語,她也連忙將她介紹給手語隊組長。看著童薇凌在手語隊裡成長,她頓覺安心,因為她相信能待在慈濟裡的孩子不會學壞。

潘秋茵回想童薇凌讀完學院,到社會工作,甚至結婚組小家庭後,都沒離開慈濟的手語隊。每每看到她比手語的優雅、自信和快樂,身為母親的她也在鼓勵下學起手語。

「如果說是我牽引薇凌進慈濟,那麼,薇凌是一直成就我的菩薩。」潘秋茵憶述在慈濟的歲月裡,總有童薇凌的鼓勵和支持,讓她有信心學手語,也學花道,更勇於承擔勤務,在社區積極付出。

在潘秋茵的心目中,童薇凌是個懂事又孝順的女兒。當童薇凌婚後,有能力搬進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洋房時,不忘母親的辛勞,一直邀約她同住。原來,媽媽辛勞工作養育之恩,童薇凌一直記在心裡,一有能力,便想讓媽媽能安享晚年。

◎沒完沒了的療程關關過

「薇凌很拼事業,常常忙到半夜、凌晨。我常勸她要照顧身體,可是,年輕的她以事業為重,沒有注重休息,結果很少生病的她,一病就那麼嚴重。」潘秋茵提起女兒的病,語氣屢屢停頓,顯得萬分不捨和難過。

2017年,童薇凌被醫師診斷患上卵巢癌第一期,切除一半卵巢,以為度過這一關就會痊癒。沒料到,2018年底,癌細胞復發,當時的她抱著僥倖心理而逃避治療;2019年3月,當她到臺北參加慈濟的靜思茶道課程時,突然肚痛難當,緊急送到慈濟醫院,檢驗下發現是卵巢癌第二期,而且腫瘤已達二十四公分,需緊急動手術切除,也切除了子宮,僅存卵巢及輸卵管。

當時,潘秋茵也在上花道課程,有媽媽在身旁照顧,童薇凌也安心些,然而在醫院三個星期裡,潘秋茵日夜都在旁邊照顧,晚上也躺在病床旁的椅子裡安眠,讓童薇凌萬分不捨。

在病院照顧童薇凌的時刻,潘秋茵不覺得苦,有當地法親關懷,尤其是茶道老師獲悉童薇凌出院後要靜養一段時間,才能搭飛機回去大馬,當下義不容辭地將童薇凌母女接到家中休養。

童薇凌生前分享這段經歷時,很感恩茶道老師當她是女兒般,照顧得無微不至,也是這分情意溫暖了她的心房,讓她在往後抗癌的路上增添面對的勇氣。

往後的日子在潘秋茵的回憶中,已經離不開病與苦。原來,童薇凌回到大馬後,要接受一個療程復一個療程的化療,加上2020年,癌細胞又轉移到肝,又要面對另一個治療之旅。

整整五年時間,童薇凌在超過三十多次的化療、整十次大小手術、整百次的抽血打針中度過一關又一關。剛開始,她無法面對病痛,一直懊惱為何是自己?直到她在證嚴上人的開示中,聽到一句話:「如果不是您,難道希望是別人嗎?」這句話讓她心中的怨化為烏有,她深知當年因逃避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如今,再也沒有回頭路了,只能勇敢面對和接受。

看著童薇凌飽受病痛折騰,兩隻手臂的血管因注射化療針而變得幼細,全身毛髮掉光,嘴唇、舌頭、手掌、腳板呈黑色,甚至有一回腹部積水,腫脹得難受……種種的病痛,令潘秋茵萬般不捨,在照顧她的時候,要幫她抹腳,她不肯,反而愧疚地說:「只有做兒女的幫媽媽洗腳,怎麼能讓媽媽幫我洗腳?」

童薇凌的孝順,讓潘秋茵感動又難受,為了要全心照顧女兒,她屢次放棄慈濟的活動,但童薇凌深知媽媽愛做慈濟,就以自己還可以走動、想參加慈濟活動為由,載送媽媽到靜思堂或銀禧老婦院參加活動。她自己也把握因緣,承擔體力允許的崗位。不僅慈濟活動,童薇凌也會參加公益活動,只要是有意義的事,她總把握機會來付出。

「能做就要趕快來做,生命沒有take two(生命不會再重來),我現在每天醒來都感覺是雙倍的幸運,又賺多一天嘍。」這是童薇凌常分享的心情,也是這分樂觀、豁達,令潘秋茵略感欣慰。

潘秋茵很感恩在童薇凌承受病苦的時刻,會用靜思語和佛法來轉念,尤其童薇凌最愛「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這句靜思語成為童薇凌的座右銘,也是她在抗癌歲月裡支撐她走下去的信念。

同時,法親和朋友圈給予的滿滿祝福,也讓童薇凌有信心和勇氣走出來,更以癌友的身分做分享,鼓勵癌友們揮別絕望,找到希望。

今年8月,童薇凌因身體器官已敗壞,醫師也無法救治,當時,在醫院陷入彌留狀態的她要求回家,17日中午就在家裡安詳離逝。潘秋茵不捨四十四歲的童薇凌走得早,難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慟,但她用虔誠祝福的心送別心愛的女兒,同時也承諾會積極做慈濟……

◎一首〈牽手〉唱起 送別菩薩

「薇凌是一位勇敢的菩薩,是路過人間的菩薩,來鼓勵受病苦的人。」志工何惠君聆聽潘秋茵訴說童薇凌生前的點滴,不由熱淚盈眶,情難自己。

和童薇凌在二十多年前是手語隊的組員,何惠君對童薇凌所承受的病痛感同身受。因今年年初被診斷是鼻咽癌第三期的她,剛接受第二次加強性的化療時,第一針打下去,辛苦極了,虛弱、嘔吐、無法進食、情緒低落等等症狀都會湧現。

但童薇凌五年來面對重復的治療,身心更加倍受煎熬。可是,不管是在慈濟的群組、癌友互助會或其他的平臺,她在分享病痛時,總是笑容滿面,一再強調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健康的身體。

然後是苦口婆心的勸導癌友不要畏懼,要勇敢面對治療,也會分享振作心情的撇步:「不要害怕,讓人家知道自己生病,要接受大家的祝福,那是加油的力量;只要身體能動就要走出去,看看美好的大自然景色,學習放下、轉念、感恩……」

何惠君哽咽地訴說,童薇凌受那麼多的苦,還可以一邊治療一邊鼓勵別人,也積極把握付出的機會,這些都給予她莫大的激勵,覺得活著就有希望。

「今年六月,薇凌在醫院接受治療,當時,她身體虛弱,不方便讓我們這群早期的手語隊隊員去探望,但她卻透過ZOOM的視頻,和我們閒話家常,那時,她身上戴著腹水袋,還掀開來讓我們瞧……那刻,我覺得她真的很勇敢面對生死……」

何惠君記得視頻當天,童薇凌提議大家在線上表演〈牽手〉的手語,但大家對手語已生疏,她遂鼓勵大家多加練習,然後各自拍成視頻傳給她,她要將大家的表演綜合起來做回顧帶,為大家留分美好的回憶。

可惜,手語隊隊員有的因事忙,還未錄製視頻上傳就接到童薇凌往生的噩耗。今天在助念現場,大家想起這事,為彌補遺憾,遂在靈柩旁比唱〈牽手〉送別童薇凌。

「……因為愛著您的愛,因為夢著您的夢,所以悲傷著您的悲傷,幸福著您的幸福……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何惠君邊唱邊比,淚水早已濕潤雙頰。

「薇凌,我希望能學習您的精神,多分享抗癌的經歷,幫助其他癌友也能走出來。」何惠君感恩童薇凌做了好榜樣,讓她不再鑽牛角尖,學會面對、放下,她希望自己也能像童薇凌一樣,做個灑脫自在又能助人的菩薩。

◎珍惜與法親相聚的時光

二十多年前,吉隆坡手語隊成立,承擔組長一職的呂秀鳳,難忘初見童薇凌的那一幕。當時,潘秋茵將童薇凌介紹給她,希望她能讓童薇凌加入手語隊時,還是慈青的童薇凌站在不遠處笑嘻嘻地看著她。

「那麼愛笑、有活力的年輕人要加進來,我當然高興極了,馬上就招她進手語隊。」呂秀鳳欣慰童薇凌真的喜歡手語,格外認真學習,人也聰明,不僅很快上手,手勢也比得很到位。自那刻起,凡有演出,她都跟著大家一起練習、一起上臺。

當時,童薇凌也承擔大家的司機菩薩,每次去練習或演出,她都負責載送沒交通的隊員,活動完畢又一個個送回家。一路上,活潑的她總和大家談笑風生,大家也在她銀鈴般的笑聲中快樂賦歸。

後來,呂秀鳳因為結婚生子,無法抽出時間再承擔手語隊組長,當時她極力推薦童薇凌接棒,原來與童薇凌相處的幾年裡,她看出童薇凌是個做事認真、負責的人,而且策劃能力強,是很好的領頭者,加上童薇凌已出來社會工作,更有能力挑起重擔。

「我果然沒看錯人,自從薇凌承擔組長後,把手語隊帶得很好,有什麼演出或入經藏,她也擔任種子,把所學的教給組員們。這一路走來,她都堅持在手語團隊裡承擔。」雖然,隨著歲月推移,志工人數愈來愈多,手語隊也變成各社區都有成立,但童薇凌依舊扮演社區種子的角色。

呂秀鳳坦言,因家庭關係,自己甚少參與慈濟活動,也沒有再表演手語,但她與童薇凌一直保持良好的聯繫,也會從童薇凌的臉書得知對方的動態。獲悉她創業時,也面對過挑戰和挫折,但她沒有因此而沮喪,後見到她組織小家庭,婚姻美滿,也替她高興;再後來得知她患癌,開始艱難的抗癌之旅,但她一直都沒放棄,每次在臉書上讀到的都是滿滿正能量的言語。

「兩年前,薇凌要我把早期的一群手語隊組員找回來,我們成立一個群組,常常聯繫,互相關心,感覺大家的情誼都還在;去年(2022年)農曆新年,薇凌還帶著媽媽來我家拜年,我看到生病的她還那麼熱情、那麼念舊,真的很感動也很慚愧……」

呂秀鳳不諱言,自己是健康的人,卻沒想過要去法親家拜年,生病的童薇凌卻把握能見面的機會,特地到她家拜年。這分情誼令她難忘。

童薇凌雖然面對病痛,但珍惜時間和法親的她也在今年元旦,帶著媽媽與三十多位早期的法親聚餐。在餐會上,她笑臉盈盈和法親們寒暄,更拍下視頻,把每個法親的身影,都定格在美好的時光裡。過後,她也帶著媽媽和幾個年老法親到市區景點逛逛,品茗閒聊,她更趁機把媽媽、法親們的笑靨錄製成視頻,留下永恆的回憶。

「薇凌人緣很好。真的沒有白來,人生劇本雖然很短,但很豐盈很精彩,沒有白來人間一趟。」呂秀鳳回憶童薇凌的點點滴滴,感動她的情意,也懺悔自己會為了家庭的一些小事而感到煩惱,反觀童薇凌,生病了還總想為法親們做些什麼。

「她是我學習的榜樣。她的正能量、樂觀和情誼,我永遠都忘不了。」呂秀鳳若有所悟地表示,她在緬懷童薇凌的同時,也會記住她燦爛的笑容、樂觀正能量的信息……

20日,法親們懷著思念與祝福的心參與童薇凌的告別式。儘管難忍不捨,但大家謹記潘秋茵的叮嚀,要用微笑送童薇凌最後一程。

大家一一走到靈柩旁看童薇凌最後一眼;志工手持佛教慈濟基金會的輓聯,陪伴童薇凌走最後一程,儘管依依不捨,大家深信童薇凌的這輩子走完了,而她的音容笑貌和正能量的言語,已深刻在無數人的心裡,成為激勵自己及他人的一道光。

圖左 :2006年,童薇凌(前蹲左二)在農曆除夕夜,與志工上街頭發放熱食給街友。[攝影者:黃寶發]
圖右 :2010年,潘秋茵(左)與女兒童薇凌(右)回臺尋根後,在半山芭共修處分享。母女同走菩薩道是潘秋茵最欣慰的事。[攝影者:楊文輝]

圖左 :2023年8月19日,約八十位志工到場為童薇凌助念。[攝影者:陳國雄]
圖右 :何惠君與童薇凌相識二十多年,同為癌友的她難掩心中的不捨,頻頻拭淚。[攝影者:陳國雄]

圖左 :呂秀鳳是早期吉隆坡手語隊組長,對童薇凌五年來在抗癌路上,不放棄、始終保持樂觀、正能量的精神敬佩不已。[攝影者:陳國雄]
圖右 :一群早期的手語隊組員,在童薇凌的靈柩前比唱〈牽手〉,祝福她一路走好,乘願再來與慈濟續緣。[攝影者:陳國雄]

圖左 :潘秋茵難掩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悲慟。送別愛女的那刻,她只祈求女兒捨棄今生的壞身軀,換個好身體再來人間。[攝影者:林振勝]
圖右 :慈誠手持慈濟基金會的輓聯,與委員們送童薇凌最後一程。[攝影者:林振勝]
圖左 :2019年,患癌的童薇凌(左)擁抱癌友,互相鼓勵、互相加油打氣。[攝影者:李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