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三芝石門往診 公車亭成義診站

三芝石門往診 公車亭成義診站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14日,慈濟北區人醫會三芝石門義診,二十二位醫護與四十二位社區志工分成七條路線,探視了四十五位長者。在淡水共修處完成階段性任務,回歸關渡園區後,今日首度將義診集合地點移師到三芝智成忠義宮 。

行前共修觀看人間菩提,上人開示:「醫療系統對於人類是一大部分的功能,好醫師、好護士是良能。」人醫窗口林俊傑醫師說:「上人所講的功能,就是將我們學到的知識用在病人身上。參加人醫會,最重要的是發揮我們的良能,甚至把我們的愛也傳播給需要的人。」

◎公車亭義診站

位在石門山區的德茂里,一天只有三班次公車和兩班次免費社區巴士行經,當地老人家外出就診不易,慈濟人醫會定期往診探視。上個月往診時,紀阿公和人醫團隊相約在德茂公車站涼亭,因為這座山區的公車涼亭也是社區長輩的聚會點。當人醫團隊到達德茂公車站時,已有四位老人家在公車站涼亭等候醫護志工到來。

今天在公車亭再度探望紀阿公時,陳文慶醫師指著阿公發黑的下肢,提醒是因為血糖過高缺氧所致。另一位葉阿公則因痛風而腳部腫脹,陳文慶醫師現場為他們針灸、拔罐、推拿。在等待拔針的同時,陳文慶醫師建議阿公們:「念阿彌陀佛很好!」八十歲的黃阿公說:「你們大家都很好!」

另一位八十八歲的謝阿嬤,由外籍看護推著輪椅前來,就讀北醫醫學工程系一年級的青醫團志工朱翔麟,默默為阿嬤按摩肩膀許久。社區志工李秀鑾也鼓勵阿嬤說:「像今天這種天氣,可以出來走動,用輪椅推著慢慢走也好,多走路腳才有力!」

同樣住在德茂里的黃阿嬤,今年七十五歲,因罹患罕見疾病臥床四十多年,全身瘦弱,足不出戶,窩居在不到兩坪大的臥房。「自從一月跌倒就無法下床,都要包尿布。」黃阿嬤訴說自身不幸,講話卻有條不紊、精神奕奕。陳文慶醫師鼓勵她:「要試著自己爬起來,尿布才有辦法拿起來!自己要有意念趕快好!」在醫護志工鼓勵下,黃阿嬤終於願意靠著自己的力氣,從躺而坐起來,眾人拍手叫好。

◎我自己去罰站

石門義診繼續行進在蜿蜒山路,此時正逢百合花開,車行下坡時又可望海,景色宜人。人醫團隊來到茂林里羅阿公住處,他已坐在門口等候。羅阿公因車禍導致不良於行,陳文慶醫師為他針灸膝蓋,好助種菜的阿公行走勇健。社區志工林阿發進入阿公屋內,發現阿公家中堆滿慈善機構贈送的棉被、麵食、白米、沙拉油,許多都已過期。志工提醒阿公要吃新鮮的食物,「或者改天我們來幫你整理好嗎?」志工林阿發徵詢阿公意見。

另一條往診路線前往三芝新庄里和橫山里,醫護志工前往探視郭阿嬤,林啟民醫師一到,就幫她測量血糖值,並檢視老人家最近兩個月的醫療資料,看起來都頗為正常。林醫師認為老人家保持得蠻不錯,笑著跟郭阿嬤說:「繼續保持這樣就可以了。」

大家看到郭阿嬤桌上有本《亨利四世》英文書,一問才知道她閒暇時都會翻閱,遇到不會的生字,就查字典弄明白字的意思。郭阿嬤笑著說:「無聊時看看,打發時間啦!」「實在太敬佩您了!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把英文丟到哪邊了……」志工讚歎郭阿嬤利用讀英文小說學習新單字,這種打發時間的方式真是太特別了。

住在橫山里的許阿嬤,遠遠看到護理師呂英鶯,就笑著跟一旁的鄰居杜阿嬤說:「我自己要去旁邊罰站。」呂護理師剛開始還不太明白為什麼,直到林啟民醫師幫她測量血糖,發現數值偏高,囑咐許阿嬤必須去看醫生,這才恍然大悟知道「罰站」的緣由。

呂英鶯故作嚴肅地對許阿嬤的先生謝阿公說:「請你最近一定要帶你太太去看醫生,我不要她罰站。」謝阿公一臉尷尬笑著,不知該說些什麼。團隊也確認謝阿公的身體狀況,幫他緩解最近左手腕疼痛的問題。

◎宣導服藥衛教

往診三芝市區路線的人醫團隊,首先探視林先生夫妻。林先生罹患失智已經四年,由太太一人照顧。據社區志工表示,上個月第一次來關懷時,林先生似乎心有防備話不多。今天再度造訪,感受到慈濟人的真誠,林先生打開話匣子和醫護志工開心暢談。

林太太有在服用降血壓和血脂的藥,但是她認為身體沒有不舒服,藥能不吃就不吃,會自己停藥。洪茂雄藥師告訴她:「藥還是要吃,妳現在血壓還不穩定,而且萬一血脂又高起來,身體會更不舒服。」

獨居的許阿公,平日週一到週五都有人送餐,週末兩天的三餐就必須自理。人醫團隊到達時,許阿公還沒吃早餐,社區志工趕緊送上帶來的麵包給許阿公吃。看到桌上的藥,志工林麗玉問阿公那是吃什麼的藥?他回答:「忘記了!」原來阿公將藥全部從藥袋取出,集中放在盒子裡,但其實他已經記不得藥要怎麼吃。洪茂雄藥師詢問後發現許阿公早上的高血壓藥還沒吃,當場請他先吃藥。

許阿公把取出藥的藥袋集中放在一旁的櫃子上,裡面還有已往生的太太的藥袋和沒吃完的藥。吃藥一直是偏鄉老人家的罩門,沒有按時吃、自行停藥、藥物放到過期等等,人醫團每回往診,總是不厭其煩的對老人家們進行服藥衛教。

◎延續父母大愛

小兒科醫師李映瑩首次參加三芝石門義診,同行的洪茂雄藥師和高川琪醫師,貼心跟她分享探視案家時要注意的檢視和記錄事項。李映瑩醫師說:「臺灣的醫療其實做得蠻好的,我們能帶給老人家更多的是像朋友間的關懷,這比起醫療上的專業建議可能是更重要的。在看到獨居的老人家,會覺得像是在看自己的父母。」

李映瑩醫師的父母親都是資深慈濟人,也都有捐大體,尤其上個月媽媽往生,更讓她體悟到行孝要及時。在孩子比較大了,假日不需要接送,李醫師想要延續父母親的大愛,發揮自己的良能,走入偏鄉義診為長者付出。

今日往診,高川琪醫師也帶著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李沁蓉同行。高醫師分享:「因為孩子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算是小康的家庭,希望她有機會見苦知福,多看一下別人的生活,了解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應該要珍惜。」

第一次陪媽媽往診,沁蓉顯得有些害羞,一路上高醫師鼓勵女兒和阿公阿嬤們互動。小小年紀的沁蓉對於「見苦知福」也許還無法有很深的感受,問她想要送給阿公阿嬤的一句話是什麼,可愛的沁蓉說:「想要祝福阿公阿嬤身體健康!」

圖左 :2024年4月14日,慈濟北區人醫會三芝石門義診,二十二位醫護與四十二位社區志工在三芝智成忠義宮集合共修後,分成七條路線出發往診。[攝影者:簡聰田]
圖右 :上個月往診時,紀阿公和人醫團隊相約在德茂公車站涼亭,長輩平時聚會聊天的公車站涼亭頓時成為戶外義診站。[攝影者:簡聰田]

圖左 :全身瘦弱、臥床多年的黃阿嬤,在陳文慶醫師和醫護志工鼓勵下,靠著自己的力氣從床上坐起來。[攝影者:簡聰田]
圖右 :羅阿公因車禍導致不良於行,陳文慶醫師為他針灸膝蓋,好助種菜的阿公行走勇健。[攝影者:簡聰田]

圖左 :林啟民醫師幫郭阿嬤測量血糖值,認為老人家保持得蠻不錯,笑著跟郭阿嬤說:「繼續保持這樣就可以了。」[攝影者:周勝宏]
圖右 :呂英鶯護理師(右)故作嚴肅地對許阿嬤的先生謝阿公說:「請你最近一定要帶你太太去看醫生,我不要她罰站。」[攝影者:周勝宏]

圖左 :小兒科醫師李映瑩(中)首次參加三芝石門義診,同行的洪茂雄藥師(右)和高川琪醫師(左)貼心分享探視案家時要注意的檢視和記錄事項。[攝影者:汪宇洋]
圖右 :李映瑩醫師(中)分享:「我們能帶給老人家更多的是像朋友間的關懷,這比起醫療上的專業建議可能是更重要的。」[攝影者:汪宇洋]
圖左 :高川琪醫師(左)帶女兒李沁蓉(中)同行,鼓勵她和阿公阿嬤們互動,希望她有機會見苦知福珍惜所擁有的環境。[攝影者:汪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