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迦毘羅衛慈善家訪 幫助學生安心就學

E-mail 列印
去年(2023)11月因發放涼鞋的因緣,慈濟志工走進了位於迦毘羅衛(Kapilvastu)第六里莎加哈瓦村(Sagarhawa village)的蘭布薩迦佛陀基礎學校(Lambusagar Buddh a Basic School)。學校只有六個班級,從學前教育到五年級。

蘭布薩迦佛陀基礎學校向慈濟提出幾項請求:圓滿學校圍墻工程、修繕厠所及安裝一千公升水槽、建化糞池、評估十六個貧困學生家庭。新馬慈濟志工將這件事記掛在心,於2024年3月17日,再次來到迦毘羅衛做慈善訪視。

◎安心助學的慈善家訪

志工一行人抵達學校,負責的西達(Sita Nepali)老師早已在門口等候迎接。隨後校長拉美士(Ramesh Kumar Shrivastav)與里長藍吉特(Ramjeet Prasad Kurmi)過來與志工會面,感受到他們的誠懇與厚愛。

里長在百忙之中,也和老師一起陪志工走入村莊做慈善家訪。期間里長電話不斷地響起,聽完了電話,又過來關心個案,繁忙卻又細心的身影,令大家很感動。

第一個家訪是六歲尤尼思(Unish Tharu)的家庭。尤尼思在蘭布薩迦佛陀基礎學校就讀一年級,他跟爺爺奶奶一起住,一張床,三個人一起睡。媽媽在他一歲時就離家出走,父親在外工作,很少回來。

西達老師說尤尼思成績不錯,也喜歡讀書,即使餓著肚子,也要去學校上課。家裡窮到買不起校服給他穿,文具更不用説了。西達老師希望慈濟能給予補助,讓他能安心就學。

穿過一大片的稻田,志工來到了第二個家探訪安思卡(Anshika Tharu)的家。家裡有四個兄弟姐妹,志工發現安思卡的哥哥和姐姐已經輟學。十七歲的姊姊穆思甘(Muskan Tharu)學業成績優異,但因家裡負擔不起學費,也買不起腳踏車,未能到四公里外的新學校上課,因而無奈輟學。

「妳想讀書嗎?」志工問穆思甘,她堅定地點點頭。志工再問:「畢業後想當什麽?」穆思甘的眼眶紅了,沒出聲,眼淚卻止不住的掉了下來。西達老師說她以前在學校都是第一名,在一旁的媽媽也哭了,她說:「看到女兒哭了,我怎麽會不哭呢?」

媽媽和爸爸都是勞工,一個月的工錢大約一萬五千尼幣(約合三千六百元新臺幣),要很省才足夠生活費,沒有多餘的錢供孩子讀書。十三歲的哥哥,也一樣需要一臺腳踏車,兩個還在就學的孩子,也需要文具和校服的補助。另外奶奶的右眼看不到了,希望能得到補助去治療眼疾。

◎針對學子需求找物資供應商

經過四天在迦毘羅衛的家訪後,慈善組志工更瞭解提報的學生需求。3月22日約了本土志工洛基(Rakesh Tripathi),帶著志工去道理哈瓦(Taulihawa)尋找供應商,提供學生所需要的物資。

西達老師依舊早已等著志工。西達老師過去也與其它慈善團體合作,一起做救濟的工作。兒時生活困苦的西達老師,相當了解在困境中説不出的那分苦,所以很不捨孩子們的遭遇,願意犧牲假期,陪著志工挨家挨戶做家訪。

「很敬佩志工的專業,願意挨家挨戶去關心,瞭解整個家庭環境與背景,然後做評估。」她認為慈濟與其它團體不一樣,根據她以往的經驗,其他團體都只是收集資料,輸入電腦,接著就做決定。總覺得這種做法,可能會忽略一些有需要的人;或是一些人領到的物資,不是他真正需要的,而失去了救濟的真正意義。

「我一直很想幫忙學生,但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現在有慈濟來幫忙,我也想要盡一分心力。我希望學生能有光明的未來,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慈善需要一群人共知、共識、共行,西達老師與慈濟志工合心協力,一起為迦毘羅衛的學子撐起希望。

新加坡志工洪德謙(濟朗)感慨地說:「一般的居民,每年的工作時間最多是四個月,就是在農耕採收的時候,他們才有工作可以做。要維持一整年的生活,甚至連吃都不足夠的情況下,毫無能力提供孩子們上學。大部分的學生甚至沒有鞋子、沒有校服等等,這些是最需要的,我們必須要協助。」洪德謙說這一次將會提供物資給二十一位學生,包含腳踏車、文具盒、彩色筆、鉛筆、原子筆、作業本和制服。

針對學生的需要,志工走訪了腳踏車、裁縫、布料以及文具供應商。每到一家商店,本土志工西瑪(Seema Ghimire)都會簡略介紹慈濟,並分享慈濟在尼泊爾的足跡。老闆的接受度都很高,表示願意和慈濟配合,並給與最實惠的價錢。

◎備足物資做發放準備

3月26日志工再到迦毘羅衛,採購文具以及學校制服。洛基與西達老師為了成就村裡貧困孩子的未來,兩人捨棄自己的假期,一樣全程陪伴著志工。西瑪將物資需求整理出一張清單,方便供應商出貨。為了節省時間,志工留下了清單,讓供應商依據清單準備採購的物資,志工就動身前往下一個點採購。

來到布店,布店老闆和裁縫師都是穆斯林,開齋節又即將到來,訂單量很多。而迦毘羅衛學校的新學年,即將在4月18日開學,志工擔心制服不能趕在開學之前做好,於是請裁縫師趕快進村,為孩子量身訂作制服。

「我的生產線有五位員工,既然接了這個工作,我會守住承諾,二個星期内完成。即使日夜趕工,我也願意。」裁縫師瑪然之(Maraj)知道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無論如何都會努力如期完成,讓學子穿上新制服上學去。

腳踏車採購的部分,由洛基全權負責。洛基每次都會配合團隊來迦毘羅衛送愛。他本身也是社會工作者,「與慈濟互動可以學習很多,志工自願、自費、自假,都要來尼泊爾付出。身爲尼泊爾人,豈能視而不見呢?」慈濟人無所求的付出,早已感動了他。

洛基知道要翻轉一個家庭,就是要靠教育,但許多村民的想法並非如此,孩子的教育對一些父母來説,是可有可無。所以他希望慈濟的介入,能幫助學生排除一些求學的障礙,父母也就沒有理由不讓孩子上學了。

◎用心打造安心就學之路

3月28日早上十點,志工再次從藍毘尼出發到迦毘羅衛,因爲約了裁縫師要到學校為二十位學生量身訂做校服。每位學生都會領到兩套校服,希望能在新學年開學之前,將校服交到孩子的手上,讓他們能夠安心的上學。

抵達時,老師和一些學生已在學校等候著。卡畢塔(Kabita Kumal)和加納(Janak Kumal)倆姐弟看到志工到來,跑向前來很親切地抱著洛基的手,洛基也很訝異,因為這只是第二次見到這倆姐弟,「其實這就是我喜歡慈濟的原因,用真誠的愛將不相識的人串連起來,融入一個大家庭裡,這就是慈濟的美。」洛基就像久違的家人般,開懷地環抱著姊弟倆。

西達老師有備而來,擔心孩子調皮吵鬧,帶了一包糖果哄孩子。裁縫師瑪然之一來到,立馬一一地為孩子量身,一切順利地進行著。知道慈濟是無條件來協助學生,瑪然之也願意調低工資,來爲孩子們盡一分力量。

這是一個美麗的組合,有興都教、回教與佛教一起爲善而共事,「宗教都一樣,大家都是一家人。」瑪然之替這個組合,下了最佳註解。

結束後,志工想再去拜訪穆思甘一家人。穆思甘媽媽看到志工又來拜訪,顯得相當開心,因爲她知道志工是誠心誠意來協助他們的。

「在求學路上,如有遇到障礙,一定要告訴老師,千萬不要放棄升學的機會。」志工再三叮嚀穆思甘。這次穆思甘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臉上再也沒有擦拭不完的淚水,很肯定地對志工說:「將來,我要當老師。」

教育能讓孩子有翻轉人生的機會,慈濟在迦毘羅衛的助學計畫,實現孩子安心就學的心願,相信已不遠。

圖左 :里長藍吉特(中)在百忙之中,也和老師一起陪志工走入村莊做慈善家訪。[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穿過一大片的稻田,志工來到了第二個家庭,探訪安思卡(Anshika Tharu)的家。[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妳想讀書嗎?」志工問姊姊穆思甘,她堅定的點點頭。志工再問:「畢業後想當什麽?」穆思甘的眼眶紅了,沒出聲,眼淚卻止不住地掉了下來。[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每到一家商店,本土志工西瑪(右)都會簡略介紹慈濟,並分享慈濟在尼泊爾的足跡。老闆的接受度都很高,表示願意和慈濟配合,並給與最實惠的價錢。[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我一直很想幫忙學生,但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現在有慈濟來幫忙,我也想要盡一分心力。我希望學生能有光明的未來,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西達老師與慈濟志工合心協力,一起為迦毘羅衛的學子撐起希望。[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洪德謙(右二)說這一次將會提供物資給二十一位學生,包含腳踏車、文具盒、彩色筆、鉛筆、原子筆、作業本、制服及書包。[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洛基(中)就像久違的家人般,開懷地環抱著卡畢塔(右)和加納(左)姊弟倆。[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知道慈濟是無條件來協助學生,裁縫師瑪然之(左)也願意調低工資,來爲孩子們盡一分力量。[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志工採購各種文具用品,要在學年開學前送到貧困孩子手中。[攝影者:李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