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攝影藝術的饕餮盛宴

攝影藝術的饕餮盛宴

E-mail 列印
春天,象徵著萬物生機勃勃、發芽茁壯,也象徵著人文真善美團隊的朝氣蓬勃、活力滿滿。

4月14日,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聚集了一百一十五位學員,在東大靜思堂同心圓的草地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圖像外拍活動。 與茶會、空靈鼓、二胡、古琴及陶笛音樂的表演相結合,共有兩百三十人參與其中。

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園區,學員們沉浸在茶香和音樂的海洋中,在五感體驗下,提升學員的覺察能力。透過攝影鏡頭捕捉建築和人文之美,感受這個地方獨特的氛圍和風情。下午則是有關人工智慧在藝術與創意領域的課程分享。

◎茶會與攝影藝術的相遇

東大園區的建築及一草一木,令人心曠神怡。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透過茶會及音樂饗宴的戶外活動,學習圖像拍攝技巧,藉物說故事。

陽光穿透樹蔭,輕柔地灑在茶席間及綠茵茵的草地上,處處閃著微光,彷彿鋪上一層金色的絲綢。微風吹拂,樹葉在風中輕輕搖曳,不時傳來樹葉拍打的聲音,為這場活動增添了一分活力和生機。

各桌茶席布置得極為雅緻,精美的茶具閃著光芒,杯中散發出濃濃的茶香,彷彿每一口茶都蘊含著時間的故事和心靈的寧靜。

而悠揚的樂音伴隨著微風飄揚,營造出極富畫面感的音樂氛圍,令人暫時忘卻世俗的紛擾,沉浸在自然和美好的景色中。

茶人丁鈺惠、茶侶賴慧娟準備有機白茶,還有靜思烏龍茶招待賓客,先以三好茶,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為茶席的開端。

茶人帶領大家品茶,「以手為托,放胸口、不翹拇指,不聳肩、自然放鬆。茶湯慢慢入口,從舌尖品嘗、再入喉。」

遵循茶人的引導,坐在席間學員優雅地品味著手中的香茗,儀態一下子都端莊高雅起來。

茶席上的茶水散發出陣陣清香,每一口茶都讓人心情愉悅。此時,學員畢璐璐的手機突然故障無法拍照,廖峻德建議她放下手機用「心」拍、靜「心」看。茶人也說:「用眼睛和心觀察,才會刻入腦海裡,若只依賴相機,反而沒辦法儲存下來。」

丁鈺惠提到,茶人除了要顧及座上的賓客,也要關心別人的想法;茶侶則要留意茶人的需求。上茶時,要將杯子和杯墊的漂亮一面朝向客人;奉茶點也是一樣,要以完整的形象展示。

這不僅是禮儀,也是一種態度。丁鈺惠也提醒著品嚐茶點的禮儀,「比如今天的綠豆糕,不要直接切成一半,而是保持完整,將殘缺部分朝向自己。叉子的擺放也要注意,不要朝向別人。」

喝茶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享受。學員細細品味著茶的滋味,感受著每一種茶帶來的不同風情。有些清淡幽雅,有些濃香醇厚,每一種茶都有著屬於它獨特的韻味,讓人陶醉其中。

在茶會與攝影藝術的交匯中,精緻的茶食擺設成為了焦點。每一道點心都被精心佈置,彷彿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展示在觀眾面前。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不僅僅是茶會,更是一場攝影藝術的饕餮盛宴,記錄下了每一分精緻和美好的瞬間。"

◎老舊照片重生 SUNO音樂軟體創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資深真善美志工張廷旭於下午的室內課程中,分享了兩個引人注目的主題。

首先,他介紹如何善用科技將模糊或老舊照片還原至清晰,利用 Artguru.ai 的強大功能,為舊照片注入新生命。這項先進技術能夠消除多年的磨損,調整色調,帶回真實色彩,展現了科技在影像修復方面的驚人進展。

第二個主題則是關於如何利用最新的技術SUNO音樂軟體來創作音樂。張廷旭表示,現代音樂創作已進入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各種音樂製作工具和軟件的功能強大,可以幫助作曲家和製作人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

在課程中,張廷旭以生動的示範和詳細的解說,讓學員們深入了解了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課程讓他們受益匪淺,將會應用所學知識於實踐中。

「東大園區,茶湯飄香。樹蔭下,陶笛清脆嘹亮,空靈鼓純淨悠揚。鏡頭裡,映現人文之美。陽光中,共赴學習之旅。」

「茶會相聚,杯盈心悅,園區風光,優美如詩,餘音繚繞,靜思心靈,圖像故事,再創新篇,共同書寫歷史,留下剎那為永恆。」

課務陳榮豐現學現賣,以今日課程為主軸,請ChatGPT寫詞,然後作曲一首〈東大人文真善美〉之歌,讓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劃下美麗的ending。

◎共修初體驗 實作收穫多

「AI真的太厲害了!」「原來還可以這樣使用啊!」下午的課程中,處處瀰漫著充滿驚訝的對話。

「將來我們不是被AI打敗,而是被使用AI的人打敗。」實作後,第一組上臺分享時這樣說,「人文真善美的志工將來有福了,以後寫稿不用再寫到三更半夜了。」

利用AI來寫圖說的練習,讓學員驚嘆,「因為它可以反覆操作好幾次,一直到符合我們想要的圖說需求。」經由講師張廷旭的分享,模糊的照片經過人工智慧修復軟體,可以讓相片中的人物恢復昔日風采。這些科技的應用令人嘆為觀止,也為志工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徐夙段很開心這次共修的初體驗,她表示,電腦確實比人腦快得多,懂得善用科技,提升文字內容的質量,透過AI可以開發更多的潛能。

她分享實作體驗,「提供一張圖片,它就能生成一段文字,比我們自己想的還要好。如果覺得不滿意或者內容比較簡短,可以在內容和細節上做更詳盡的描述,生成的文字論述就更出色、更完整了。」

剛投入真善美志工行列的徐夙段覺得這堂共修很有趣,學到很多新知識,「有人帶真的很好!今天前輩們教了很多,回家後好好消化、消化。」

「真的很期待參加下一次的課程。」與徐夙段同組的羅數雲也分享自己的收穫,「今天學習太多了!我不太會捕捉拍照的角度,有一位師兄真好,早上的活動中,他教我怎麼調整光圈及拍攝技巧,才能拍到完美的好照片。」

彰化縣溪湖的陳姝秀在活動中迎來了諸多初體驗,首次踏入東大園區,首次參與真善美的共修,第一次在戶外體驗共修的樂趣等。她說:「以前都是在室內上課,今天在戶外,感覺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好像是在欣賞風景,看表演,可以盡情的享受喝茶。」

陳姝秀表示,從小就和家人喝茶,現在也每天喝茶,但今天和平常自己泡茶很不一樣。尤其茶席的擺設和茶食的擺盤都很有人文,在視覺、味覺和聽覺都是很棒的享受,回家後也要試著擺茶食,嘗試不同的泡茶方式。

下午學習用AI寫圖說的經歷,經由派班系統,可以輕鬆、快速地寫好每一張照片的圖說。陳姝秀說:「這對我幫助很大,以後不用再一張張地寫圖說,AI做好後,再稍作修改即可,可以減少很多壓力。」

自從受證慈濟人後,陳姝秀即加入人文真善美,至今已近八年了,「在人文真善美可以學多,有時也可以運用在工作上,雖然很有壓力,收穫也很多。」

◎借助人工智能 縮短完稿時間

來自員林的劉月娥覺得今天的活動讓人心情愉快,就像參加一場茶香音樂會一樣。她說:「在草地上、綠蔭下喝茶,還有空靈鼓和古琴聲的背景音樂陪襯,聽著茶人講述故事,輕鬆愉悅的氣氛,讓整個體驗更加豐富。」

看似輕鬆愉悅的體驗,也要用心拍照記錄。因為如果不記錄,下午就沒有足夠的素材來學習照片批次更名及用AI寫圖說的實作課程。劉月娥有感而發地說:「這也是我們身為人文真善美的使命,儘管在享受的當下,也要努力記錄,才能完成一篇出色的報導。」

「今天的體驗真是令人激動!」承擔社區真善美窗口的劉月娥更能體會寫稿的壓力,她說:「如果不借助人工智慧的幫助,也許需要花上好幾天,現在有了AI的協助,可以大大縮短完稿的時間。」

十七歲的洪羚軒自加入人文真善美以來,對於每一次的共修都充滿期待,所以得知這次活動消息,她馬上報名參加,因為她說:「跟著師姑、師伯,都能學到許多不同的技能與見解。」

上午的茶會,聽著各種樂器演奏及茶人述說「茶」的禮儀與精神,開拓了洪羚軒的視野,在拍照應用上更有滿滿的收穫。「師姑們帶著我,學習如何拍出更令人動容的畫面、怎麼構圖、怎麼抓角度等拍攝技巧。」

隨著下午課程,她學習如何將AI在真善美勤務上,做更好的融合與運用。透過共修,洪羚軒說:「師姑、師伯們都非常關心與照顧我,更是細心地指導我,我真的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讓我的學習有所成長與突破。」

從茶會的香氣到音樂的悠揚,從拍攝的快樂到學習的收穫,每一個時刻都彰顯了共修的真善美精神。

張廷旭分享的兩個主題都十分引人注目,透過探索AI樂趣的過程,真善美夥伴不僅學會了如何應用新技術,還發現了AI在創意領域中的無限可能性。加深了對攝影藝術和AI技術的理解和探索。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共修,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踐,傳遞美善於社會。

圖左 :學員在綠意盎然的園區中,感受茶香和音樂的魅力,在五感體驗下,提升覺察能力,透過攝影鏡頭捕捉建築和人文之美。[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中區人文真善美共修,早上的戶外活動分成兩大隊,當茶席與音樂演奏開始,一隊坐下來喝茶,另一隊則撒開照相機,捕捉活動的精彩畫面。[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透過一次次的共修學習,手把手的經驗傳授,在教學相長下,不管是新手或老手,都能有所收穫。[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悠揚的樂音伴隨著微風飄揚,營造出極富畫面感的音樂氛圍,令人暫時忘卻世俗的紛擾,沉浸在自然和美好的景色中。[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張廷旭(前者)於下午的室內課程中分享如何「善用科技將模糊或老舊照片還原至清晰」,及「最新的技術SUNO音樂軟體」來創作音樂。[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透過真善美派班系統,學習用AI寫圖說,需要下載程式與操作,熟諳電腦的楊偉宏(坐者)扮演最佳課堂幫手。[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徐夙段(右二)與羅數雲(左二)同組上臺分享共修的初體驗,她們表示,電腦確實比人腦快得多,懂得善用科技,提升文字內容的質量,透過AI可以開發更多的潛能。[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下午課程,陳姝秀專注地聆聽,她表示,利用AI寫圖說大大減輕了她的負擔,節省了很多時間和壓力。[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來自員林,承擔社區真善美窗口的劉月娥(左二)對於共修課程收穫滿滿。她指出,日後有AI的協助,將能更迅速地縮短寫稿的時間。[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