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青輔導員研習 點亮心燈讓真愛持續發酵

慈青輔導員研習 點亮心燈讓真愛持續發酵

E-mail 列印
2024慈青慈懿暨慈青學長輔導員研習營,於3月23、24日在臺中大里靜思堂舉行,花蓮靜思精舍德格師父與德諦師父,專程遠道而來。師父們特別叮嚀,請大家充分運用時間,把握每一次精進的機會。

◎同心協力脫 離困境 猶如接引年輕人進慈濟

3月日23日,來自全臺十九位慈青學長,透過「九宮格」解彼此。高雄區的張軒稑,以九宮格中的「參與慈青活動快樂的瞬間」為題分享,提到就讀永達大學時,適逢2009年八八風災,他正好在花蓮參加營隊,因颱風影響交通,無法返回高雄,因此安單於精舍。

當時因颱風影響動線,將寮房物品都搬到精舍,生活組的事務也都在精舍進行,連碗都是在精舍清洗,是個很特別的經驗。張軒稑又說,一面門窗滲風雨進屋內,當時將毛巾塞住門窗縫,是個很難忘的回憶。颱風過後他立刻返回高雄投入救災。張軒稑加入慈濟至今已十年,持續在高雄、屏東兩地陪伴慈青。

除了九宮格的相見歡之外,課務組林雅晴與陳奕亘夥伴,也帶了另一個「逃脫困境」遊戲。一開始先發給三組各一條緞帶,每組四至五位組員必須被套在由段帶綁製而成的圓圈裡,每位組員不能用手,只能用膝蓋以下的部位碰觸繩子,來讓圈內組員從圓圈裡脫困,藉此培養機智、團隊默契和互助的精神。遊戲一開始大家都很緊張、很刺激。學員們個個屏住呼吸,專注地設法掙脫。透過大家的合作互助,每組夥伴都在很短的時間內脫困了,無論第幾名,笑聲充滿整個空間。

張軒稑說,「逃脫困境」遊戲考驗組員的團結度,慈青學長陪伴慈青,遊戲中繩子圓圈裡的組員,如何協助夥伴逃脫困境,就如同接引新慈青成員進入慈濟大家庭,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達成目標。

召募年輕人進慈青社不容易,張軒稑覺得,目前只能透過貼近年輕人的想法,來邀約並陪伴,例如年輕人喜歡寶可夢,就將慈濟的理念,融入皮卡丘等寶物的抓寶活動中,讓年輕人在抓寶過程中了解慈濟的理念,希望透過創意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慈濟團體。

◎認識負面情緒 體會陪伴慈青的歷程

在相見歡之後,課程進入「擁抱自己,與自己和解」單元,慈青學長分成三組進行牌卡遊戲,透過交流、互動與牌卡工具,達到紓壓、與自己對話,期願人人都能擁抱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欣賞與寬容。

活動是選用《口袋裡的心理師》的牌卡進行,情緒被拆解成十八張卡片,每張卡片寫著一種情緒,有失望、渴望、憂鬱、焦慮、悲傷、痛苦、憤怒、矛盾、無力、混亂……。首先讓學員認識及觀察自己的情緒,並一一說出生活中產生的負面情緒,以及如何面對。

學員們無距離地侃侃而談,面對層出不窮的境界,彼此給出感受與建議,無論哀傷、失望、挫折、逃避等情緒,大家都談得很盡興。

慈青學姊張筱辰,從臺南慈濟幼兒園、慈中到慈科大畢業,目前在慈濟基金會人資處任職,可說是在慈濟的教育體系成長的年輕人。她欣喜藉著課程,能引導負面情緒轉向正面思考。從中認識自己的內在,面對內心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好好跟情緒相處,進而擁抱自己、欣賞自己,成為很棒的情緒。很久沒有參加慈青營隊的她說,「讓我又找回陪伴慈青的初心,也體會慈懿爸媽陪伴慈青的心路歷程。」

曾擔任輔仁大學慈青社社長的慈青學長林彥廷表示,透過課程活動,讓自己面對個人的情緒與感受,對事情比較有動力;也知道自己雖然有情緒,但會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彰化區慈青學姊蕭怡珒,從高中開始就幫母親募款,護持母親當委員。大學畢業後在學校任教職,一方面陪伴慈青到現在。她本身也是三個小孩的媽媽,老大已就讀中興大學一年級,她心裡一直惦記著慈濟情緣,一路陪伴慈青長大。

「面對時代交替,年輕人和以前不一樣了,我們不一定了解孩子,慈青現在較少,我們就是重質不重量的陪伴。」蕭怡珒藉著這次課程重新整理思路,覺得給孩子祝福、鼓勵、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將心比心自己也不是一路順遂,不該對孩子失望……」蕭怡珒說出陪伴自己的孩子與慈青的想法。

◎分享討論 減輕壓力提升效率

慈青學姊戴玟姍,以「我們在煩惱什麼呢?」為題進行分享課程,一開始問大家「你最煩惱的是什麼?」她先請大家寫下自己最煩惱的事情,可能涉及家庭、課業、工作、人際關係等各種方面。

接著戴玟姍分享,七年來陪伴慈青社所遇到的狀況和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她希望透過分享幫助大家解決煩惱。課堂中,大家分享自己的問題,互相交流,討論如何解決,互相確認是否有相似的情況,以提升陪伴慈青的效率,減輕輔導員的壓力。

「學長力 無限大」單元,由兩位慈青學長姊分享陪伴慈青的心路歷程。楊子萲承擔慈青輔導員已經四年,說話柔柔的她,對於陪伴慈青的理念有三個要點。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其次,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她以農夫做比喻,慈青好像是種下去的種子,之後要定期施肥、澆水,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期待必須成長為所設想的樣子。最後,自我養護至關重要。

楊子萲提醒大家,陪伴的過程也需要定期的休息和自我提升,可能包括學習新知識、培養興趣及與自己對話,確保在陪伴慈青的過程,能夠歡喜和有價值感。因為陪伴慈青是一項具有挑戰性,也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她說,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方式,不需要勉強自己去模仿他人。重要的是把握時間,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並且保持一顆歡喜的心。

◎Z世代年輕人 慈青社學習成長

北區慈青學長李詩逸,分享如何了解現代的年輕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她觀察及參考統計數據,發現目前Z世代的年輕人,在資訊多元的時代,數位科技影響下,所產生的人格特性,她分享現在的年輕人有不盲從、質疑現狀、勇於挑戰、有既定思維及做事方式,追求公平正義,反對階級制度。

相較傾向透過專業透明化及共識,來引導團隊,以及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追求平衡等議題來了解年輕人的狀態。如何從以上狀態中了解年輕人,如何與年輕人溝通與互動,進而帶動引導他們在慈青社裡學習成長。

李詩逸說,在慈青的生涯中會經歷不同的身分。她舉自己為例,如慈青學長姊、社會新鮮人、受證慈誠委員、資深慈青學長。如何在慈青身分當中承擔慈青的責任與使命,也能從工作、生活、慈濟志業中,達到很好的平衡點。

她也提到,證嚴上人期許大家在付出的同時,彼此之間要相互學習,增長智慧。如果有機會付出,就要積極把握。最後她以「人生最珍貴的是機會,人生最簡單的是學習。」來與大家共勉。

◎虛擬遊戲 朝悲智行啓慧根為目標

討論工作坊,是針對尋找問題根源、思考解方、實際運作,轉變設計成遊戲讓大家討論。

講師吳尚儒,一開始先以心思較細膩的松鼠,內心深處渴望寧靜的無尾熊,溫和的綿羊,完美主義的長頸鹿及能給予鼓勵力量的鹿,所設計的心理遊戲,找到相同特質的夥伴。十八位學員分為三組討論問題所在,營造出一個創意發想、邏輯思考的氛圍。在這個遊戲中,不僅設定了各種目標,更從這些目標出發,探討如何達成。

隔天3月24日,早上繼續「討論工作坊」課程,講師慈青學長吳尚儒,讓與會的慈青學長姊和慈青慈懿繼續討論前一天的「願景使命目標」、「TA研究與OS論述」等議題,從中釐清問題、困難抑或是情境、現象。討論朝證嚴上人期許慈青「慈濟悲智行,聯誼啓慧根」的方向為目標。

◎堅持·希望 點亮心燈

3月23日晚間,進行「堅持·希望」單元,兩位師父共同授課。

德諦師父跟大家講一則故事。一百多年前日本一座古老的寺院,一位年事已高的老比丘,期待有人能繼承他的教義。有一位女孩長期到寺院祈拜,陪伴這位老比丘,老比丘知道自己壽命不多,於是收留了這位女孩爲比丘尼,並叮囑她每天要點一盞燈。

隨着時間的流逝,老比丘圓寂了,但這位比丘尼遵循師父的教誨,在寺院裡每天點着一盞燈。從開始到最後,她若沒有將心中的法喜傳承下去。已經過了五十年,比丘尼共點亮了10,808盞燈。雖點亮一輩子的燈,但心中仍有煩惱。直到圓寂,才意識到,「縱然點亮了千萬盞燈,若不能點亮內心的燈也是徒勞。」

德格師父開示,每個人都渴望追求自己內心所向,而慈濟的使命則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師父提醒,不應該只關注慈濟,而應該引導並包容所有人。去年,慈濟展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吸引了慈一代和慈二代的關注,拓展了視野,點亮了心燈,激發了潛能。

師父提到,在數位化時代,必須與時俱進,讓子孫能回歸法源地精舍,將其視爲自己的家園。每個人都應該明確自己的使命,將愛傳遞給衆生。守住初發心,就能找到自己的使命所在。只要依循上人的法,堅持不懈是一種力量,而焦慮和無助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德格師父轉述上人曾開示,每一個人不只要點亮自己的心燈,也要點亮別人的心燈,讓燈燈相續。

◎真愛持續發酵 因緣際會自然有成

3月24日上午,十八位慈青學長及慈青慈懿意猶未盡,聚集向指導師父請法。臺南區的陳弈亘分享,近兩、三年來陪伴一所五專的慈青社團,樂見慈青能自行籌備社課與課輔。他說起目前歷屆的幹部,都是生長於慈濟家庭的慈二代,他擔心將來會不會再有慈二代的學生加入慈青社? 也擔心怎麼顧好慈青同學們,更擔心當慈青到校外實習,不在學校時怎麼辦?種種的擔心陳弈亘都感覺是危機。

曾經是慈青的德諦師父,同理陳弈亘的擔憂,也認同他發現的得失。慈濟至今將近五十八年,一定有許多慈二代、慈三代的產生。但是師父話鋒一轉,說起他加入慈青社時,生長在慈濟家庭的同學很少,他也是家庭中第一位參加慈濟的人。

德諦師父請大家不有壓力,更不要有得失心,只要用心穩定的陪伴,將上人的理念及慈濟精神,真心灌輸在慈青社裡,專心照顧好每一位慈青,讓他們感受到慈懿的愛,真愛一定會持續發酵,因緣際會,將來自然有所成就。

圖左 :許久沒有參加慈青營隊的慈青學長張筱辰分享,在引導學員操作牌卡時,讓自己找回陪伴慈青的初心,也體會慈懿爸媽陪伴慈青的心路歷程。[攝影者:張芸芝]
圖右 :講師吳尚儒,一開始先以心理小遊戲,讓學員測試及觀察自我特質。心思細膩的松鼠,內心深處渴望寧靜的無尾熊,溫和的綿羊,完美主義的長頸鹿及能給予鼓勵力量的鹿。測驗後也請學員依相同特質的夥伴進行分組。[攝影者:李佩佳]

圖左 :來自北區的慈青學長李詩逸以自己為例,分享承擔慈青的責任與使命,並如何從工作、生活、慈濟志業中,達到很好的平衡點。也和大家共勉「人生最珍貴的是機會,人生最簡單的是學習」。[攝影者:洪佑忠]
圖右 :慈青學長楊子萲以農夫做比喻,慈青就像是播種下去的種子,要定期施肥、澆水,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期待必須成長為所設想的樣子。此外,自我養護至關重要。[攝影者:洪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