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大洋洲 澳洲 「法華坡」亦是「青春嶺」 預約人間淨土的環保志工

「法華坡」亦是「青春嶺」 預約人間淨土的環保志工

E-mail 列印
1990年8月23日在一場吳尊賢公益講座中,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從此環保清流繞全球,只要有慈濟的地方,志工就會帶動社區做環保,「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慈濟志工的環保行動 ,得到聯合國的肯定,認證,慈濟受邀參與多項環保議題的討論。

遍及世界各地的慈濟環保志工,透過環保法門,日不落的守護著地球,為保護環境默默耕耘。

◎小小功能立大功

六十多歲的黃金海岸環保志工陳月貞來自越南,英文很好。2003 年第一次踏進南港(Southport)慈濟會所,是參加星期四晚上讀書會共修,看到慈濟在各地賑災的畫面,非常感動,跟著大家「薰法香」,醒覺「要改變人生,就要改變世界。」體悟到助人也助己。

2018年11月,澳洲政府開始以澳幣十分(約合新臺幣兩元)回收寶特瓶,記得當年在餐舘工作的因緣,陳月貞就發心要開始回收的工作,所得金額護持慈濟,每個月一百至二百澳元(約合新臺幣二千至四千元)不等,一年累積下來也有上千澳元,轉眼已經六年多了。

回收初期,晚上下班坐公車回家,已有年紀的陳月貞,拿一大袋回收瓶罐上公車,善心人士看見了,以為她是為了生存,及時給與關懷與幫助,並請她不用這麼辛苦。陳月貞表示,除了愛護地球之外,也將所得捐慈善助人,當下令這位善心人士感動不已。

還有一次,陳月貞開著慈濟公務車,運送環保物資到回收場,被詢問是來自哪個團體?陳月貞把握因緣,送上《慈濟月刊》及簡介,積極宣導。從此以後,工作人員只要看見慈濟車到來都會主動幫忙。善念只要被啟發,人人都有愛心。

上人慈示:「聽經聞法,要信受奉行,去除無明煩惱;煩惱未除,靈山距離遙遠,再如何打坐、念佛也到達不了。」充滿正義感的陳月貞默默發願:「此生全心順從上人的理念,信佛不只是誦經,而是身體力行。」

◎環保法門中付出

陳月貞堅持在慈濟環保法門中付出,以前脾氣暴躁很容易就發脾氣,自從加入慈濟大家庭,自己的性格與命運,都有很明顯的改變,「感恩知足善解包容」慈濟人耳熟能詳的「四神湯」,讓她懂得包容感恩天地,也不再那麼容易生氣了,思想也逐漸向正方向正念發展。

「我能付出一點點,也是行善功德。」陳月貞目前已退休,固定每個月捐款二十澳元(約合新臺幣四百四十元)善款,繼續駕車一間一間與商店、餐館溝通,請大家留寶特瓶讓她回收,小水滴凝聚大力量。

除此之外,喜歡果蔬,喜歡種樹的陳月貞,還默默地照顧著靜思堂的花園,不定期為花園翻土,用心用愛照顧著每一株花花草草。曾經有過難民經歷的她,深具有同理心,經常幫助附近的老人家與鄰居,得知0403臺灣花蓮地震捐澳幣五十元(約合新臺幣一千零四十元),長期無所求的付出時間、力量。

記得陳月貞曾以為被網絡騙,轉錯二萬多澳元(約合新臺幣416,600元),回到靜思堂面對宇宙大覺者,虔誠祈禱,錢居然神奇的找回來了,立刻捐款一千澳元(20,800元);還有一次為了母親節的活動,用五百澳元(約合新臺幣10,400元)請購蘭花供佛,平日省吃儉用的慷慨樂捐,令志工們印象深刻。

有人認為,打坐、念佛、打佛七就是在學佛,如此才能求智慧、得解脫。上人以「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說明,莫只是拘泥於形式,要在日常生活中修禪、淨心。

樸實無華的陳月貞做我所說,把握一切的時間,默默地用心用行動,恆持守護地球。

◎轉念之間大幸福

源於父親的往生,臺北志工梁潔冰目前獨居,是雪梨志工梁惠蘭的姊姊,今年三月跟隨澳洲「弘法利生」團隊返回花蓮尋根,面見上人接受祝福之後法喜充滿,受到澳洲志工和妹妹梁惠蘭的影響,年逾七旬的梁潔冰如今每日去環保站做環保,已募得六位會員了,並如期開啟了今年的見習志工培訓。一粒種子,一生無量。

「姊姊以前是護理員有潔癖,看到她願意彎下腰來做環保,這樣的改變令我感動。」遠在澳洲的妹妹梁惠蘭也很安心,佛法即是心的皈依處,如今兩個姊妹天各一方,同行菩薩道。

家族的親戚即將從美國、加拿大、英國、中國和澳洲回花蓮,參加今年6月父親的大體捐贈儀式。父親的引牽是一大世因緣。「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有心人凝聚齊耕福田。」志工梁惠蘭虔誠祈禱,希望接引所有的親戚回國後做慈濟,在美國妹妹的女兒已目前加入慈青。

上人曾慈示:我的桌上有一個時鐘,時鐘下面的角落貼有一隻小螞蟻,這樣放在時間的角落裡,這隻螞蟻會跟著時間跑,與時間競爭;比喻我自己,每天與時鐘競爭,把握時間與空間,最重要的要投入人間,師父與大家互相鼓勵,就像小螞蟻,在時鐘的下面,在須彌山的下面,只要向前爬,久而久之,也可登上須彌山。

◎清淨無染當下心

新南威爾士州實施的容器回收計劃稱為 Return and Earn (回收退款),一個寶特瓶可回收十分澳元(約合新臺幣兩元)。自 2017 年 12 月 1 日啟動以來,目前已經成為本州規模最大的垃圾減廢舉措,深受全體民衆的歡迎與支持。迄今為止,透過這項計劃回收的容器數量愈八十億件,減少飲品容器垃圾數量 52%。

七十多歲的雪梨志工林中堅(Robert Lim)是一名退休會計師主管,當妻子張慮靜(也是慈濟志工)告知回收這個信息時,他不以為然,認為撿瓶子很丟臉的事。

透過「薰法香」、「英文讀書會」,參加各種慈濟活動及培訓,2020年受證慈濟委員,隨著對慈濟的逐步了解,對環保也有新的認識,慢慢地也開始回收寶特瓶,十分、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積少成多,終於,慢慢體悟到「小錢也可行大善」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新年元旦的跨年夜,林中堅和他的妻子拿著幾個大包的寶特瓶坐在火車上,被很多人行注目禮,目標明確,心中非常坦然,漸漸愛上了回收的林中堅,從此不再覺得丟臉。「走到哪裡,只要看見寶特瓶,眼睛會放光。」妻子張慮靜深深的感歎,上人創造的環保法門,令全球的環保志工投入在其中、樂此不疲。

林中堅向來是一個省吃儉用的人,家裡有使用從路邊撿來的家具,生活中省水、省電也是無微不至,實至名歸的「環保達人」;在2023年毅然拿出部分退休金,響應黃金海岸志工吳照峰發起的「弘法利生」行動,圓滿榮董;2024年繼續響應援助佛國,捐款三萬多元新臺幣,來自一一回收的一萬五千多個寶特瓶。

回收一個寶特瓶約二元臺幣,據說在非洲這是一個奶娃的一餐食,幾年過去,回收寶特瓶已經成為林中堅日常一部分,一個一個,一小包一小包,搬回車庫的儲藏室,累積到大包時再用車載去兌換。因為愛撿瓶子而出名,被大家親切稱呼:Brother Bottle Robert(瓶子師兄)。更多人是為他的恆持不懈感動,紛紛捐款響應。

林中堅在生活中最樂於分享的就是「寶特瓶回收」這一件事,鄰居、親朋好友、九十多歲的老師也主動收集瓶子留給他。2024年1月,林中堅返回家鄉馬來西亞亞庇探親, 第一次在家鄉的書軒分享環保,述說他最有心得的寶特瓶,亞庇志工為之動容;林中堅首次突破為「弘法利生」募心募愛一百二十五戶愛心捐款,媽媽和妹妹也積極響應。

「我是上人心中的小螞蟻,我愛做環保,我願意做環保。」2024年3月19日林中堅面見上人,分享環保人生路。「不論瓶子大、小,啤酒瓶的重,環境的髒亂,我都不嫌棄,想到可換錢給上人去助人,我都願意。」不論下雨、刮風、烈日,林中堅幾乎每一天都在撿瓶子,彎下腰的每一刻,恭敬地向大地道感恩。

靜思語:「伸個手、彎個腰、把別人不要的福氣撿起來。」環保志工愈做愈歡喜,「法華坡」亦是「青春嶺」,預約「人間淨土」的環保志工,凝聚點點「極微光」,讓「極微亮」成為無量,照亮天下暗角。

圖左 :志工陳東萬(左一)陳金梅(左二)張慮靜(左三),三人加入林中堅(右一)換瓶子的行列。[攝影者:甘羽南]
圖右 :回收寶特瓶已經成為林中堅日常一部分,一個一個,一小包一小包,搬回車庫的儲藏室,累積到大包時再用車載去回收站換。[攝影者:張紅]

圖左 :第一次在家鄉的書軒分享環保,還有他最有心得的寶特瓶,亞庇志工為之動容,林中堅為「弘法利生」募得一百二十五戶愛心捐款 。[攝影者:吳勇樻]
圖右 :梁潔冰(右一)梁惠蘭(左一)兩姊妹歡喜接受志工吳照峰(中)的邀請,在臺北「植境」享用蔬食午餐,共度溫馨時光。[攝影者:張紅]

圖左 :志工陳月貞默默清掃靜思堂,打理花園也是最歡喜的事之一。[攝影者:洪婉雯]
圖右 :幾年來,回收寶特瓶做環保,已成為志工陳月貞的如常行動。[攝影者:彭雲華]

圖左 :2018年以來,陳月貞每個月回收寶特瓶一百至兩百澳元不等,一年累積下來也有上千澳元捐款慈濟,默默耕耘,小工立大功。[攝影者:洪婉雯]
圖右 :自覺覺他,影響身邊年輕人的志工陳月貞(左)。[攝影者:彭雲華]
圖左 :環保志工梁潔冰每天做環保,募心募愛,分秒必爭。[攝影者:慈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