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濟培訓防災士 學習自助到社區互助

慈濟培訓防災士 學習自助到社區互助

E-mail 列印
防災士,是以「自助、互助、合作」為原則,扮演「政府與市民間」的橋梁。

臺灣防災士主要參考日本防災士、日本防災介助士的經驗,建構屬於臺灣特有的全民防災志工體系,在防災深根第三期計畫中導入「韌性社區」以 及「防災士制度」,並將防災士定位「協助推動社區自主防災」的角色。

2024年4月13日至4月14日,慈濟基金會在臺中市清水靜思堂舉辦「第二十七期港區防災士培訓課程」,工作人員一百二十位,學員一百人,分二個場地上課,經過考試合格,才能取得防災士證照。

◎防災士培訓課程 強化社區韌性

防災士培訓課程,安排有「防災士職責與任務、我國災防體系與運作、我國近年災害經驗及災害特性、資訊掌握應用與社區防災計劃、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基礎急救訓練、急救措施實作、社區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

「防災士,就是要熟稔並靈活運用相關防災知識及技能。」講師黃玉琪提醒學員,學習在模擬的災害情境下蒐集、傳遞資訊下判斷,並具體地預設瞬息萬變的災害狀況,以學習迅速且正確的應對災害,有效降低災害傷亡及損失。

臺中市消防局小隊長王志忠、與二名助教,教導「基礎急救訓練及實作」,示範如何包紮傷口。王志忠要學員實際操作,才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無誤。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果因為自己學到正確的急救方法,而救了家人或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防災士培訓課程就是最大的收穫。

「臺灣近年來持續發生重大災害,以致民眾死傷及財物損失持續攀升,並成為政府與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靨。因此,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不但能促使社區於平日即規畫、執行減災的工作,減少災害發生的機會。萬一發生災害時,也能立即進行應變,減輕災害的損失,並且還能在災後迅速推動復原重建的工作。」講師陳榮堅說。

任職於臺中發電廠工安課長的講師張均榮,也是慈濟志工,長期耕耘於人文真善美。本身就是從事職安的工作,除了具備許多安全衛生的證照外,更是獲獎無數,從臺電工安楷模到全國模範勞工,扎實的證照和經歷,在擔任「我國近年來災害經驗及災害特性」與「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兩門課程的防災士講師時,將職業與志業學以致用,讓課程的豐富度更加提升。

◎慈濟救災 顧及自尊跟隱私

學員李文慈帶著女兒陳姿安一起來上課。她說:「從事教職經常出國,有一次出國遇到火災,身旁一群日本友人十分淡定,不像一般人不停地驚恐、大叫,手忙腳亂的樣子。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平常都有在演練,從民眾到專業人士,都具備訓練有素的防災知識。因此,去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有防災士訓練的課程。」

1999年921地震,當時苗栗卓蘭也是重災區,李文慈家裡的長輩都住在卓蘭國小活動中心。看到長輩擠在亂烘烘的禮堂,完全沒有個人隱私,真的很難過,也很驚訝怎麼會是這樣安置身心受創的災民。這次因緣際會,得以參加慈濟基金會舉辦的防災士培訓課程,終於了解整個防災的知識。更感動地是,看到慈濟為災民擁有隱私空間,而設計「淨斯福慧隔屏」的安置設施。

學員蔡桂紅表示,一般遇到地震,第一時間總是會想往外跑,4月3日發生地震時,也被當下晃動的情境嚇到,並不知道要立即「趴、掩、穩」。「防災士」課程,教育我們遇到地震發生時,「臥倒、趴下,掩蔽、掩護,握緊、穩住」口訣是「趴、掩、穩」。

4月3日地震當下,學員蔡雅惠驚恐要躲那裡?因而深感自己防災能力不足。「自己無法安全,怎麼當志工?」所以報名防災士課程。確實受益良多,學到災難發生時,「如何統籌,組合隔屏如何架設及收納;透過實際操作演練,學習CPR、AED,讓自己多一項救命技能,大量傷患現場,如何幫助傷者做簡單的急救及包紥。」更知道要做好一位合格的防災士,一定要先做好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才有能力出來幫助他人。

「二天的課程,除了理論也讓學員實際演練。如何選擇避難埸所,如何運用慈濟科技產品福慧隔屏、福慧床……」學員李玉水透過培訓,也看到慈濟在救災時,還能顧及到人的自尊跟隱私權。

◎帶動善效應 改變大環境

之前的防災教育,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的學員王櫻桂,從這次課程理論與實作並進,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急救知識與常識。她說:「無常隨時環伺在側,千金難買早知道,知道風險才能避開風險。預見每個災害後會衍生的問題,讓防災生活化,給我很深的感受。」學員曾月琴也體悟到大自然反撲,意外頻傳。從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災害到意外災害,涵蓋甚廣。課程中,學習到完整的防災意識及如何避免危險的因子。

學員林銘緯分享,「防災士」課程除了教我們防災及急救的知識和技能,也教導我們因應災難時的需求。因時、因地、因物,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學員蔡文貞,認為時代在進步,要透過學習才能更新以往所學的東西。過去的急救知識,也隨日新月異方式在改變,學到了新的方法,就可以發揮功能。

天災知識完全是由電視媒體得知的學員楊淑芬說:「專家簡化重點SOP以為都是對的!上完第二十七期防災士課程,增加我對天災需懂得自救,互救,合作救基本觀念;如何配合社區慈善調配運作;感恩、尊重、愛,是團體合和互協的軟實力。」證嚴上人言:「大劫難需養大慈悲」天災非人力能預防,人心卻可自我調整,帶動善效應,改變大環境由自身做起。天佑臺灣、祈禱花蓮平安吉祥!

「現在的災害型態,有氣候變遷、環境惡化、極端事件、戰爭、地震等災難」學員周政儒認為,唯有以「愛」種下「善」的種子,接引更多人一起行善,才能讓世間祥和,一善破千災、減少災難。

兩天的「防災士」課程,學員們增加很多的急救常識,收穫滿滿。也期許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管道將所學的跟親朋、好友、鄰居分享。這些人力,除了自助,也能幫助他人。

圖左 :臺中市消防局小隊長王志忠(右一)、與二名助教,教大家「基礎急救訓練及實作」示範如何包紮傷口。[攝影者:洪利當]
圖右 :學員周政儒,體悟到人間災難偏多,要接引更多人一起行善,才能讓世間祥和。[攝影者:洪利當]

圖左 :學員楊淑芬(左)說:「感恩、尊重、愛,一股軟實力。天災非人力能預防,人心卻可自我調整,要帶動善效應,改變大環境由自身做起。」[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學員李文慈(左二)經歷過921地震,目睹家中長輩在安置中心沒有隔屏的窘狀,因此看到「淨斯福慧隔屏」的安置設施,心中備感溫馨、充滿感恩。[攝影者:顏啟烒]

圖左 :學員王櫻桂(左一)期許自己將防災士「自助、互助、公助」的精神,落實在居家安全、幼兒防災教育的工作中,做個散發微光的小小火金姑。[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學員林銘緯(右)說:「經過兩天的學習,當災難發生時『防災士』可以從容應對,也能提供專業技能投入救援隊伍。」[攝影者:顏啟烒]

圖左 :慈濟志工張均榮,擔任兩堂防災士課程的講師,他說:「我可以把所學的專業知識,轉移到做志工這個部分,就可以把我們的功能發揮更多。」[攝影者:顏啟烒]
圖右 :學員分組討論,「災害因應策略及措施擬定」各組需要分工合作,指揮官、通報組、避難引導組、搶救組等分類,在救災時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攝影者:蔡熾輝]
圖左 :防災士培訓學員實作,學習各種肢體受傷,傷口包紮方式。[攝影者:蔡熾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