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追隨佛陀足跡 點燃希望之燈

追隨佛陀足跡 點燃希望之燈

E-mail 列印
佛法是什麼?是解除人們心中煩惱的一帖藥嗎?郭明華(化名)特地前來靜思堂參與「歡天喜地吉祥月」特展,在繞一圈後,他看到了希望;人往生後到底會去哪裡?為什麼會有無常降臨?吳小安在佛陀特展裡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佛陀展。我雖然有學佛,但是總覺得不是很深入的了解;今天,在『佛陀特展』這裡,我更清楚佛陀的一生,也明白了佛法在人間的意思。」

坐在特製輪椅上,患有肌肉萎縮症的郭明華,儘管無法展露歡喜的表情,但嘴角的微微笑意,卻傳達了內心的喜悅。

郭明華是慈濟的照顧戶,他聽志工黃麗雲(明彩)談起,2023年9月9日及10日,於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即將舉辦「歡天喜地吉祥月」,展出「佛陀特展」,他一聽就馬上表示要來靜思堂走一回。

◎佛陀展 見證佛法在人間

9日一早,郭明華租賃無障礙交通客貨二用車,在伯伯的陪伴下來到靜思堂。這是他第四次的到來,對靜思堂並不陌生。但今天的靜思堂有別以往的清靜,在銅門口設置敲鐘祈福區,人文廳內也換上新面貌,有供奉點燈、鮮花的大佛臺,也有「竹筒歲月區」、靜思語求簽區,到處是人潮,熱鬧非凡。

令人矚目的是—矗立在佛臺正中央的宇宙大覺者,不斷地緩緩旋轉,彷彿在慈眼視眾生,郭明華的心即刻變得平靜。他也在伯伯的協助下,點燈祈福。不為自己求安樂,只祈求天下無災無難,因為他深知唯有天下無災難,地球才會平安,人人才會平安。

為了吸引會眾到二樓觀看佛陀特展,志工在樓梯左右各置放兩個大圓柱當拱門,拱門上方有一大片手工製作的菩提葉,寫著「佛陀特展」。同時,也在拱門旁置放大幅記錄佛陀重要事蹟的看板,樓梯旁的志工殷勤招呼會眾上樓觀看佛陀展。

郭明華在志工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乘搭電梯上樓。抵達二樓,獲悉佛陀特展共有ABCD四區塊,即:A區是介紹佛陀從出生、成道到涅槃的八聖地;B區是以慈濟事來印證佛法中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及解說《無量義經》經文;C區則是弘法利生,呈現慈濟對國際援助和傳法;D區是讓會眾走上法華坡道,以坡道旁的看板訴說慈濟人、慈濟事。

志工擔心郭明華的身體狀況,不能全程走透透,遂問他要看哪一部分?郭明華卻表示全部都要看。因電梯靠近B區,在B區的導覽員羅雅珍(慮雅)就先引領他觀看B區的看板,那是一組展示慈濟人在尼泊爾藍毘尼(Lumbini)所做的慈善、醫療和教育等事蹟。

羅雅珍講述從去年(2022年)開始,新馬志工已經到尼泊爾及印度付出,在提到佛陀苦行及證道聖地、位於印度的菩提迦耶(Bodh Gaya)時,她感受特深。

原來,她於今年四月到印度去付出,看到當地的情況似乎與兩千多年前佛陀看到的沒兩樣。在講述中,她難忍不捨地描述,目前印度貧民還是生活,在醫療與溫飽都得不到改善的苦難之中。

「我們看到吃不飽的苦,看到有病得不到醫治的痛,看到有心結無法解開的煩惱,看到孩子想讀書沒能力就讀的無奈……」羅雅珍坦言慈濟人重返佛陀故鄉,不僅是去追尋佛陀的足跡,更期望改善佛國苦難子民的生活,讓他們得以溫飽,復為說法,解除身心之苦。同時,志工也積極推動教育,期待幫助更多輟學的孩子,因教育翻轉他們的命運。

郭明華聽得感動不已,尤其,從圖文並茂的看板中,更清楚重返佛陀故鄉圓夢的慈濟人,是依循「四聖諦」的苦集滅道、落實慈悲喜捨精神。他聽著解說,再看「看板」裡的大人小孩,因得到援助而笑容的燦顏,他驀然明白將佛法落實在人間是何等重要。

在C區,導覽員解說《無量義經》中的「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頓時令郭明華看到希望。

◎無畏病痛 猶自度和度人

對郭明華而言,有病的人還能助人、救人是他沒想過的事。他不諱言,自己是有病的人,了解患病時的痛苦與絕望,要走出來已不容易,怎會想到自己也能度人?

今年三十九歲的他是在十三歲那年,被發現脊椎側彎,然後肌肉無力,雙腳也沒法站立和走路,當時還可以靠雙手爬著走,直到十五歲,連爬著走也無法辦到。去看診時,被誤為是玻璃娃娃,家人也以為他全身漸漸僵硬是玻璃娃娃的症狀。

當全身僵硬至只剩雙手腕及幾根手指可以動時,郭明華曾經氣餒過、消極過,甚至產生自暴自棄、想一死了之的念頭。他不明白為何好端端的身體會變成這樣,為何可以跑、可以跳的人生,會變成終生要在輪椅上度過?

恩師化成佛為他講因果。「當時我很抱怨、很怨恨,覺得活著很苦。」講話也慢慢變得不流利的他,每天都活得很沮喪,直到三十歲那年,毫無宗教信仰的他接觸到佛教團體,並認識在佛學班授課的老師,當老師為他講解《地藏經》,一句句解釋給他聽時,他才明白業障、因果,也是從那時開始,他便對佛教感到興趣,覺得佛教不是迷信的宗教,佛法所講的道理很生活化,也很有科學根據。

聽聞佛法讓心放寬不少,尤其在2018年的時候,他因經濟拮据,有人幫他提報給慈濟,當志工走進他的家庭,不但協助他度過困境,也為他帶來希望。

一位師兄來探望他時,發現他的病症,並不像玻璃娃娃的症狀,而他也未曾骨折過,於是,便鼓勵和陪伴他到馬大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結果,醫師斷定他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雖然,病情證實了,卻依然是無法痊癒的病症,但他至少感到安心些。

常來關懷陪伴的志工黃麗雲,更以自身經歷來勉勵他。原來,今年六十六歲的黃麗雲自2013年患乳癌後,一直與病痛相處。即使癌細胞復發,擴散到骨頭,常疼痛不已,但仍沒有阻擋她要做志工、幫助人的心念。

「我在2017年被醫師診斷只有半年生命,我不怕,因為我有聽(證嚴)上人講經,我也抄經,在佛法中,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所以,我不怕死,身體突然痛得厲害,就吃止痛藥,然後就去做環保、做訪視……現在,我還活著,還在做慈濟,每天過得很快樂。」

黃麗雲的現身說法令郭明華震撼。三年前,與他相依為命的爸爸無疾而終,他無法接受,情緒一度崩潰,常以淚洗面,黃麗雲遂和他分享人生無常的道理,也以佛法中的因緣果報觀勸導他要振作,畢竟他雖然癱瘓,但手指還能動,還能打電腦,比身患癌症的她強多了。

郭明華看見黃麗雲整日樂觀地笑嘻嘻,不像有病的人,而她無畏病痛堅持做慈善和環保的舉動,也令他有所體悟,自己雖然不幸,但也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

今天,在佛陀特展裡,郭明華不僅透過看板、解說,更了解佛陀的故事,他也從慈濟人、慈濟事印證佛法中的種種道理。他驀然醒覺,佛法不是只在經文裡,更要身體力行去實踐。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佛陀展,讓人們容易了解佛教、明白佛法,更能啟發人們的慈悲心來做好事。」郭明華很開心堅持要來看佛陀展,果然收穫滿滿。

參觀佛陀展後,志工陪伴郭明華到人文廳的智慧解簽區,他虔誠求了一支簽,打開簽文一看,馬上說:「很準,說中我的心。」原來,他拿到的是靜思語「不要想缺少了什麼,想想擁有什麼就有幸福感」,他形容這句話很貼切此刻的心情,之前還覺得自己缺少很多,現在他懂得轉念,會去想自己所擁有的。

他緩慢地細數,現在有伯伯在照顧自己,有老師為他講解佛經,還有志工相伴,而他也懂得上網售賣物品,自己真的擁有很多。

「現在的人需要佛法,佛法可以改變人心、改變習氣,還教導做好人的道理,所以,將佛法落實在人間很重要,可以讓更多人接觸佛法。」

郭明華有了一個念頭,他希望多聞法、多了解佛法的真諦後,也要走進人群,以自身經歷,做個說法、傳法人。

◎將思念和不捨化為祝福

吳小安與先生陳德乾及友人結伴而來,兩人在佛陀特展區塊細聽導覽員講解,聽得津津有味。來到感恩堂外迴廊,看著掛在牆上的《無量義經》經文,聽導覽員解說這幅經文出自上人親手抄錄,意義非凡。尤其是吳小安,對這幅經文感到格外熟捻。

原來,吳小安喜歡參與慈濟活動,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的她,常聆聽志工導讀《無量義經》,愈聽愈覺得經文不難懂,看似晦澀的文字,一旦明白其中意思,就變得容易吸收。

「以前唸經只是照著經文唸,不明白經文的意思,反正照唸就對了。」吳小安是因2016年,摯愛的弟弟因肺部感染細菌而往生,當時,悲痛之下聽人說誦經給往生者可令對方往生極樂,她便唸《阿彌陀經》迴向給弟弟。

去年(2022年)12月,她深愛的媽媽,在無預兆下離開這個世界,突如其來的無常令她難於接受,在她的字典裡,向來只有「意外」,沒有「無常」兩字。媽媽往生後,她不知該為媽媽做什麼,遂也唸《阿彌陀經》,並茹素一百天,將功德迴向給媽媽。

儘管有為弟弟及媽媽誦經,但她一直掛礙他們到底有沒有因此離苦得樂?而媽媽往生後會去哪裡?她也心存疑惑,回想弟弟茹素二十多年,善良的連螞蟻都不捨得傷害,卻不得善終,讓她無法釋懷。

今天,聽了佛陀的故事、慈濟人的故事,再回想所誦的經文,她才恍然,原來每個人的際遇和果報都不同。今生的劇本是上輩子已譜寫好的,這輩子則是為下輩子寫劇本。

吳小安想起剛才去抽靜思語智慧抽簽,抽到的是「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去除」。她頓然有所悟,非常認同小習氣不容易改,因她本身有時控制不了會對先生發脾氣,過後雖知道發脾氣不好,但情緒來時又控制不了。

在旁聆聽妻子心得的陳德乾馬上表示,希望妻子多參與慈濟活動,多與志工在一起,他相信妻子會受影響而改變自己。志工也向吳小安分享在慈濟裡,有師姊從母老虎變成小綿羊的真實例子,鼓勵她多來參與慈濟活動。

吳小安聽了,有所領悟地說,她也很喜歡來慈濟,這環境和人都令她身處在善與愛的氛圍中,會讓她的心平靜下來。

佛陀展走一趟,吳小安不諱言,儘管無法即刻就放下對媽媽及弟弟的執念,但她願意嘗試將思念和不捨化為祝福,祝福摯愛的人永遠離苦得樂。

「在世的時候真的要修行,看看經書聽聽經文,不明白不要緊,浸久了就會懂。」吳小安深信只要認真而不懈的修行,多做善事,人生就會變得美好。

走進佛陀特展,宛如跨越時空,引領眾人走一趟心靈的朝聖之旅,也處處見證了從古至今,有佛法照耀人間,人間就充滿了愛與希望。

圖左 :設在靜思堂二樓的「佛陀特展」從佛陀的八聖地開始,共分四區塊,志工為會眾講述佛陀的故事、慈濟人的故事。[攝影者:馬胤龍]
圖右 :身患肌肉萎縮症的郭明華(化名.中)來到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與常關懷他的志工黃麗雲(左)等合影。[攝影者:陳德銘]

圖左 :郭明華(右)感恩志工黃麗雲(左)這幾年來的陪伴、關懷和現身說法,讓他不再心存怨恨。[攝影者:陸福祥]
圖右 :郭明華(左)在志工的陪伴下,在佛陀特展區逗留將近一小時,他歡喜地表示,對佛法更了解,也希望自己能做說法、傳法的人。[攝影者:梁倩宜]

圖左 :吳小安(中)與先生陳德乾(左)和友人一起來參觀佛陀特展,對佛法有進一步了解的她也期許能多聞法,改變習氣。[攝影者:梁倩宜]
圖右 :除看板外,志工也用心繪出佛陀出生、成道、初轉法輪、說法聖地祗園精舍、靈鷲山、毘舍離、竹林精舍、涅槃等地點的地圖,加深會眾的印象。[攝影者:洪淑慧]

圖左 :羅雅珍(右)是佛陀特展的協調之一,也是導覽員的她向會眾講述目前尼泊爾還有吃不飽、沒錢醫病的窮苦人家。[攝影者:馬胤龍]
圖右 :志工陳順福向來參訪的印裔同胞講述慈濟人、慈濟事。[攝影者:王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