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不畏遠距 結伴共享薰法悅

不畏遠距 結伴共享薰法悅

E-mail 列印
什麼樣的讀書會,讓三十多人特地驅車從桃園來到關渡靜思堂?「師父專程從花蓮前來帶領我們讀《靜思妙蓮華》,這因緣太難得了。」住在桃園的王子榕甫結束早上在桃園的精進日,立刻和法親開車前來關渡靜思堂參加「日日 是好日」讀書會。她說:「桃園到臺北開車才四十分鐘,不遠,不遠,一定要把握因緣。」

2024年4月14日的午后,關渡靜思堂現場有四百四十位,以及線上九百六十五位,共計一千四百零五位學員參與讀書會,透過科技,跨越空間及人與人之間,共同悠遊法海、悅讀《論語》。

◎大愛菲揚 啟發內心良善

2013年11月8日,當年太平洋強度最大的海燕颱風在菲律賓中部登陸,造成奧莫克與獨魯萬兩個城市嚴重災情,急難救助階段即啟動以工代賑,透過清掃工作,恢復城市生機。第一段分享,由大愛電視節目內容創作中心影像紀實部資深企劃吳志怡,透過《大愛全紀實》的影像,帶著大家重回當年受創的災區,瞭解居民的生活現況。

「現場有聽過海燕風災的請舉手。」人文講堂中,一眼望去,近九成法親都舉手。其中不少人亦曾參與當時的募心募愛活動,以及在三峽園區的簡易屋零件製作。十年過去了,當年的災民,現在過得如何?

YOLANDA海燕,這個名字是許多菲律賓人驚恐的記憶。「所有的水都灌進來,每個人都在掙扎,沒有人可以逃離。」影像中,海燕颱風的倖存者Rowena Rempillo回憶起十年前的這一段歷程,驚恐中還有悲傷,因為風災中,她失去了摯友。風災後,Rowena開始投入志工,成為義診團的成員;現在的她,更進一步參加慈濟委員培訓,要把這一段重啟的人生,活得與以往不一樣。

十年來,慈濟一直都在,當年滿目瘡痍的家園,透過中長期興建大愛屋、職業培訓等等,災民有了安身住所,以及安生養家的技能。當年在簡易教室上課的孩子,長大了,他們的夢想是來臺灣讀書,Mark Robert Coritana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海燕風災失去四位家人,相依為命的媽媽又不敵病魔而往生。姊姊告訴Mark,念書是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喜歡護理的他,選擇來臺灣就讀慈濟科技大學外籍護理專班。未來只要通過國家考試,不僅可以就業,還可以運用所長照顧家人。

吳志怡說,她和菲律賓很有緣,五度踏上菲律賓的土地,都為災難而去。在大愛臺工作將近二十年,透過紀錄,見證苦難,也為慈濟人愛的足跡留下歷史。「透過這些紀錄把人人心中的善念引發出來,見苦知福。」吳志怡說,這是人文志業很重要的使命。

◎學而時習 有覺悟有喜悅

2024年「日日是好日」讀書會,開始加入「悅讀《論語》」內容。張秋貴老師表示,再次學習《論語》,絕不是以前在學校的角度來學;尤其在學習佛法後,再回過頭讀《論語》,希望學員可以細細感受孔夫子思想的深不可測。

本次讀書會,正式進入「學而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後,常常溫習,又能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

「上人在開示中經常提到『學』,而這個字很有意思。」張老師說,「學」字由四個部首字組合而成,其意分別為老師、課程、教室及學生。「就像我們聽晨語,《法華經》是課程,上人是老師,透過網路連線,我們所處的空間就是教室。」張老師表示,中國字很不簡單。

「『學』本身是什麼意思?」張老師再進一步說明,「學」是「子」,要用赤子之心學習佛法。而「學」與「覺」,透過學習,覺悟原本不知道的事。就好比學習佛法,要學的就是行菩薩道。上人深入淺出地說法,我們帶著赤子之心身體力行,自然就會「見」,見就是覺悟。

學習就是透過不斷反覆的練習,且要把握時機,知道、瞭解方法後,將所學派上用場,越用越熟練,變成自己的功夫,甚至有新的體悟,就是學習過程令人喜悅之處,所以稱「不亦說乎」。

◎聽法信解 創造雙利人生

從《論語》中,孔子告訴我們「學習」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事。然而,晨語薰法對靜思弟子而言,是成長慧命每天的學習。

德倩師父本次帶領大眾複習《靜思妙蓮華》〈如來壽量品第十六〉1507集至1512集。師父提及〈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的中心思想是佛壽無量,永不入滅;同時也告訴我們「累積」的重要。在時間的長河中,累積了多少好?學法、用法,待人處事過程是否都有用法?

這六集的進度,還多次提到「信解」。德倩師父表示,我們聽聞佛法,從信開始;不只是信,還要進一步理解,這樣叫做「信解」。「信」者,雖比較鈍根,但信根深厚時,累積而來的佛法就能破除邪見。「解」者,是利根者,理解道理,去除貪瞋癡慢疑造成的無明煩惱。

聽佛說法,無不都是教人人自愛,進一步要愛他人;救他人的生命,也是成就自己的慧命。應眾生的困難,我們的付出解決他人生命中的困難,其實是成就我們自己的慧命。

德倩師父引述上人的法語表示,人生的苦難是累積而成,人生及因緣果報都由不得自己。正因為帶業來,行菩薩道的人體解了,所以要對自己的慧命有警覺。

師父說,上人每次開示結束的「多用心」,就是希望大家聽法後能更深入體會,用心於每一天,讓求法的生命很長,將生命的努力回歸慧命。

◎不輕善小 結伴共享法悅

投入慈濟超過二十年的張朝記,從吳志怡分享的影片中,看見當年的簡易屋還在用,內心一陣感動。他表示,十年前在三峽園區製造簡易屋零件,自己若有時間,就會前去參與。特別是,當年在簡易教室上課的孩子,現在已經來到臺灣念大學,學有一技之長,他說:「當年自己的小小力量,不僅幫助到他們(災民),就像種下一顆種子,幾年後他們學成回菲律賓,他們可以再幫助更多人,這個善循環很深遠。」

來自桃園的王子榕,早上在桃園的精進日剛結束,立刻和法親開車前來關渡靜思堂參加「日日是好日」讀書會。她說:「桃園到臺北開車才四十分鐘,不遠,不遠,有精舍師父陪伴的讀書會,一定要把握因緣。」

王子榕說,孔子強調學習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事,這讓她想到,來到慈濟做志工,一路都是在學習。以前的她面對親人往生,內心無法接受;直到入慈濟,聽上人說法後,才認識這就是人生無常。薰法也讓王子榕承擔幹部時,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因此她極力邀約社區法親一起來參加讀書會。

桃園區人文推廣志工陳鳳英表示,桃園區共有三十多位學員來參加「日日是好日」讀書會。當初她覺得有這個讀書會平臺很棒,社區裡有法親喜愛聞法,就一一邀約有緣人,希望大家能一起共好。

考量桃園到臺北的距離,想要透過連線方式參加。就有法親提議,「先去聽一堂實體課看看。」陳鳳英說,有師父帶領,又可以互動,大家很歡喜,決定每個月都來關渡參加實體讀書會。「上人說,法不要獨享,要眾樂樂。」陳鳳英期待來參加的法親多分享,一個傳一個,除了接引更多法親一起薰法,同時也培養更多社區讀書會的帶讀人。

圖左 :利用空檔,學員分享薰法心得。[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大愛電視節目內容創作中心影像紀實部資深企劃吳志怡,透過《大愛全紀實》的影像,帶著大家重回當年菲律賓受創的災區,瞭解居民的生活現況。[攝影者:謝明晉]

圖左 :張秋貴老師表示,學習佛法後,再回過頭讀《論語》,希望學員可以細細感受孔夫子思想的深不可測。[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阿爸牽水牛〉團康帶動,充分感受慈誠師兄的活力。[攝影者:謝明晉]

圖左 :德倩師父提及〈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的中心思想是佛壽無量,永不入滅;同時也告訴我們「累積」的重要。在時間的長河中,累積了多少好?學法、用法,待人處事過程是否都有用法?[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學員振筆疾書,寫下課程重點。[攝影者:謝明晉]

圖左 :從吳志怡分享的影片中,張朝記看見當年有自己一分力的簡易屋還在用,內心一陣感動。[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薰法讓王子榕承擔幹部時,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因此她極力邀約社區法親一起來參加讀書會。[攝影者:謝明晉]
圖左 :桃園區人文推廣志工陳鳳英表示,桃園區共有三十多位學員來參加讀書會,期待來參加的法親多分享,一個傳一個,除了接引更多法親一起薰法,同時也培養更多社區讀書會的帶讀人。[攝影者:謝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