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訪視經驗 培訓學員見苦知福

訪視經驗 培訓學員見苦知福

E-mail 列印
4月13日萬華慈誠暨委員培訓和氣課,以「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慈善深耕社區、各功能組的介紹三大主題,幫助三十三位培訓學員了解上人思想體系的脈絡、慈濟志業的根源,及認識各功能組的特色,作為日後選擇投入 組別的暖身。

司儀陳雪華引領隊輔及學員,恭敬合掌唱誦《無量義經‧序曲》及〈德行品〉,莊嚴有道氣。「宇宙無涯 生死剎那 新新生滅 無需驚訝……」熟悉的樂曲旋律、歌詞,時間彷彿回到去年2023年10月臺北小巨蛋《無量義法髓頌》,許多人都有參加入經藏,經文植入八識田中唱誦起來感受更深刻。

◎上人思想體系 建構慈濟志業日不落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是慈濟志業的基石,志工徐水煙依此作法繹分享。上人因父親壯年驟逝,體悟人生無常,開啟探索生命的契機。上人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的叮囑:「為佛教、為眾生!」上人則囑咐慈濟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一脈相傳。

2006年慈濟在創立四十年後樹立「慈濟宗」,《法華經》教菩薩法,導引眾生歸入唯一佛乘之菩薩道,是上人佛法精髓的詮釋展現;慈濟精神則來自《無量義經》。《無量義經》經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是「靜思法脈」,內修清淨心,不因外境的紛紛擾擾起無明。「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是「慈濟宗門」,外行菩薩道,要入世。在人群之中,福慧雙修,以智慧應眾生的需要。

上人雖然為了慈濟團體運作而制定「四法四門四合一」組織架構,但是「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的基本準則不變。在個人要以「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內修己心,自淨其意。在團體中運用「四物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調整腳步與方向。淨化人心是條很漫長的道路,上人將目標定在遠方,再回歸原點,很務實地面對現在的生活、環境,堅定地朝理想邁進。

學員王淑女振筆疾書做筆記,覺得慈濟宗門提供了一種淨化人心的簡單方法,真正實踐了菩薩道。佛法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上人以智慧引導我們將慈悲之心落實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通過度人與度己來淨化自我。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在於遵守戒律。慈濟的四神湯、四物湯,以及慈濟的十戒和上人的教法,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方法。當我們在行動中覺醒,在學習中覺醒,並將這些教誨深植於心時,我們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體現佛法。當他人見證我們的轉變,我們也能相應地啟發他們,這樣的善行循環,是一條簡單而又令人歡喜的道路。

◎十八年的關懷 訪視慈善的實踐

救助貧病的慈善工作,是慈濟志業的開端,志工石碧蓮分享「深耕慈善美人文 慈善深耕社區」,慈善個案關懷流程從提報、接案開案、社區關懷接引、團隊討論、需求評估,最後依案家需求與狀況給予適切服務。

慈善訪視關懷有六大面向為:居家環境、成員身心狀況、經濟狀況、社會資源、親友互動關係、案主自覺與自決。本會慈善個案服務內容有:長期補助、急難補助、教育補助、環境改善、居家關懷五大項。

石碧蓮分享關懷十八年的個案,小豐的母親無力照顧孩子,年邁的外婆要工作養家,無暇周全照顧小豐。慈濟志工牽小豐的手上幼稚園,一路安排他上親子成長班、慈少班,申請新芽獎學金,定期關懷陪伴,幫助小豐健康長大,慈善是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

曾經參與冬令發放的學員林月琴很有感受,志工送豐富的年菜物資,送愛到家,照顧戶陳先生因痛風手腳都嚴重變形腫脹,無法工作;妻子是大陸的新住民,還沒有取得國籍,只能打零工,一雙女兒就學需要電腦等用具。林月琴想到上人說過,貧和病是一個家庭沉重的負擔,慈濟能夠幫助到他們,改善他們的家庭環境,他們的未來有一個向上的正能量和正成長,讓社會多一分祥和安定。見苦知福,訪視關懷行讓林月琴收穫良多,要努力去付出。

學員陳芷寧在訪視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是豐富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教育志工感受到深刻的感動,更重要的是將這分感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我們應以智慧和無偏見的心去引導和互動,並通過正確的管道向主管單位申請必要的協助和補助。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提供緊急救助,更是透過教育讓受助者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伸手助人的有福之人。

◎功能組介紹 多元豐富的視野

慈濟每一個功能組都是一塊大福田,耕耘過後結實纍纍,各有風華,經由功能組介紹,學員快速瀏覽其特色,作為投入學習的選擇與準備。

諮詢志工是靜思堂的門面,負責接待來訪會眾、接聽詢問電話,志工劉鳳英以「千⾥因緣一線牽 關懷結緣在耳邊」為題,說明要⽤⼀顆寧靜的⼼,觀⼀切眾⽣相、聽⼀切眾⽣⾳,諮詢志⼯有責任,以真誠陪伴、傾聽及熱忱服務,讓社區⺠眾⾛進這個道場,賓至如歸,帶著平安和樂回家。

醫療志工是醫院與家屬間的橋樑,志工柯奕賢以「醫院志工快樂行 見苦知福」為題,說明需要具備十八般武藝,包括安全四要:要勤洗手、要多喝水、要戴口罩、.要多用心;志工六寶:面要笑、嘴要甜、眼要亮、耳要靈、腰要軟、腳手要快;實務八不:不餵食、不介紹(偏方或做保證)、不金援(或物質)、不受託(人或物)、不干擾(醫護療務)、不討論(病情侵害隱私)、不募款(可募心)、 不滑手機 。

人文真善美的使命是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志工洪綺伶介紹功能組的沿革,從筆耕隊、文宣組、映聯會,2003年整合圖、文、影,成立文化三合一,2006年更名真善美三合一。文稿的多元用途,可以在慈濟全球社區網、慈濟全球資訊網、慈善新聞網、慈濟月刊、慈濟週報等平臺發表。圖像作品可以在布展、攝影展呈現;錄影可以製作新聞帶、歲末人物影片。人文真善美跨功能組記錄,可以全方位學習四大八法,歡迎學員加入。

1990年上人於臺中新民商工演講時,勉勵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全臺志工開始於各地做資源回收。志工沙照榮分享,環保站是資源回收的地方,也是修行的道場,更是許多長者的輕安居,大家同心協力愛地球,共創美好家園。對於不可以回收的項目,也要提醒大眾以垃圾處理,加深資源回收的知識。

靜思精舍是靜思弟子的家,需要大家用心、用行動來護持,以減輕師父們的負擔。志工莊振東說明,「精舍護法」負責精舍的保全與機動任務,約略分成交通組、收發組、定點組三大區塊。作息與精舍師父一致,參與早課、志工早會,負責前殿迴廊清潔,雨天準備雨傘接送醫院志工到停車場等勤務,協助師父們將這個大家庭顧好。

助念是輔助亡者提升念佛的道心與信念。精進組志工陳志明,說明助念、告別式的儀軌,助念的佛號聲,將形成安詳、寧靜的道氣,協助家人心安,接引亡者神識自在地往下一個生處去,這即是佛教所稱謂的往生。慈濟人的助念,期望在莊嚴祥和的氣氛中,讓「生者安心,亡者靈安」。助念是一分助緣,告別式是向亡者送最後一程的典禮。

知心相契時間,學員分組交流訪視心得,多位上臺分享參與冬令發放的經驗,及參與慈濟功能組的體會,見苦知福是訪視最深刻的體會。大家也在功能組選單上勾選希望參加的組別,投入各組學習的意願很高,從學員踴躍勾選的回報,各功能組將增加很多生力軍,六十六位工作人員備受鼓勵。

圖左 :全體恭敬合掌唱誦《無量義經‧序曲》及〈德行品〉,揭開萬華慈誠暨委員培訓和氣課序幕,莊嚴有道氣。[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是慈濟志業的基石,志工徐水煙依此作法繹分享。[攝影者:黃宗樹]

圖左 :學員王淑女(右一)振筆疾書做筆記,覺得慈濟宗門提供了一種淨化人心的簡單方法,真正實踐了菩薩道。佛法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醫療志工是醫院與家屬間的橋樑,志工柯奕賢以「醫院志工快樂行 見苦知福」為題,說明需要具備的十八般武藝。[攝影者:黃宗樹]

圖左 :志工沙照榮分享,環保站是資源回收的地方,也是修行的道場,更是許多長者的輕安居,大家同心協力愛地球,共創美好家園。[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助念是輔助亡者提升念佛的道心與信念。精進組志工陳志明,說明助念、告別式的儀軌,[攝影者:黃宗樹]

圖左 :知心相契時間,學員分組交流訪視心得,及參與慈濟功能組的體會,並在功能組選單上勾選希望參加的組別。[攝影者:黃宗樹]
圖右 :學員林月琴參與冬令發放送愛到照顧戶家,體會到上人說過,貧和病是一個家庭沉重的負擔,慈濟的幫助改善他們的家庭環境,他們的未來有一個向上的正能量和正成長,讓社會多一分祥和安定。[攝影者:黃宗樹]
圖左 :學員陳芷寧在訪視過程中,印象深刻的是豐富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教育志工感受到深刻的感動,更重要的是將這分感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攝影者:黃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