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一起減廢 攜手向「零」邁進

一起減廢 攜手向「零」邁進

E-mail 列印
活在便利的現代社會,許多人習慣買買買,然後丟丟丟,你是否統計過自己每天製造了多少垃圾?「丟掉」這個動作也許是垃圾從眼前不見了,但不代表它就從此被遺忘或憑空消失。3月30日迎來「國際零廢物日」第二周年, 持續強化人人觀念與行動,攜手動起來,向「零」邁進。

固體廢棄物,指的是如包裝垃圾、花園廢棄物、電子產品垃圾、腐爛食物、可回收垃圾等來自家居、商業及工業之日常產生的廢棄物。你知道嗎?2023年的都市固體廢棄物總產量達23億噸。每年產生的都市固體廢棄物,其中45%未經妥善處理,約有9億多噸糧食損失或浪費,多達14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水生生態系統……

廢棄物污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經濟繁榮以及氣候變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污染等地球危機。2022年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正式承認零廢棄物倡議的重要性,並宣布3月30日為國際零廢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Zero Waste),強調不讓廢棄物進入垃圾掩埋場、焚化爐,以及自然環境,因所有的廢棄物都來自於我們從地球獲取的資源,而零廢棄則是保護這些資源。

◎攜手推廣零廢棄理念
 
當天於世界各地舉辦「零廢棄物」活動,透過倡導,激勵全球採取行動,有助於解決地球危機。2024年3月30日,慈濟馬六甲分會首次響應「國際零廢物日」,邀約公司團體攜手動起來,向「零」邁進!

當天共有兩間工廠,五個環保相關公司組織,以及馬六甲慈濟六個環保站,與慈濟志工在懷恩園推廣環保活動,一起攜手響應,並在上午十一點舉辦「Our Trash,Our Responsibility」線上分享會。

慈濟各環保站,志工長期致力於環境保護,將資源回收分類,減少可再循環再利用資源進入土埋場,延長物命,減少各式汙染等,同時志工也積極走入人群宣導「環保5R」——拒絕(Refuse)、減少(Reduce)、維修(Repair)、重複使用(Reuse)、回收(Recycle)之觀念。唯有人人遵從五個簡單步驟,就能減少家庭垃圾量。

30日適逢清明掃墓時節,志工年年走入懷恩園向眾呼籲及教導資源分類的重要性,今年也藉此機會,傳遞國際零廢物日之觀念與目標,尤其馬來西亞人每天生產36000噸的垃圾,高達一半是廚餘。今年特別邀請廚餘回收商前進綠化科技(Arusv)公司,以及環保酵素達人葉紹偉一同來設攤向眾宣導,希望推動零廢棄觀念與強調廢棄物危機。

前進綠化科技(Arusv)公司代表薛楚漢表示,全球每年浪費食物高達9.3億公噸,被浪費的食物很少被回收再利用,多半被送往垃圾土埋場。目前土埋場中有40%是食物垃圾,在腐化過程中釋出大量溫室氣體,約佔每年排放溫室氣體總量的10%,引發氣候變遷,水災乾旱等災難。

「食物垃圾就是廚餘,我們公司利用黑水虻的神奇作用,它的食物是人類最頭痛、最不好處理的各式廚餘,如過期食物、吃不完倒掉的食物、蔬菜水果等。黑水虻的排泄物與蛹殼成為最佳有機肥料,用來種植蔬果。黑水虻解決剩餘食物問題的同時,又不會造成新的剩餘物產生,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利用系統。」

現場展示黑水虻從蟲、蛹、成蟲到排泄物與蛹變成有機肥之各階段,吸引許多民眾目光。另一邊葉紹偉分享,廚餘變環保酵素之過程和益處。

他說:「從身體清洗,到家庭洗菜、洗滌衣等清潔用品,再到種植使用,各行各業都用得到,又可以淨化水、空氣等,最重要是家家戶戶都有廚餘,將垃圾轉變為環保酵素,減少對環境破壞,減少使用化學產品,減少對水的污染和海洋生物的傷害,是一個生態循環系統保護的概念。」他積極推廣廚餘再生的環保循環理念,抱持為地球盡一分心意,期待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動。

◎因興趣展開行動力量

跟著母親來掃墓、就讀四年級的王錫洋,對黑水虻到環保酵素甚感興趣,一再發問了解。母親姚蕙芬驚訝表示,原來之前兒子曾做過環保酵素,只是一直擺放在家中,她覺得無用處便丟掉。今日才了解廚餘變成酵素,竟然可以多用途運用在生活中,且對環境益處多。

王錫洋現場聞著環保酵素表示,很香的甜味,獲得詳細資訊後更有行動力,回家準備再做環保酵素,以及養黑水虻。「地球是人類住的,垃圾是人類製造的,所以要做環保保護環境!」

一旁的母親也給予支持,她分享,因為外食家中廚餘不多,其他固體垃圾因多年來家中實踐垃圾分類,可回收資源都集中交給政府回收車,且孩子很喜歡利用環保物做玩具,減少購買玩具又可以資源再利用,無法達到零廢棄物,但至少家中減少很多垃圾量。

另一位餐廳經營者陳津宗,聽聞廚餘再利用也是甚感興趣,因自己餐廳每天產生大量的菜渣果皮廚餘,他將這些廚餘埋入土壤中,利用這土壤種植一些香料提供餐廳使用,連隔壁菜販丟棄的菜葉,他都回收來做堆肥,此舉做了約兩年。

今天聽聞廚餘可以回收,正好冰箱收著大量剩下的魚頭,正愁不知道怎麼處理,陳津宗開心地說:「原來可以回收再利用變成有機肥,太好了!」同時詢問志工黃金寶(惟群)關於保麗龍回收,獲知慈濟有回收,他甚為歡喜,苦惱體積龐大的保麗龍難以處理。今日收穫滿滿,解決他廚餘和垃圾問題。

◎讓零廢生活成為可行

把握祭祖人潮,志工走入人群宣導環保觀,並分享3月30日為「國際零廢物日」之意義。

多年來,支持慈濟於清明節時期,向眾宣導環保的懷恩園行政副經理賴永德表示,每年清明節看見許多浪費與產生大量垃圾,包含各式瓶、罐、紙皮等可回收資源,以及丟棄祭拜的食物,透過慈濟宣導解說,希望提升大眾環保意識;且今年加入廚餘回收的宣導,鼓勵從不浪費食物開始,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環保。

其中,民眾熊美鳳堅持做資源回收已十多年,至今孩子仍不能接受,嫌家裡一袋袋資源影響環境美觀。當初因不忍心看著經營咖啡店的孩子,將許多瓶、罐、紙皮等丟棄,而開啟環保行動。

年輕一輩覺得麻煩骯髒,但熊美鳳卻認為,勤勞點做分類,再打電話給回收商來收,很方便!主要是看心念,有心要做,就不麻煩。「我每年來掃墓,都看見你們慈濟志工來這裡宣導環保,我知道人人都要做環保,盡一分力。」

今天走入人群宣導的志工王麗秀(慈諶)有感而發地說:「大家都說懂環保,但是沒有行動力。」回想當初因為加入慈濟認識環保,因為了解而有行動,從個人到親戚、朋友、公司,與志工上街宣導等逐漸擴大影響力。如今不僅在自家做環保,也前往慈濟環保點做環保,甚至帶動公司做環保,並協助將回收物載送至慈濟環保站。

今日透過慈濟舉辦宣導活動,她才獲悉3月30日已訂為「國際零廢物日」。一般人認為零固體廢棄物似乎不可能,她以自己例子與眾分享,自家廚餘都是埋在庭院土壤裡,家中可回收資源拿到環保站回收,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垃圾。只要從源頭做起,個人做好資源分類,「零」固體廢棄物絕對做得到。

此外,今日現場連線「Our Trash,Our Responsibility」分享會,馬來西亞廢棄物管理協會(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Malaysia)代表諾爾博士(Tengku Noor Arbaee Tg Azhar)分析馬來西亞人每天產生約38000多噸固體廢棄物,每人每日製造1.2公斤垃圾,這些垃圾大部分進入土埋場,造成各種環境汙染問題,鼓勵人人學習向一次性垃圾說「不」,呼籲從今開始,一起實踐從源頭做好資源分類。

來自Tonibungy非營利組織的執行董事長阿德里安(Adrian Lasimbang)分享組織整合自然資源管理和農村原住民社區,推動在地化回收及在地化再生能源開發,鼓勵社區參與和培訓教育相關知識,改善沙巴和砂拉越農村原住民社區的社會經濟條件。

另一位分享者是來自臺灣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他表示,秉持慈濟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致力於開發寶特瓶回收再生利用的環保科技,運用慈濟志工日日在臺灣各地,做環保回收之塑膠資源,創造出從心出發的永續產品,運用在賑災、救濟、慈善等事項,期待其他公司組織能仿效背後精神,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用途,研發出永續有愛的產品。

◎發揮企業永續影響力

當天Ever Delicious食品廠,及AFA Technology自動化設備製造商員工一同上線聆聽分享會。其中,AFA Technology也在工廠內舉辦一系列環保活動,包含鼓勵員工帶來自家不用的資源,減少消費與丟掉浪費之二手市集。

員工張俊賢發揮自己的專長,利用塑料、吸管、瓶罐等回收物,做成各式的電影人物,今天他帶來「Ironman」作品,上臺與同事們分享。將興趣與環保結合的他說:「回收前,盡可能重新再利用,用到不能再用,才拿去做回收。環保是生活習慣,每天從個人、從簡單的做起,再帶動影響旁人。想要快速達到零廢棄的目標,急不得,需要時間來培養習慣。」

集團執行長陳靖康分享,今日一起響應和推廣「國際零廢物日」,主要是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二十多前,父母親成為慈濟志工,自己從大學就開始跟著做環保至今,將環保精神融入公司帶動員工,發揮影響力,實踐環境永續。

陳靖康肯定員工多年來的環保行動,從初期在工廠內推動環保資源分類和回收,到帶動員工參與慈濟每個月的環保點回收行動,近期投入協助慈濟二手病床的維修再利用,以及協助拆解回收的電子產品,再將各細分出的零件,運送回慈濟環保站等,再到今日的物物交換市集,員工已培養出環保習慣,也樂於在放假日響應公司舉辦和推動各項環保活動。

配合「國際零廢物日」,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活動希望與大家分享其意義,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 零廢棄」對我們的生活而言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認同零廢棄理念,不妨將它融入你的生活,努力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為環境減負,找到生活中的永續行動。

圖左 :前進綠化科技(Arusv)公司代表薛楚漢(右)與眾分享黑水虻的神奇作用,解決剩餘食物問題的同時,又不會造成新的剩餘物產生。[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葉紹偉(右一)與民眾姚蕙芬(左二)一家分享酵素的製造與用途。孩子王錫洋(左三)將付諸行動,動手做環保酵素。[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志工黃金寶(左一)與餐廳經營者陳津宗(右一)分享保麗龍回收資訊。[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民眾熊美鳳(左一)每年來掃墓都看見慈濟志工來此宣導環保,她知道人人都要做環保,盡一分力,她早已響應從自身做起。[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志工王麗秀(右一)環保從個人做起,再向外擴大影響力,如今她幾乎達到零固體廢物生活,今日與眾分享個人零廢生活。[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馬六甲慈濟六個環保站志工除日常環保分類外,於十一點一同連線聆聽「Our Trash,Our Responsibility」分享會。[攝影者:黃雪芳]

圖左 :AFA Technology自動化設備製造商員工學習與增進環保資源回收分類知識。[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AFA Technology自動化設備製造商執行長陳靖康(右一)帶領員工了解二手病床回收、維修、再利用之過程。[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