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友募集共善力量 給花蓮最大一分愛

慈友募集共善力量 給花蓮最大一分愛

E-mail 列印
由慈友會主辦,於2024年4月26日在臺北市中山區品盛悅素軒舉辦慈友人文講座,邀請企業夥伴與慈濟榮董共聚。讓參與嘉賓品嚐美味的創意蔬食料理,同時聆聽關於慈善、環保和花蓮地震救援的分享。慈友會是一群以慈 濟精神相聚的企業家夫人們於1991年所組成,他們每月舉辦聯誼會並定期舉辦講座,積極配合慈濟舉辦慈善和公益活動,走入社區分享善行和善念交流。

◎知福惜福造福 創造生命價值

莊子慧是品盛悅素軒的主人,同時也是慈濟志工和慈友會。今天她提供場地舉辦這場人文講座,前一天開始將場地佈置得非常雅緻,希望讓參與嘉賓感受到慈濟人文的溫暖。慈友會自去年開始走入社區,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響應0403花蓮地震救援,許多建築需要修繕,有許多人需要關懷。藉由這一次的活動募愛募心,讓大家都能付出一分心力。這次準備五十個愛心竹筒讓大家認養,響應愛心商店,走入店家或公司行號讓人人每天發一念善心。

志工黃平璋與莊子慧夫妻同修,他表示,上人以身作則,累積很多的智慧,願意為苦難人做很多付出,上人的德行,這些弟子把握因緣付出,很讓人感動。上人沒有到過其他國家,可是他能夠啟發全世界的愛,去做很多對的事情。他說,自己身為一個老闆,喜歡隨師跟在上人身邊學習如何處理事情,如何看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學習上人的智慧。他參與多次海外賑災,給他不同的生命教育,提醒自己要認真積累福報,讓生命更好,累積更多資源和能力去幫助他人。

志工簡添富今天來向慈友會表達感恩,肯定慈友會不僅購買花蓮地區的接駁交通車;從1998年開始,慈濟在社區進行獨居長者關懷工作,二十六年來,許多慈友志工身體力行長期參與關懷。他說,在慈濟世界,每人皆具福氣,最重要的是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過去。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每一個人都能給人家快樂、讓人家歡喜,自己也能身心自在。

◎施比受更有福 環保循環經濟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感恩慈友匯聚的愛心,在前幾年新冠疫情期間,慈濟與台積電、鴻海合作購買BNT疫苗,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一股安定力量。他提到全球地表溫度上升情況惡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植物礦物質吸收造成影響,導致聯合國七個指標走向惡化。

在1990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慈濟的環保是循環經濟,將資源回收再利用,環保志工將回收物變賣的錢支持人文志業,從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變成第二個無限的循環;另外,第三個善的循環,回收的寶特瓶做成毛毯,多數是用來賑災使用,大愛感恩科技產品超過一千項以上,可以重複循環使用。執行長幽默地說自己都穿大愛牌。

慈濟環保志工都說,他們不需要長照,他們的大願力是要做到最後一口氣,他們要長照別人,一位一百零五歲的志工還在做環保和醫院志工,真正是人品典範。慈善志工的陪伴膚慰關懷、拔苦予樂,受益最多的是志工自己,他們有更好的家庭關係、身體狀況和更有成就感,就是上人說的「施比受更有福」。

顏執行長提到,慈濟要跟社會進行更多且更透明溝通,用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評估慈濟慈善志業,經安侯會計師事務所評估並送到英國第三方再次認證。慈濟環保站不僅做資源回收,還有環境教育、健康照護、長者關懷和二手輔具,慈濟環保產生的社會經濟價值,用一塊錢做環保得到一百五十二倍經濟價值。慈濟志工在2023年動員一千四百萬人次,更是無償、自費、自價、自禮、自捐。

顏執行長接著分享,許多企業家將環保擴大至更多元領域,產生更多共伴效應。慈濟環保模式是全世界最佳長照,不是只有帶動唱,而是讓他們體會生命的價值,獲得正向的身心能量。他在寫年度企劃時,關注到人為造成的天災人禍戰爭,對於未來的外在環境是持續惡化。全世界糧食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聯合國秘書長在今年世界經濟論壇上呼籲,未來全球的治理「我們不能用祖父母時代設立的系統,來建構我們子孫的未來。」這也是我們需要警惕和注意。

◎公私協力 企業共善

0403花蓮地震,慈濟提供多功能福慧床、福慧桌椅和福慧隔屏給災民,並保有隱私權,造成日本網路熱搜第一名。安置中心在四到六小時可以完成,是因為慈濟在其他場合演練很多次。還設計福慧櫃子,志工的用心和專業全世界獨一無二。

慈濟慈善志業副執行長張濟舵表示,上人常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次真的是大哉教育。0403上人親臨災難現場,更是安定人心。感恩志工平常自動自發做得很歡喜,自己平安所以可以去助人,這就是福氣,要把握因緣累積福分,累積善念可以積福。慈濟快速發放應急金,不分經濟好或貧困,災難時要安他的心。另外,包括運輸、提供物資聯繫妥當,平時要公私協力、企業共善,盡力整合。

有些災民罹患災難創傷症候群,慈濟志工提供線上專業的諮詢。因為剛好在花蓮,加入精舍常住師父和清修士的關懷,災民產生穩定安定的情緒。慈濟不是只有提供物資,而是在每個角落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需求。

嘉賓林志嘉今天聽到大家的分享,感受到慈濟真的做的非常多,上人的精神以及慈濟志工的付出,事實上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他說,我們都覺得慈濟做善事是理所當然,其實並不是這樣,要做善事需要花很多很多的心血,這個心血的累積是在背後有很多人的辛苦,對我們整個生命是有很大的幫助,上人的慈心帶領慈濟志工,來幫助整個臺灣社會推動這樣一個正能量的發展,非常感動。

◎點滴愛心 匯聚大愛

慈友會發起人李憶慧表示,慈友會是一個大家庭,希望第二代能夠延續,一代傳一代。慈濟在推動愛心商店,公司如果有十個部門,可以認養十個竹筒,讓員工每天都能夠行善;買菜的地方或美容院都可以放愛心竹筒,讓點點滴滴的愛心匯入大功德海,成為花蓮受災的災民最堅強的力量。

另外,6月14至15日將為花蓮地震舉辦義賣,需要大家共襄盛舉,一起來幫助受災的花蓮鄉親,為他們打氣加油,給予他們一分的力量和最大的一分愛。

談海珠女士表示,娘家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她從小是在教會的主日學長大。但是她接觸到慈濟以後,更加深受感動,因為它跟我們的生活能夠結合在一塊,無論做人處事或者思想觀念、價值觀,慈濟都可以給我們有很大的正能量。慈濟是人間佛教,用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事,能夠推己及人還能兼善天下。

她今天聽到張濟舵副執行長的分享,看到花蓮受災情形非常嚴重,看了很心痛、也很難過,慈濟人很大力的來幫助這些災民,而且很早就做好了避難的福慧隔屏,成為國外新聞的報導,而且所有的材料以及毛毯,都是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製成,這都是做了最好的示範。她說,慈濟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夠未雨綢繆。

談海珠今天領了兩個愛心竹筒,準備要放在住家樓下的兩家便利超商,讓前往購買東西的客人將零錢投入竹筒,可以付出一分愛心。她說,這是舉手之勞。

梅瑞珊是一位退休校長,她是慈友會長孫若男的同學。她表示,幾年前,她參加過慈濟在花蓮舉辦的生命教育研習營,當時已經感受到慈濟這個團體的精神跟願意助人的大愛。今天最感動的就是大家願意把自己有的去分給他人,她說自己雖是基督徒,但慈濟的精神是很值得推廣給大家。

她表示,四十年前她有一位很富有的家長願意到一百多個家庭去收每個月一百塊錢的基金,聚少成多。今天慈濟這個愛心竹筒的意義也是一樣,讓大家可以放在自己認識的一個單位或店家,讓個人的發心放入了錢,然後願意參與收集回歸到慈濟做統一的運用,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圖左 :莊子慧(右一)表示,慈友會自去年開始走入社區,此次活動主要是為了0403花蓮地震救援募心愛募,讓大家都能付出一分心力。[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慈濟顏博文執行長分享,許多企業家將環保擴大至更多元領域,產生更多共伴效應。慈濟環保模式是全世界最佳長照,讓志工體會生命價值,獲得正向身心能量。[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慈濟張濟舵副執行長分享,上人常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0403花蓮地震真的是大哉教育。慈濟快速發放應急金,不分經濟好或貧困,災難時要安災民的心。[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志工黃平璋參與多次海外賑災,給他不同的生命教育,提醒自己要認真積累福報,讓生命更好,累積更多資源和能力去幫助他人。[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志工簡添富來向慈友會表達感恩,他說,在慈濟世界,每人皆具福氣,最重要的是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過去。[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李憶慧分享慈濟在推動愛心商店,公司行號、買菜的地方或美容院都可放愛心竹筒,讓點點滴滴的愛心匯入大功德海,成為花蓮受災的災民最堅強的力量。[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梅瑞珊(右一)是慈友會長孫若男(中)同學。她表示,今天最感動的就是大家願意把自己有的去分給他人,她說自己雖是基督徒,但慈濟的精神是很值得推廣給大家。[攝影者:蔡政勳]
圖右 :嘉賓林志嘉表示,上人的精神以及慈濟志工的付出,事實上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上人帶領志工,來幫助整個臺灣社會推動這樣一個正能量的發展,非常感動。[攝影者:蔡政勳]
圖左 :談海珠(左二)今天領了兩個愛心竹筒,準備要放在住家樓下的兩家便利超商,讓前往購買東西的客人可以將零錢投入竹筒,付出一分愛心。她說,這是舉手之勞。[攝影者:蔡政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