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慈濟人回家幫忙 怎能少我一個

慈濟人回家幫忙 怎能少我一個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3日 上午7時58分09秒,花蓮發生大地震,震央位於台灣花蓮縣近海,芮氏規模達到7.2,是繼921大地震之後,規模最大的地震。

花蓮災情慘重,即時報導的新聞畫面盡是大地柔腸寸斷、樓塌、 落石、驚恐、阻斷、傷亡…令人怵目驚心。證嚴上人立即指示成立救災服務中心,慈濟人迅速啟動,提供熱食及帳蓬、睡袋、棉被、照明、口糧等民生物資,及時援助服務救難人員與災民。

精舍師父與慈濟志工發放物資膚慰民眾的電視畫面,一幕幕映入眼簾。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本會也受地震波及,但是慈濟救災指揮中心有紀律,不對外發布花蓮本會的受損狀況,志工全心全意投入救災為第一任務。

各地慈濟人惦念著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是否平安?是否受損? 地震後花蓮對外交通受損,地震後如遠在天邊,終於,2024年4月8日臺中分會南屯一志工詹宗洋上傳「徵求花蓮精舍修繕志工,需要泥作、水電與非專業一般支援人員,協助精舍修繕」的訊息時,大家紛紛踴躍報名。

「身為上人的弟子,心靈的故鄉這樣受傷,大家都發心想盡一點棉薄之力,讓精舍趕快恢復日常。」慈濟志工沈國福帶隊回精舍幫忙。「從那來?早餐吃了沒?工作要注意安全。」一行人搭乘接駁車抵精舍工地時,巧遇上人。上人簡短的問話,都是對志工滿滿的珍惜。

4月19日「人間菩提」,上人對大眾開示:「一個人太孤單,二個人有伴,三個人更有力。」上人所言,好像是回應志工們結伴回家,一起協助復原的心境,都是把握時間不懈怠、不空過的好弟子。團隊成員高玉全曾經在與上人溫馨座談時分享,自己曾因起退轉心,在夢境中躲避上人。上人非常慈悲的點醒他:「夢也是真,師父感受到,為你祝福。要勤精進,不要常常讓我找。」高玉全謹記在心,在影視製作區塊發揮良能。此次把握修繕因緣,以行動回饋上人的祝福。

同行志工施教岩已高齡八十二歲,問他怎麼會想報名參加花蓮精舍修繕呢?施教岩說:「身體堪得勝任,一定要把握付出的機會。」他每天都會鍛鍊身體,讓筋骨保持軟Q,做起事來一點也不輸年輕人,此次能夠成行,印證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隨時保持最佳狀態,因緣來了就可以把握。

在慈濟人的無私奉獻和大家的關懷下,花蓮逐漸從地震的陰霾中走出。靜思精舍也在志工們的協力下,恢復了往日的莊嚴與寧靜。「付出無所求的清淨心,能夠時時自在歡喜,即使身體勞累,心也會很甘願。」上人的教誨,深深銘刻在每位慈濟志工的心中,將繼續秉持著這份精神,為受災民眾提供長期的關懷與協助,讓花蓮這片土地重現生機與活力。

圖左 :「一個人太孤單,二個人有伴,三個人更有力」精舍修繕團隊,出發了。沈國福(左)、施教岩(中)、高玉全(右)[攝影者:高玉全]
圖右 :領隊沈國福(中)強調:我們雖然只是小工的良能,也是很重要的。高玉全(左),施教岩(右)[攝影者:高玉全]

圖左 :此次震災在花蓮,高玉全(右)心繫 上人那念心,藉著修繕因緣而踏實。[攝影者:高玉全]
圖右 :高齡八十二歲的施教岩(左)說:「身體堪得勝任,一定要把握付出的機會。」[攝影者:高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