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松山培訓學員參訪舊分會 溯源尋根

松山培訓學員參訪舊分會 溯源尋根

E-mail 列印
松山區慈誠委員培訓學員及工作團隊一行共計一百三十多人,於4月28日培訓日走出松山聯絡處,來到大安區忠孝東三段的慈濟臺北舊分會,參訪舊分會和上人館,溯源尋根,並在臺北舊分會五樓進行當日的課程。

大安區 接待組志工首先送上茶和點心,茶道志工江好說:「喝茶有喝茶的禮儀,上人希望男眾是溫文儒雅、文質彬彬的君子,女眾是溫柔婉約、蕙質蘭心的淑女。」今天她教大家優雅的喝茶方法,就是「喝三好茶」,喝第一口茶要「心發好願」,喝第二口茶要「口說好話」,喝第三口茶要「身行好事」,祝福大家三好連三願,好事結好緣。

大安區司儀周心玨介紹,要先播出臺北舊分會於疫情期間的修繕紀錄影片供大家觀賞。觀畢影片,由大安區資深志工曾照明開場,他說很歡喜菩薩家人來臺北舊分會上課,剛剛影片相信各位都有看到臺北舊分會修繕的過程,跟修繕的那些志工都非常的用心,用了三十幾年的材料都還可以繼續再使用。

又介紹臺北舊分會四周環境非常優美,較特別的是前有一整排公園綠帶,且交通方便,這是獨有的,下午回家前不要忘記要欣賞一下。臺北舊分會在 1991年開始啟用,整個慈濟的發展歷史大都是在這邊,證嚴上人在蓋花蓮慈濟醫院期間,只要時間允許,都會在這裡,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上人在這邊做決策。希望各位能用心體會,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祝福大家,慈濟的菩薩道越走越精進,福慧雙修。

◎溯源臺北舊分會 慈濟人文發光地

大安區博學多聞的志工許學智擔綱臺北舊分會溯源講師,他說舊分會是慈濟在臺北建的第一棟建築物,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臺北舊分會是慈濟的發光地。上人說臺北舊分會是宗門道場,法脈精神理念自此處帶出,很多志工自該道場產生,當時覓地困難,興建更是匯集許多人的財力,物力才完成。

他先播一段影片說明自1972年到1982 的十年間,證嚴上人北上的落腳處,是慈濟臺北第一顆志工種子靜銘,位於三重的家。籌建花蓮慈濟醫院的工作,積極展開後,上人需要經常拜訪各界專家,三重交通不便,鄭柏和李實先便在1983 年將市中心濟南路出租的房子作為上人在臺北的第二個家。

1984年李清波居士再提供面積更大的吉林路華藏講堂,作為證嚴上人北上講經的會場,臺北分會也同時成立。1989年9月臺北分會靜思堂正式動土興工,由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地上建築則由志工宋篤志所屬的工商營造公司承建。建築師朱鴻章表示:臺北分會是花蓮靜思堂的縮影,礙於空間限制,屋頂無法做到三疊從簷的繁複設計,但線條更簡潔大方。

過去臺北分會一樓是慈濟文化流通處,展示了慈濟各類出版品,包括期刊、書籍、錄音帶、錄影帶等等,二樓是人資,廣播和總務,三樓是宗教處同仁辦公室,四樓是財務處,五樓會議室空間,則是被臺北慈濟人廣泛活用於開會、接待、記者會、研討會,六樓是師父寮房,七樓是文史處,人文真善美志工工作室,這裡留存很多臺北慈濟人的記憶。

有了一個分會,真的像一個溫馨的家,而且是慧命成長的道場,所以剛到分會的時候,臺北只有十三組志工,在短短五年裡面,已經增加到三十組,當時因為增加了十幾位的新組長,上人希望做組長的人,能盡本分去帶領,這樣就夠了。

◎靜思寰宇上人館 宇宙是個大房子

上人館設計總監蔡歐寶,錄了一段影片說明當時的設計理念:在二樓「無限宇宙」邊,是證嚴上人的一個彩圖,上人和藹的看著大家,好像用眼神在關懷、陪伴著大家;另一邊的上人,用另外一個影像來呈現。至於二個上人中間有一個慈濟最具代表性的蓮花荷葉,但沒有蓮花,這個蓮花已經昇華為上人要傳遞的精神,要用展示物一期一會,根據大家想要展現的內容,可以去做展示物的更新,不管是書本、立體的展品、或者是結緣品都可以。

走過無限宇宙之後,可以看到有些圓形正在發光的動畫是四個風扇區,將行入《法華經》的故事,變成了動漫的方式呈現,內容可以增加,它很神奇,它不是像黑色的電視螢幕一樣,它是無邊框的,可以透過,看到的動畫本身,可以穿透到它背後的場景。

再往下看「方寸之間」,上人的小木屋被打開了,上人曾經在這一個這麼小的空間,寫的東西是她的珍貴的手稿,包含了在一樓看到的《無量義經》。

再往斜對角看,有兩個空間、兩個建築物,人字型的屋頂被張開,可以看到裡面的空間利用,是靜思精舍跟靜思堂的建築空間,從小木屋到靜思精舍到靜思堂,小、中、大不同的建築物,都被開合了,這其實是要呈現上人寫在她一本書裡的一句話叫做「宇宙是一個大房子」,上人笑得很可愛,擺了一個合字型手勢在這本書的封面,裡面就有這一句話。

然後放天燈互動區,讓觀眾可以用數位化方式點選,不管是放蓮花、還是放天燈,都會陪伴著你,可以輸入名字,慈濟會送給大家祝福語,放向天際以及菩提的世界。

最後一個展區是無界萬物,其實是要告訴大家慈濟好的故事,它不只是感動到人,也感動到動物,而這些動物反過來回饋,也感動到人們,所以這是一個無界萬物。只要到這個美麗的,像是花園一般的情境氛圍,觸摸這些動物本身的小花園,動物可以在上面像是藝廊的畫框裡面,浮現出來敘說它的故事。其實會有這樣的想法就是當你往右手邊一看,那美麗的公園映入眼簾,再結合了展覽二樓裡面無界萬物的植物園、動物園區,它呈現了一個非常和諧的氛圍。

◎慈濟人文博大精深 發揚光大慈濟精神

松山區學員八十四歲的王子信說:今天第一次到臺北舊分會參觀上人館,才知道這個地方是臺北的一個發源地,原來一直以為慈濟是在花蓮,不知道臺北有這麼一個地方,是在這裡發揚光大。走了一圈,發現慈濟很多的歷史在這邊醞釀濃縮。進來慈濟,開始上課後,才知道慈濟的人文真是博大精深,如果沒有真正來上課,不曉得慈濟那麼博大,進來以後才深深體會到慈濟的人文,每一次上課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穫,很多精英在此,真是臥虎藏龍,深深體會自己年齢太大才進來,太晚了。

陳育璿是小志工,跟著媽媽薛立琪來參訪,陳育璿很感恩今天有這個殊勝的機會來到臺北舊分會,跟著媽媽一起聽導覽,了解慈濟的發展史;還有師公上人創立慈濟的辛酸和過程,很感恩有這個機會可以來了解看見慈濟的各種樣貌。薛立琪說在這邊看到慈濟的擴充以及上人創立慈濟的過程,小木屋屋頂是往上舉的,其實是把大愛讓愛傳出去的一個理念,還有一個蓮花,四個轉輪,是說要讓法水洗滌我們的心垢,不要讓它一直停留在我們的心裡,讓心裡是清淨的。

學員蔡佩真分享今天很開心來臺北舊分會,志工準備了茶和點心,感受到熱情,參觀上人館是蠻驚艷的,那麼小的一個地方,就可以很細心的呈現上人的心。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靜思語互動網頁,按一下,就可以點燈了,意境都很好,天燈可上達天聽,很有智慧;動物區印象深刻,按了後上面就有故事出來,如果帶小孩子過來,小孩一定非常開心,最令她感動的是上人一張紙可以用四次,這太了不起了,用感恩的心,去面對每一個事物,印象非常深刻。

學員張凝佳分享在無限宇宙中,了解慈濟的歷史,在一生無量當中學到修行就是洗去習氣,修行像茶杯內的茶垢,可以用上人的法洗滌,就可在菩薩道中修行,廣結善緣。

◎學習到款待概念 傳溫馨深刻印象

學員張慧儀表示一早從一杯好茶來開啓今天的培訓,一個小小的喝茶,學到一些禮數,是很好的開始。志工的介紹都很精彩,聴到資深志工分享慈濟及舊分會的歷史,以及上人早期帶領志工一起創建慈濟世界,很受感動。由上人的小木屋了解當時艱困的環境。印象深刻的是一樓「靜思寰宇上人館」上人的筆跡很工整,且上人非常惜福,一張紙除了用鉛筆、紅筆、藍筆、還有毛筆,一張紙就用了四遍,讓張慧儀覺得現在雖然物質豐沛,但要處處感恩,感謝這片土地,要更愛惜我們的環境與地球。希望可以將所學到的內化以後,可以把這樣的慈濟精神更加發揚光大。

松山區志工游美雲非常感恩大安區的志工們,她說來這裡,不只是被接待,幾乎叫做「款待」。從內心出發,到他們感受的這份心,暖暖的,讓他們學習到,未來在座學員都會在社區裡去承擔諮詢的工作,這就是溫暖,送上一杯暖暖的茶,誠懇的心、微笑和眼光,會讓人家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今天臺北舊分會所有的展出這麼好,聽得進去,才有收穫,讓他們學習到了其實這個就是款待的一個概念。

她說最主要就是要傳達這種溫馨,要大家學起來,今天的課可以實地感受到,尤其是文物,相信給大家的印象最深刻,有很多文物,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不管是紅包、徽章、上人的手稿等等,這些要看到,其實都不太容易,如果將來要再過來,希望能夠同組同隊陪伴一起過來。

研習在眾人用畢大安區志工提供的愛心便當後,歡喜賦歸。松山區慈誠委員培訓學員是菩薩種子,志工們用心培育傳承和款待,希望他們能深入了解慈濟歷史和傳承人文精神,入寶山不要空手而回,在慈濟的菩薩道越走越精進歡喜,福慧雙修。

圖左 :志工曾照明分享臺北舊分會在1991年啟用,整個慈濟的發展歷史都是在這邊,在蓋花蓮慈濟醫院期間,只要時間允許,證嚴上人都會在這裡,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都是上人在這邊做決策。[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學員王子信說今天第一次到臺北舊分會參觀上人館,才知道這個地方是臺北的一個發源地, 他原來一直以為慈濟是在花蓮,不知道臺北有這麼一個地方, 是在這裡發揚光大。[攝影者:彭敏芬]

圖左 :張凝佳(中)分享在無限宇宙中,了解慈濟的歷史,在一生無量當中學到修行就是洗去習氣,修行像茶杯內的茶垢,可以用上人的法洗滌,就可在菩薩道中修行,廣結善緣。[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大安區博學多聞的資深志工許學智(立者)擔綱臺北舊分會溯源講師,他說舊分會是慈濟在臺北建的第一棟建築物,花蓮是慈濟的發祥地,舊分會是慈濟的發光地,上人說舊分會是宗門道場,法脈精神理念自此處帶出,很多志工自該道場產生。[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培訓學員們用心觀看並聆聽「上人館」設計總監蔡歐寶預錄的一段影片,說明「上人館」當時的設計理念。[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志工李鼎南(背立者)分享四個轉輪,將行入法華的故事,變成了動漫的方式呈現,內容可以增加,它很神奇,是無邊框的,可以透過,看到的動畫本身,可以穿透到它背後的場景。他說要讓法水洗滌心垢,讓心裡是清淨的。[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蔡佩真分享今天很開心來臺北舊分會,志工準備了茶和點心,感受到熱情,參加上人館是蠻驚艷的,那麼小的一個地方,就可以很細心的呈現上人的心, 最令她感動的是上人一張紙可以用四次,這太了不起了。[攝影者:彭敏芬]
圖右 :張慧儀表示一早從一杯好茶來開啓今天的培訓,一個小小的喝茶,學到一些禮數,是很好的開始。志工的介紹都很精彩,聴到資深志工分享慈濟及舊分會的歷史,以及上人早期帶領志工一起創建慈濟世界,很受感動。[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游美雲非常感恩大安區的志工,她說來這裡,不只是被接待,幾乎叫做「款待」。從內心出發,到他們感受的這份心,暖暖的,讓他們學習到,未來在座學員都會在社區裡去承擔諮詢的工作,這就是溫暖。[攝影者:羅景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