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志工回收物做戲服 歌仔戲調唱演五善

志工回收物做戲服 歌仔戲調唱演五善

E-mail 列印
今天(11/27)屏東新園慈濟志工在在瓦磘環保站舉辦「環保清淨在源頭」社區宣導活動。活動中播放上人開示影片,並表演精彩的環保宣導劇,讓鄉親輕鬆學環保五好、五善與五用,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

碧雪及碧錦倆姊妹穿著回收的八仙彩改造製的背心演出環保五好、五善。[攝影者:羅清文 ]
近二十年來,慈濟的環保行動遍及各鄉鎮、村落,也進入校園成為教育學子的課題之一;為使環保更精質化,上人呼籲「清淨在源頭」,希望能垃圾減量,品質提升。屏東東港新園互 愛協力一組率先於11月27日(六)晚間七點半,在瓦磘環保站舉辦「環保清淨在源頭」社區宣導活動。

師兄、師姐們以辦喜事的心情列隊在大門兩側,莊嚴引導民眾入場,而室內先到的民眾面露微笑觀看影片中南非的小朋友洋腔洋調地説著台語,比著,〈想師豆〉的手語;他們可愛、 純真的童言稚語,把上人逗笑了,大家也笑開懷了。

銀幕上又播放大醫王和白衣大士表演的《父母恩重難報經》、《三十七道品》的手語劇,悠揚的音樂加上精準的演出,竟如朵朵蓮花般深感人心!

「現代人生活富裕,浪漫成性,常製造許多垃圾,幸有環保志工無怨無悔、不怕髒、不怕亂『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今年要提升環保清淨在源頭,垃圾若拿來再利用,就叫資源環保 精質化。」李宜頻師姊如此說著,拉起今天的序幕。

影片中上人開示:「迷忙的人類在破壞大地,覺悟的菩薩在保護大地,大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資源,提倡二十年的環保,現在要進一步宣導清淨在源頭。希望人人在家做三餐,不要全 都外食,製造許多垃圾;回收的瓶瓶罐罐要清洗乾淨,才不會生蚊蟲。環保不再只是環保志工的責任,而是人人的責任,新理念推動要由家庭到社區,由台灣到國際;做對的事,做就 對了。」

為使民眾有深刻了解,志工以活潑輕鬆戲劇分別演出「環保五好、五善與五用」,由環保志工鄭碧雪及鄭碧錦兩位師姐以逗趣、鄉土味的演出,編成歌仔戲調,與鄉親齊聲大唱環保五 好:「一做環保沒煩惱,二做環保智慧高,三做環保子孫好,四做環保是非無,五做環保世界第一好,啊第一好!」

「如果我們愛地球,一天要五善1.53:一善一起來吃素食,二善省水要思源,三善不要免洗筷,四善省電拔插頭,五善健康多走路,還有喝完飲料要記得用水清洗!叫做清淨在源 頭喔!」志工唱作俱佳演出,連小孩都笑哈哈,碧雪及碧錦倆姊妹穿著鮮紅背心,竟然是辦喜慶的八仙彩,廢物回收利用改造製的。

另一齣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素食店」,則由慈濟師姊演出,響應素食、少吃肉,鼓勵大家自備環保餐具,愛地球就要做環保,並說明環保「五用」:一不用、二少用、三重複使用、四 修理再利用、五清淨回收有大用,則可減少垃圾量。老板娘從善如流的跟著推動,「新生活、新食器」標籤,而且允諾以後客人來買便當,自備便當盒,將少收二元以資鼓勵。

活動中最興奮莫過於有獎徵答,「環保清淨的源頭在那裡?做環保有何好處? 啥米是五善? 吃一公斤的肉會產生多少CO2(二氧化碳)? 」

鄉親均踴躍答題,就讀佳農高一陳冠復同學跟媽媽來的,舉手快速答題:「五用」,大家鼓掌他真厲害,經訪問,原來學校教室後面有貼此標語,而媽媽是我們手語隊員呢!

〈感謝天、感謝地〉是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手語表演,而〈人人做環保〉更是人人朗朗上口的手語歌,手語隊師姊用心表演,會眾也跟著一起比手語,大家打成一片。

回收場裡大家心中的阿母──李陳麗玉師姐,上台分享如何一天五善,力行減碳。自己平常去環保站做環保、收善款,或去菜市場買菜,都騎腳踏車。麗玉師姐已七十多歲,仍心情愉 快、身體健康。因常聽上人說「來不及,來不及」!所以身體力行,不遺餘力做環保!

簡單易懂的環保十指口訣:瓶、 瓶、 罐、 罐 、紙、電、1、3、5、7 ,大家也學得津津有味。回收一支鋁罐可以看電視三小時,一顆廢棄電池會汙染一平方公尺的土壤, 回收六十一支的寶特瓶可做一件大的環保毛毯,深入淺出地告知老老少少的會眾,期望今天的活動能互相宣導,達到「環保精質化,清淨在源頭」。

初冬的夜晚四處寂靜,慈濟人與會眾的參與宣導,帶動瓦磘環保站處處歡喜,最後以〈期待再相會〉的手語,大家依依不捨地告別,結束今晚的活動。 .

圖左 : 近百位慈濟人與老老少少的會眾面露微笑仔細聆聽志工宣導環保清淨在源頭。[攝影者:羅清文 ]
圖右 : 由慈濟師姊演出,響應素食、少吃肉,鼓勵大家自備環保餐具,跟著推動「新生活、新食器」標籤。[攝影者:羅清文 ]

圖左 : 回收場裡大家心中的阿母──李陳麗玉師姐,分享如何一天五善,騎腳踏車力行減碳。[攝影者:羅清文 ]
圖右 : 簡單易懂的環保十指口訣:瓶、 瓶、 罐、 罐 、紙、電、1、3、5、7 ,鄉親也學得津津有味。[攝影者: 王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