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法入心 深耕社區傳大愛

法入心 深耕社區傳大愛

E-mail 列印
慈濟中和區訪視志工林春金(明襛)師姊,秉持著證嚴上人不忍眾生受苦難的心念,她只有一個願望:「做志工」。向先生表明自己做志工也會把家顧好,得到先生支持後,她每星期有兩天做清潔工作拚經濟,其餘時間則全心投入慈濟。

2010年社區浴佛典禮於中和市「錦和運動公園」盛大舉行,訪視志工林春金(明襛)貼心地扶著老菩薩進入會場。[攝影者:陳李少民]
「跟妳講一個好消息,案夫會講話了。」林春金(明襛)師姊,拿起電話,一一撥給「台北分會」的社工、中和訪視志工,分享她聽到居家關懷戶林先生可以發出聲音了。雖然事隔三 年了,林春金回憶起這段往事,仍不掩心中的激動。

◎用心才能深入瞭解

1989年,林春金旅居日本時,已經是慈濟的會員;回台定居之後,在鄰居高金鳳師姊邀約下,於所居住的社區中設立環保點,而開始接觸慈濟。除了在社區照顧環保定點之外,林 春金受邀與永和區的師姊一同前往台北加入兒童班的班媽媽;並且參與進修課程。也在此時,聽到資深的訪視志工分享後,心裡出現了悸動,而開始參與慈善訪視的區塊。

初次和資深師姊前往案家家訪時,林春金心中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號,卻又不敢提出;當她開始接觸個案、與參加每個月的訪視聯誼,透過不斷上課之後,林春金領悟到身為訪視員要 去瞭解案家的能力。「案家會求助社會團體,是希望人家能幫助他;但是,我們能讓他依靠多久?」在訪視過程中,春金師姊思考著要如何引導出案家的能力?讓社會資源能提供給真 正有需要的家庭。

慢慢體會到證嚴上人所說的,訪視的目的不只是給金錢和物資,而是要做到精神面的深層關懷。「案家之所以會成為個案,大部份是生活習慣、想法觀念所造成的問題。我會去思考、 會去釐清問題所在,然後運用上人的智慧法語,去引導案家改變。」如果每個人都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就不會有所謂的「個案」了。

每個個案家庭狀況、習性都不一樣,輔導的方式也不一樣;所以,訪視員就必須透過專業課程的進修,不斷的學習與成長。林春金每每看到案家,在志工的關懷下會做調適,也慢慢可 以獨立,進而對家庭越來越有責任,這就是她全心全意投入的原因,也是因為看到案家離苦得樂時的感恩。

◎視同親人的關懷陪伴

在林春金關懷的個案中,林先生為舌癌末期的患者,發病時才三十六歲,正值壯年的他,育有四名子女。當志工接到提報表時,他才剛開完刀還在住院中,太太全程陪伴在他身邊;志 工將進行家訪,林太太從醫院趕回家。「看到她一台機車載三個孩子,然後她抱著一個二歲的女兒,四歲的兒子拉著她的褲腳在那邊哭;她一邊安撫兒子,婆婆又從醫院打電話回來 說:『妳老公現在吵著要找妳,妳趕快過來。』」這一幕讓訪視員為之心酸。

而在這之前,林先生早已失業,還積欠了三個月的房租。為此,林春金與訪視志工申請了「生活急難金」,並時時關心陪伴他們渡過低潮期。「那時候,他是醫生放棄的病人,現在已 經三年了;而且醫生曾說這輩子他是不可能說話、吃東西(口腔及喉嚨組織全部切除,且喪失吞嚥功能)。但是,大概在半年到十個月左右,我打電話去案家,他接的電話,他有聲音 出來的時候,當時我好高興。」因為最小的女兒對爸爸的聲音完全沒有印象,他不想讓女兒有遺憾;所以,利用孩子跟太太睡覺的時候,自己在客廳練習發音。

誠如林先生寫給春金師姊的感恩信中提到:「慈濟的師兄師姊,突然有一天來到我的病房,那是一種溫暖的感覺;他們不停且熱心的關懷,慢慢讓我發現在他們的關懷、幫助之下,我 沒有沮喪、逃避的藉口跟理由……我也非常樂意在師兄師姊的陪伴下,去鼓勵關懷與我有類似狀況的人,把我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多少有幫助,就像當初這些師兄師姊幫助我 一樣。希望以後,還是能有機會幫需要幫助的人!」

春金師姊常常與志工分享,如果不是透過訪視,怎麼可能去到別人家?「我做訪視,我要做到心安;放不下的時候,我就會開始去找答案。」對林春金而言,結案個案需案家工作經濟 穩定及案家成員身心健康,並接引成為會員或志工。只要這個案家還有沒能讓自己感到安心,她就不會結案,而是繼續關懷陪伴,直到能讓自己安心。

因為,她深深記住上人曾經說過:「做事,就是要做到讓自己安心。」每個人看訪視的角度不一樣,評估的角度也不一樣,林春金給自己一個答案──心安。「我還不安心的當下,我 會繼續再陪伴下去、我會再深度的去關懷。」

「以前都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我在訪視裡成長最多。家訪時,說話技巧很重要;如何營造氣氛不會造成案家的壓力?當案主在敘述家庭概況時,訪視員要專心聽,不打岔、不舉例、同 理案主的感受;當案家所陳述的資料前後不一時,如何技巧性婉轉與案家核對資料又不傷和氣。」林春金在訪視中,是以真誠、同理心與傾聽來關懷陪伴案家。

◎家人的護持,菩薩道走得更踏實

小時候個性內向、自閉,不喜歡跟人互動的林春金,是家中六個孩子中最小的,與大姊更相差二十四歲,所以備受庝愛。但也一直依附在姊姊身邊,直到五姊結婚後,她才學會獨立, 才敢自己出去找工作。

1986年結婚後,先生去日本讀書,她也一同遷居日本。直到女兒讀幼稚園中班、兒子三歲時,才放棄日本的居留權,回到台灣。「在別的國度裡,我想到一輩子都要租房子,日本 房子租金很高、消費額很高,我又想到我未來可以給孩子什麼?」

於是,春金帶著孩子回台灣,開始去學車衣服;她在前面陽台車衣服,孩子在客廳寫功課。孩子上學時,她做慈濟,只要有勤務,她都會去做;孩子放學後,就陪孩子在家,晚上常常 車到一、二點。「人生就是要有一個目標,孩子是我的責任,我如何讓孩子有很好一個成長?」

因為先生不在身邊,林春金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相對之下,就非常重視孩子。「孩子不能離開我的視線,我會胡思亂想。」直到,兒子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聽到上人講一句話: 「帶孩子像放風箏一樣,你不能一直拉著,孩子永遠在這裡停著;但是,你放手,孩子就飛了,你抓不到他了。所以,你必須要視孩子的年紀著讓他成長,你慢慢去放,給孩子學習成 長空間,到某個階段,他應該會什麼事,我們要給他們學習的機會,才不會阻礙孩子成長機會。」

於是,她用上人的法語來陪伴孩子,書桌上放著手寫的靜思語、從小讓他們聽慈濟歌曲、參加兒童成長班、回花蓮參加夏令營……「孩子是跟著我這樣做慈濟長大的,他們最信服上 人;師公講的,比媽媽說的還有用。」

當上人呼籲節能減碳時,夏天家中要開冷氣時,女兒會說:「師公在講碳足跡,媽,妳還敢開冷氣嗎?妳良心會安嗎?我現在真的有感受到,北極熊跟企鵝沒有家了!」女兒還提醒媽 媽:「師公的憂心,妳當弟子的,妳一定要做到。」

先生回台定居後,也非常支持林春金做慈濟,當她回花蓮當醫院志工時,先生和孩子們會主動分擔家事;女兒更在就讀高中一年級時,利用暑假回到花蓮做八天醫院志工。

◎做慈濟,讓自己生命更寬廣

林春金和女兒楊佩瑾的關係是母女,也是朋友、更是做慈濟的好伙伴。在早期,訪視記錄都是用手寫的,因應E化時代的來臨,台北分會的社工鼓勵訪視員盡量將記錄用E化的方式傳 送回分會;然而,一、二十年的個案記錄,真的是很多。於是,正在進行家訪的個案記錄,訪視員就用電腦輸入電子檔。

舊的手稿量非常大,藉由這樣的因緣,女兒剛好放暑假,也沒有打工,林春金便鼓勵她到台北分會幫忙打字。「前面二、三次我都會陪著她去,慢慢的,她對環境熟悉了、跟社工熟了 之後,就讓她自己坐公車前往。」2009年整個暑假,佩瑾都在台北分會渡過。

林春金也遇到學習電腦打字的困難,雖然,女兒是她的小老師,自己也寫了一堆的筆記;可是,她常常是記錄打完之後,忘記儲存;下一次開電腦時,資料就是不見了。「對年輕人來 講,學電腦很簡單;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講,我們沒有辦法放開那種完全是零的心去學習。」

佩瑾則表示:「電腦,本來就是要自己碰,然後每個按鍵都要自己按,妳才會瞭解那個是什麼;妳邊按邊作筆記,像上面的工具列,這是做什麼的,全部都要記起來,不然只有我教是 沒有用的,很快就又忘記了。」

春金師姊心有所感的說:「憑良心講,如果不是為了做訪視、不是為了做慈濟,我常對自己講,我這輩子不會去碰這種東西。因為我覺得這種東西就是年輕人在用的。」為了讓媽媽學 會電腦打字,女兒整整陪伴了一年。現在看到媽媽在操作電腦,佩瑾會讚嘆:「不錯啊!學得很快,繼續保持!」

擔任清潔員的林春金,深耕於慈善志業,在訪視區塊中無怨無悔的付出,為了個案的困苦而掉眼淚、跟著個案的喜悅而歡笑、更因為個案懂得向上學習而感到欣慰……也因此,她增加 了自己生命的深度與廣度,也給了孩子們最好的身教。

林春金將美善的種子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田,期待孩子能成為她的接班人,同行於慈濟菩薩道。春金每天雖然非常忙碌;但是,內心既充實又快樂!因為,在慈濟多年,她深知:「並 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

圖左 : 雙和中和區訪視聯誼,各小組就個案進行研討,互相交換意見與心得;有疑問或不懂的地方,亦可提出來請教資深的訪視志工。[攝影者:林文質]
圖右 : 身為雙和中和和氣一訪視幹事,林春金用心寫著筆記,她必須瞭解訪視志工們,所關懷的每戶案家的情形。[攝影者:謝瑞雲]

圖左 : 林春金和楊佩瑾的關係是母女,也是朋友、更是做慈濟的好伙伴;遇到學習電腦打字的困難,女兒就是她的小老師。[攝影者:陳金鶴]
圖右 : 慈濟中和區訪視組聯絡時,志工許淑雲為了新接到一個罹患肝癌的居關戶,利用休息時間向林春金請教。[攝影者:林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