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人醫、志工並肩訪視 醫病也醫心

人醫、志工並肩訪視 醫病也醫心

E-mail 列印
大甲區的慈濟志工,希望能夠解決訪視個案身體疾病的疑慮,更提供正確醫療觀念,特於3月20日偕同人醫會王清一醫師,一起前往關懷案家,「醫病也醫心」讓訪視與醫療能夠緊 密地相結合。

◎無常現前 心寬以對

年輕的媽媽王小卉(化名),兩年前無意間診斷出「食道咽喉間罹患良性腫瘤」。醫生建議立即開刀,但小卉擔心術後會影響聲道,所以遲遲不敢就醫診治。熟料,丈夫又於 2010年5月發現罹患舌癌,短短半年即往生,留下兩名稚子。

驟失支柱的小卉,經常徹夜難眠,雖知自己的病症,還是不敢面對。王清一醫師殷切的為她解說「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並提醒「定期回診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透過定期的追蹤檢 查,可以掌握病程做最適當的處置;還鼓勵她用平常心面對腫瘤,有時是可以和腫瘤和平共處的。

志工也特別邀約她一起參與大愛媽媽的課程,希望她能感染一些快樂的氣息,學習「付出」,並以樂觀的態度去過每一天,心寬自然能放下一切煩憂。

王醫師更貼心地指導小卉正確的飲食觀念「遠離精緻食品、選擇天然有機的食物,做好體內環保,讓身體器官減輕負擔,並鼓勵蔬食。」素食者可以用豆類蛋白取代肉類蛋白,營養成 份更能讓身體吸收,回歸清淡飲食習慣,身體就能日漸康復。

◎「貼心關壞」化抑鬱

林阿玉(化名)平日以撿拾回收資源為生,身邊沒有子女及親人的關懷,獨自生活久了,對身邊的人產生了不信任感,訪視志工貼心的告訴她:「可以將心裡的話告訴醫師,醫師可以 給妳許多生活上的建議和幫助。」

阿玉因為心煩生活困境,以致抑鬱成疾,睡眠上又有嚴重障礙,臉上堆滿愁容。因為服用過量的鎮靜藥劑,讓她的神情略顯恍惚。王醫師仔細檢視她平日服用的藥物,親切的囑咐「應 按時服用心臟用藥,可以減少服用或停用鎮靜藥劑,精神自然會漸漸好轉。」

聽完王醫師的解說後,阿玉臉上露出笑容,雙手緊緊牽著志工的手,頻頻說:「妳們真的和電視上的慈濟師姊一樣!」臨走前,大家祝福她早日康復,要她把慈濟當成自己的家,歡迎 她常常回家。也要好好照顧身體,等身體好轉時,也能一起到環保站植福田。

◎開啟心扉 祈願付出

「是證嚴師父救了我,如果不是在慈濟醫院住院時,師父給我的鼓勵,今天的我就不知道在那裡了!我現在心事都看開了,只剩身體的病痛,等到我身體好了,剩下短短的時間,我一 定要跟大家一樣出來付出。」圓圓的臉頰是用藥的後遺症,曾經因為身體及心裡的折騰,而心生無數次自殺念頭的周阿美(化名),心裡只惦記著師父對她的鼓勵,讓她好感動。

阿美剛開始也不太清楚自己的病症,常會無故頭暈、跌倒,情況嚴重時甚至吃不下、睡不著、頭暈嘔吐。經過慈濟醫院診治,才知道原來是體內碘含量不足,經過治療後,現在情況好 轉許多。

王醫師本著醫者仁心,一一審視所有藥品,關切的叮嚀阿美:「千萬別重複用藥,更不能因為夜裡不易入眠,就自行多次服用安眠藥物;另外,酸痛藥品服用太多會造成腎臟負擔,如 果酸痛時就起來動一動,四肢做做運動,自然而然就能減輕酸痛了。」阿美不斷點頭回應王醫師的叮嚀 。

這趟訪視關懷行,讓王清一醫師感受到,大部份個案都是身、心有病痛的人,雖然訪視志工能提供許多協助他們生活的方法,但是對於身體上較關鍵的問題,可能無法即時提供正確方 式,如果有醫師能夠陪同,就能及時為病人解決,並給予正確的醫療觀念。

因此結合人醫、訪視關懷個案,對訪視志工或是案主都會有所幫助、也更能落實居家訪視的真正意義。 .

圖左 : 大甲區人醫、訪視團隊聯合關懷個案,並肩踏出醫病醫心的腳步。[攝影者:洪利當]
圖右 : 王清一醫師(右)鼓勵王小卉(化名),以平常心面對腫瘤,並詳細解說預防重於治療及回歸自然飲食的重要性。[攝影者:洪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