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憶親人急救受苦 發願助臨終病人

憶親人急救受苦 發願助臨終病人

E-mail 列印
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在松山聯絡處舉辦2011年安寧療護進階課程,計有四十七位學員參加。今天(3/19日)討論課題是「生命盡頭的學問」,關懷末期病患在臨終前 的尊嚴,如何做到四全照顧模式,讓生者與死者皆能兩相安。

中山醫院安寧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醫師,提到安寧療護的對象是末期病人(指沒有治癒希望的病患),所進行有積極的全面性照顧及控制疼痛,解決病患心理及身體層面的整體照護, 目標就是盡可能提升病人、家屬的生活品質。

◎發大願力 開啟智慧

學員徐美蘭聽了感觸良多,控住不住的情緒,讓她哭的泣不成聲。徐美蘭想到阿嬤五年前,因心臟病經歷過急救、插管,最後還是往生,當時身為病患的家屬,萬分不捨又無能為力, 她說:「想到阿嬤當時承受急救的的痛苦治療,現在我一定要充實自己的本職學能,可以幫助臨終病人,讓他們及家屬都能安心受助。」

周希諴醫師特別製作了「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影片,讓大家了解安寧療護是病患、家屬及醫療團隊全程照護的關係,合力要圓滿完成幸福人生四件大事,有感恩(謝謝您)、懺悔(對 不起)、道別(再見)、熱情(我愛您),讓家屬在失去至親後不會消極,轉化成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回饋社會的勇敢態度,這才是安寧療護的精神宗旨。

課程中,周醫師請大家閉上眼睛,靜心思考當自己活著的時候,那五個角色是最重要,而您要面對死亡,讓一個一個角色循序消失,最後還會剩下什麼?大家毫不猶豫的異口同聲說: 「愛」,可見愛是生與死之間的橋樑。

◎懂得付出 懂得傾聽

學員李盈青分享一般人都不願意提到死亡,但死亡是門重要的課題,透過專家、學者的正確經驗,大家能夠學習到安寧療護的重要性。將來一旦周遭的朋友或是親人,甚至於自己面對 時,就知道該如何對置,這也是人生最大的資產,李盈青發願說:「將來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要參與安寧病房的志工」。

遠從天母來參加一系列安寧療護課程的施文和師兄,也認為多一分準備,總有不時之需,所以平日就需要精進,聽完周醫師的講解,師兄認為做為一個優秀的志工,必須懂得傾聽,尤 其話多不如話少,在病患或家屬需要的時候,給予一份貼切的擁抱,就是很大的安撫力量,幫助病人與生命溝通,也是幫助自己跟自己的生命溝通。

多年來,周希諴醫師在安寧病房目睹病患邁入死亡的過程,有無助有悽涼,也有堅強樂觀,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與關懷,幫助他們打完人生最後美好的一仗;透過課程學習,讓學員更 了解安寧病房的意義,讓更多人可以發揮自身的功能,走入病房一起陪伴患者。 .

圖左 : 慈濟大學推廣中心團隊與司儀王緯華(右一)再細心討論一次今天的流程。[攝影者:許敏英]
圖右 : 學員用心專注聽周希諴醫師講課。[攝影者:許敏英]

圖左 : 學員李盈青在上完課程後,發願有一天可以參與安寧病房的志工。[攝影者:許敏英]
圖右 : 學員徐美蘭聽到周醫師談到末期病患,被插管是很痛苦,不猶想起她阿嬤五年前生病被插管的痛苦。[攝影者:許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