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大愛引航研討會 深入教育省思

大愛引航研討會 深入教育省思

E-mail 列印
國家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老師,一群退休老師為了這分「心希望」,2011年將在各地學校,舉辦一系列「大愛引航」研討會,4月9日來到第一站中 山聯絡處。

◎教育根源於家庭

最近幾年校園流傳著一個名詞「霸凌事件」,讓許多學者以及家長十分憂心,而少子化的台灣社會,讓父母們成了現代孝子,使得親子教育淪為有管無教,也令許多優秀老師,對於適 度的管教孩子卻步,無法全力展現為人師者的天職。

「霸凌事件」正是這股「有管無教」歪風下的產物,父母對於孩子的愛,由關愛到寵愛以至於溺愛,正在步步腐蝕著倫常教育的根本;現場近百位會眾,有志一同要為端正這股濁流, 注入大量清流。

教聯會王慧鈴老師,首先提出一個引思點:學生的問題「根源來自家庭,呈現在學校,惡化在社會。」孩子在學校犯錯,老師稍加管教,家長就會心疼孩子,甚至在孩子面前辱罵老師 或提告,為孩子撐腰。老師不知該如何管教,有良心的老師逐漸心涼,熱情轉為冷漠,成為漸凍人;傑出的教師選擇淡出,成為邊緣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尊師重道,在家是小霸王, 在學校就轉身變為小流氓。

慧鈴老師進一步提出,對於父母的管教方法,老師有一份調查,其實孩子們並不是反對父母的教導,而是反對父母教導的方法與態度;一昧的愛孩子,並不代表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有時一場親子衝突,可以因為教導的方法或態度改變,呈現不同的場景,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於「尊重」;人生不能缺少愛,父母的管教若沒有足夠「愛的存款」,打罵式的教育,只 有換來不滿的情緒;孩子被尊重才懂得如何愛人,當慧鈴老師提出幾個問題,請大家回答時,現場的會眾人人高舉同意: 1.現在的孩子被寵壞了 2.現在的孩子比較少做家事 3.孩子在公共場所會尊重成人

如何讓一切回歸生命中清淨智慧的愛,恐怕要透過深思,啟發每個人的善心,讓濁流化清流,才是未來家庭教育,最需要重建的一大部份。

許多媽媽更是對慧鈴老師,所提出的尊重教育有著深刻的省思,並且十分認同王老師所提的,「孩子並不是反對父母的管教,而是管教的方法以及態度。」

◎一次原諒 一次造福

懺悔是一種學習,也是自我成長的機會,懺悔不只是行為的改變,最重要發自內心的改正,著重在自我省思,我們要常常自我省思,升起慚己愧人之心。

教聯會張美瑛老師,對於「多一次原諒,就多造一次福。」帶來生命當中最深的領悟,「遇到境界時,能將我心比他心,進而升起原諒心、慈悲心,減少衝突和後悔,捨恨去仇。」在 先生急猝遭受到不平等的無常,老師選擇大愛的原諒,不讓痛更慟,生死皆自在;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能做一個輕易被人傷害的人。

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有這分大愛,這分善的傳遞,整個社會是會被感染的;美瑛老師又分享,因為這次的無常,有人還特別寫信給老師,因為聽到老師大無畏的原諒,一家人因 此放下多年的仇恨,重新團聚;因為他們都相信,原諒是給犯錯的人最好的禮物,也是一帖最佳的心藥,同時也釋放了每個人心中的恐懼與悲苦。

◎契機投教 歡喜逗教

主動付出是一分熱忱,被動則易於陷入情緒,老師在學校如何和孩子,架起愛與溝通的橋樑,繼而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辨別大是大非,身為師者是需要一分使 命感來推動。在現實與理想間的拔河,有教無類、做孩子不請之師,堅定那分為人師者該有的道德勇氣,實乃當今大社會應該用心,發大懺悔來檢討整個大環境,所缺乏的道德因子。

教聯會李瓊雲老師帶來的課題是:高中正值判逆青春期的孩子,「沒有使命的人生是沒有意義,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用對的方式做對的事情,老師分享如何用靜思語,改變 了自己,更改善了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

老師說:「現今的高等教育呈現膚淺化,老師們缺乏導正孩子們,提升道德勇氣的大智慧,而學孔孟,知廉恥的道德已不復見。」時時期許自己能以身教,做一個教育界的道德勇士, 「父母是孩子的模,當一篇文稿有錯誤時,想當然耳的是,回過頭去修正原稿,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也應該是為人父母,可以以言教、身教、境教去努力身體力行的。」

◎堅信初念 人心本善

中山國小范嘉芬老師,由於大愛媽媽的因緣,參加了今天「大愛引航」活動,深受感動,原來有一群退休老師,在教育界仍然默默地在付出;那分大捨無求的精神,讓身為師者的范老 師,深深的體悟慈悲的心路。

范老師說:「班上偶有所謂霸凌事件,我也會用一些方法來做規勸,但是多容易再重犯,最後可能就會請雙方家長來協同處理;但孩子們的情緒總會再被互相挑動,有時也會有一分無 力感。」

活動結束時,范老師分享了今天的心情:「以相信人性本善做堅持,提起自己心中那分對教育熱忱的中心思想,堅信孩子的善良,是可以運用更好的方法去做引導,啟發孩子的善念, 保護孩子的善心。」

◎反對接受 態度方法

整個活動包括知心相契進行中,討論最熱切的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在這個年代,世界災變頻傳,學者專家掀起一波醒思浪潮,從反對到接受,寬容與縱容,關愛與 溺愛,都在分寸之間拿捏,考驗住在地球村上的每一個人,而這一切都在靜思語:「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在感恩、尊重、愛」得到一個最好的答案。 .

圖左 : 家長上台分享,十分認同王老師所提的,「孩子並不是反對父母的管教,而是管教的方法以及態度。」[攝影者:吳麗琴]
圖右 : 中山國小范嘉芬老師〈坐中間者〉,分享了今天的心情:「以相信人性本善做堅持,提起自己心中那分對教育熱忱的中心思想,運用更好的方法去做引導。」[攝影者:吳麗琴]
圖 : 全體製作天燈,為311日本大地震受災民眾祈福。[攝影者:吳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