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大學生訪環保站 驚覺常製造垃圾

大學生訪環保站 驚覺常製造垃圾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吉隆坡精英大學先修班學生參訪增江環保教育站,從體驗做環保到響應素食,同學們不僅對環保開拓了視野,也發現自己的一個習慣都是在製造垃圾。這一段親身體驗,讓現 代的年輕學子有了不同的省思和覺悟。

吉隆坡精英大學先修班,報讀道德科的同學,透過慈青陪伴學姊甘彩瑩,向慈濟雪隆分會申請到增江環保教育站參訪。透過此次的參訪,這班同學完成了三個小時的服務計畫,並且對 慈濟環保人文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2011年4月3日,二十一位的先修班同學,早上八點前就已經聚集在精英大學的停車場。雖然並非選擇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但這群同學也響應節能減碳的呼籲,共車一同前往位於 吉隆坡北部的增江環保教育站。這趟環保之旅的協調楊思恩是先修班的同學,除了忙碌於點算出席率外,更要分配衆人的交通。

踏入增江環保教育站,迎接同學的是正在準備做早操的環保志工,爲一天的資源回收勞動暖身。身材高大的志工葉永興,擁有豐富的環保經驗,爲現場初次來到的同學,簡介環保站的 歷史功能。由於部分的同學從小就接受英語教育,因此楊思恩同學與精英大學慈青江其霖全程充當翻譯員。

辜佩玲是此次參訪團成員之一,也是精英大學的「V-gen」大使。2010年7月,慈青把「百蔬V族」帶入校園,而佩玲就是當時其中一位響應號召的同學。同年9月,慈青透 過校園中秋嘉年華,正式向大專生們宣導素食活動,而佩玲也發心到場支援。穿上志工背心,手拿勸素文宣品,走入喧鬧的人群中,只爲了多影響一人嘗試素食。

這趟先修班同學的環保站之旅,是由佩玲引線而促成。口操流利英語,卻自稱是英語初學者的志工黃秬程,帶領全體同學巡禮環保站。雖然早晨的陽光逐漸由暖變熱,但志工詳細又生 動的解說,讓大家把目光都專注在環保資源上,似乎忘了髮間流下的汗水。

如果沒有伸出雙手體驗資源回收的滋味,環保站之旅就如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第一組由慈青幹部其霖帶動,負責分類紙張。第二組則由其能陪伴,負責回收寶特瓶和鐵罐。由環保志 工發明的小小工具,如鐵罐壓和寶特瓶造孔器,都是加速工作、節省體力的利器。

第一次來到環保站的黃儀晶,綁著馬尾,臉頰上的汗水不斷滑落。頭低下,雙眼不斷注視地上。一手拿著環保志工創新的造孔器在每一個寶特瓶上刺穿小孔,一腳用力踩扁瓶子,把空 氣都擠壓出來。原來環保站是這樣新奇又好玩,儀晶覺得這一趟見學之旅大開眼界。

在儀晶旁的同學許康瑞倒是像個熟練的環保志工,只要落在他手裡的資源都很快地被分類與處理。來自巴生的康瑞已經累計了數年的環保經驗,原來之前常常跟著父母到臨近的慈濟環 保點幫忙,乘著志工卡車到住宅區回收資源是他最享受的任務。

努力回收再生資源,爲的就是減少垃圾量,保護這顆急急可危的藍色地球。可是,最快解決地球暖化,讓氣候平衡的方法是素食。當場更有十位同學聽了學姊的解說後,各認領了一張 「V族卡」,與衆多「百蔬V族」成員(V-generations)一齊邁進,完成一百萬餐蔬食的目標。

同學們都覺得環保站見學之行很不錯,有些同學在分類時會發現,原來我們平時都製造了那麼多垃圾,也丟棄了那麼多的垃圾。這一段親身體驗,的確讓現代的年輕學子有了不同的省 思和覺悟。

圖左 : 環保之旅協調楊思恩同學(左)不只確保同學順利來到環保站,還要爲不諧華語的同學充當翻譯員。[攝影者:陳運鴻]
圖右 : 吃素已不再是宗教課題,而是降低全球暖化最快的方法。第一次聽到「V-gen」,大家都充滿好奇。[攝影者:陳運鴻]

圖左 : 黃儀晶同學親身投入環保活動,灑下了比平日活動還要多的汗水。手中新奇好用的寶特瓶造孔器,不必彎下腰都能順利擠壓出瓶子內的空氣。[攝影者:陳運鴻]
圖右 : 慈青學長向同學們解說慈濟環保人文,希望大家明瞭環保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攝影者:陳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