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北區歷史溯源 回首已四十寒暑

北區歷史溯源 回首已四十寒暑

E-mail 列印
5月3日上午,在慈濟醫院台北分院的地下一樓,慈濟志工正準備著「慈濟四十五周年北區志業溯源展」的開展儀式,包括第四十號委員的薛黃釵(靜暉)、紀陳月雲(靜暘)等多位 資深慈濟志工陸續前來。

◎資深委員送祝福

才走進門口,連麗香迫不及待的從紙袋拿出一張相片,欣喜地笑著,邊轉頭招呼身邊的張益誠、駱純美等人,邊指著相片說:「你看,這是在新營交流道的休息站。」張益誠看著相片 回想當時的情景:「上人說,不要去打擾人家,我們不買東西,我們在外面。」 另一邊,林雅美翻著幾張泛黃的印刷紙張:「以前都有發這個啦!」「你看,這都是師父寫的字。」從壓箱寶中找到的,哪怕是一張張相片、一段文字,都勾起了無數的回憶,宛若時 空交疊,進入時光隧道。

北區歷史追溯到的源頭,1971年第一顆種子李水玉(靜銘)到花蓮開始慈濟因緣,回首至今恰恰好四十個年頭;而今天(5/3)到場的薛黃釵,委員號剛好也是四十號,讓現場 的人感到因緣真的是不可思議,也欣喜見到八十歲的薛黃釵身體健朗,滿頭銀髮,仍不改穿著高跟鞋的習慣。數位資深志工展場相見歡,為北區歷史溯源展開展送上溫馨與祝福。

◎展區規劃動線順

簡單隆重開展儀式,慈濟醫院台北分院院長趙有誠致詞祝福下,「慈濟四十五周年北區志業溯源展」正式開展。

北區歷史溯源展主題「行經之道」四個字,與眾人推著一部遊覽車的圖片,充份說明了慈濟四十五個年頭,一路走來蓽路藍縷、歷盡艱辛,才有今日的康莊大道。

展場陳列規劃是以時間軸為序,從慈濟緣起花蓮小木屋、竹筒歲月、心靈故鄉,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生無量到菩提林立,慈、悲、喜、捨的精神,一步一腳印的四大志業足跡,一一呈 現;北區發展的歷史,由早期委員緊緊跟隨著證嚴上人,見證行經「知」道,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真實之路。展區的布置典雅,燈光柔和,空間感十足,動線規劃順暢;駐足其 間,彷彿進入時空迴廊,每一幅圖文牽引著參訪者回到過去。

◎師父教誨智慧深

隨著導覽紀靜暘和林雅美等人走到1979年北區委員開始分組發展,,談起早期跟隨證嚴上人身邊,領受教誨的趣事。林雅美曾經請教上人要如何辦好活動,上人提醒她:辦活動要 做到「歡天喜地」,活動只有一天,做人卻是一生。

當時的林雅美不太了解,上人進一步說明,「歡天」就是讓資深者高興;「喜地」是後進者也很歡喜。這番話讓林雅美體會到,在辦活動的過程,就是要跟人家結好緣。活動並不重 要,過程最重要,過程是修行做人的開始。

兩個人的對話幽默,參訪者一路跟著聽,不時傳出笑聲與掌聲。其中,紀靜暘將默默做事情的人比喻為種花,她將種子種下去,辛勤耕耘,一定會開花;不做事只享受成果的人,就像 捧花,把花剪一剪、插一插,這盆花很美,但是不知道種子要如何種,這盆花也會謝。

聽了這樣的談話,黃秋良覺得,原來一個捧花的人,跟種花的人就是不一樣,他說:「這樣的智慧,真的是小故事、大道理。」

◎四十縮影一生無量

慈濟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歷史小組,以將近三年的時間,從社區收集資料,彙整珍貴的文史與相片,以年表記事的方式製作海報展出。

慈濟志工駱純美表示,期待透過北區溯源的開展,從資深委員的分享,見證慈濟在北區的四十年歷史。對新進的慈濟人而言,可以追隨資深委員的菩薩腳印,更具傳承靜思法脈、弘揚 慈濟宗門的意義。

對慈濟長達四十五年的歷史來說,北區的歷史從李水玉(靜銘)這第一顆種子,在台北三重落腳,慈濟在台北得以生根萌芽,除了靜銘以外,靜鈺、靜鴻、靜暉皆為開路先鋒。在草創 時期,資深委員們佛心師志,不畏辛勞,將坎坷的石子路鋪成康莊大道,這樣的精神值得後進者學習。

從海報中見到,1979年北區委員組分為四組,1981年開始陸續增加,到1990年增加了第十五到第二十一組,1992年再增加第二十二到第三十組,接著落實社區理念, 深耕社區淨化人心,一路的發展這一群組、隊長功不可沒。

慈誠隊的前身稱為「保全組」,是因應慈濟護專開學典禮的因緣,男眾自行組織的服務隊伍,發展成今日護法金鋼的「慈誠隊」,從1989年「保全組」開始,「懿德母姊會」、 「活動組」、「訪視組」、「兒童班」、「教聯會」、「慈警會」等等的功能組織,隨著不同的因緣而產生。

◎堅定道心承先啟後

來到慈濟大家庭已有十六年的黃秋良,感受到現場幾位資深委員的典範氣質,堅定地表示,自己很資淺,但是緊緊跟隨上人的心,一點也沒有退轉。每當遇到境界的考驗,他總是把煩 惱當垃圾放水流,把上人的智慧法語放心頭。

黃秋良說著對自己的期許:「資深者的智慧值得我們吸收、再傳承,發揚光大,承先啟後的工作,是未來應該要做的。」

北區四十年資深的慈濟志工精進自度己度,四十年的歲月豈能在短短三年全部蒐集說完道盡,負責北區歷史小組的志工林如萍表示,透過這一次的展出籌畫,才知道不足之處,也更能 夠清楚了解記錄歷史的重要,過去四十年我們沒有參予,但是透過口述歷史、社區道場溯源,「歷史」就像一盞明燈,提燈照路指引迷茫眾生「行經之道」。

歷史溯源展是無聲說法,歷史的足跡是經驗與傳承,台北慈濟醫院地下一樓的慈濟北區歷史溯源展,展期由今日(5/3)開始,將帶領大家跨越北區四十年。 .

圖左 : 慈濟資深志工連麗香從紙袋拿出一張相片,與張益誠看著相片,說著當時拍這張相片的情景。[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今天(5/3)到場的薛黃釵(中),委員號四十,現場的慈濟人感到巧合之外,也欣喜見到八十歲的薛黃釵依舊健朗。[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左 : 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駱純美為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導覽。[攝影者:陳李少民]
圖右 : 林雅美翻著幾張泛黃的印刷紙張,說:「你看,這都是師父寫的字。」[攝影者:陳李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