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初次邂逅 逐步理序--高雄區第一次《水懺》演繹共修

初次邂逅 逐步理序--高雄區第一次《水懺》演繹共修

E-mail 列印
高雄區入經藏演繹第一次大共修,在慈濟四十五週年慶時分,於高雄靜思堂舉行。由於高雄區參與經藏演繹人數有兩千多人,本次共修是依據八月六日演出的次序,將其區分成第一場 和第二場兩個場次,並分別於上午和下午齊聚共修。

◎模擬水懺場景 初次演繹共修

依循今年八月在高雄巨蛋表演的甲乙丙丁四個面向方位,每一場次再以兩面一組(甲面和丙面、乙面和丁面)之模式,分成兩個梯次,亦即兩個不同的共修時段。每一梯次,則分別於 講經堂和國議廳(或和敬廳),同步輪流舉行手語和妙音共修、以及法益分享。

為了熟悉高雄巨蛋的內部設計,莊嚴的講經堂西北一隅,業已搭建了一座四分之一的圓形舞臺。臺上階梯循循而升,臺下地板圈圈漣漪,不論平面直觀或是倚欄俯視,整個的經藏表演 區域,類皆呈現出一幅動態柔和之美。

無論是屬於甲乙丙丁四個面向的任何一方,皆可在這四分之一的舞臺場景中融入。場景雖然同一,方位卻有不同,暫拋當天表演的面向,在短暫的排練時間中,首先必須站穩自己足下 的境地。由於是第一次由小型社區移入中型場地,雖然在社區演練理應流暢,但此時此刻卻呈現出有點雜亂的景象。

◎由各社區初發 在講經堂幻化

來自三民博愛和氣的程信誠師兄(本正)和林春足師姊(明謐)是一對同修,蔡孟勳師姊(明孟)則是人文真善美志工,都參與了第一次高雄區經藏演繹共修。在今天第一場次的手語 和妙音共修活動中,他們都感覺場面有些混亂,且有點不知所措的感受。

程信誠師兄說,他們在社區中,每週都有兩次的共修,平常人數少,謀合快且很容易協調。今天則是聚集四分之一的入經藏菩薩,則有間斷、停頓現象發生。因此他認為,回社區之 後,共修的次數一定要增加。

林春足師姊說,她與師兄一起入經藏,可以同進同出,她認為今天大共修與社區不同,在社區中比較自然,而今天的心情則較為起伏。平常在社區走位,大家表現都不錯,今天就有點 混亂,定位也還要再加強。

人文真善美平素都在記錄他人,蔡孟勳師姊今日則角色互易,不僅入經藏也接受訪問。她說,在這次共修中,她時時提醒自己腳步不能錯,因此內心有點緊張,甚至有時也會忘記;她 認為,以前造過殺業、惡業,所以要特別利用這次入經藏的機緣,以大懺悔之心,懺悔過去的所有惡業。

而來自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的廖官瑄,是一位慈青,母親是臺中的慈濟委員。她受母親的鼓勵,因此邀約幾位同學一起入經藏,她說,原本僅是認為這是一份好因緣,沒想到過程的挑 戰比預期的還多。她認為,讀書和共修並不衝突。為了要參與每週一次的共修,所以她每天必須加緊將功課顧好,以便儘量挪出時間,參加社區共修和其他的彩排活動,所以她也能很 快地進入情況。

◎逐步理序 逐步漸進

因緣雖然不同,入法之心則一。把握著這一次難得的因緣,深切懺悔過去曾經的罪業,洗滌新垢,從新開始,未來將會更加圓融與圓滿。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從無到有,從社區到靜思 堂,逐步擴大,逐漸轉化,這是發展必經的過程,也是一項生命幻化的奇蹟。

高雄區的經藏演繹,往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不熟悉中修正,在智慧中創新,終究理想與現實總有落差,彌平了視野的參差,一切將更趨完美。第一步業已踏出,未來的路將會更加 寬敞。

從社區的「點」,到靜思堂的四分之一「面」,往後還要走入高雄巨蛋的大「圓」。一個善念、讓菩薩齊聚「慈濟」;一份堅持,讓心靈融入《水懺》。法譬如水,圈圈漣漪,期盼於 夜闌長空燦爛中,體會「靜寂法界充滿」之意境;在銀河繁星點點裡,了悟「一性圓明自然」之真諦! .

圖左 : 講經堂西北一隅,業已搭建了一座四分之一的圓形舞臺。師兄師姊各就定位,隨著司儀的叮嚀,一遍一遍地練習手勢及轉身與行進默契。[攝影者:洪廣芳]
圖右 : 人文真善美平素都在記錄他人,蔡孟勳師姊(圖左)今日角色互易,不僅入經藏也接受訪問。[攝影者:洪廣芳]

圖左 : 靜思書軒外陳列的露天休息座椅處處可見精進的菩薩把握時間勤練手語姿勢。[攝影者:洪廣芳]
圖右 : 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的慈青廖官瑄同學(綁辮子),把握好因緣,在安排好課業進度又不影響功課的情況下,積極且不懈怠的參與經藏演繹的各個共修。[攝影者:洪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