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香港首次《水懺》共修 志工懺除壞脾氣

香港首次《水懺》共修 志工懺除壞脾氣

E-mail 列印
「在慈濟就笑咪咪,回到家就對家人發脾氣。忘了擦慈濟面霜、喝四神湯的那一刻,我已經不是慈濟人了……」一個平日的晚上,慈濟香港分會靜思堂燈火明亮,五十五位慈濟人聚集 一堂,共修《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一位與會的師姊道出了心中的懺悔。

慈濟今年四十五週年慶,上人推動「大懺悔」,香港慈濟人跟隨著本會的腳步,積極的籌備下,終於在4月28日舉行了第一場的水懺共修讀書會。往後在每個月第二及第四個星期四 的晚上,志工都會齊聚靜思堂共修水懺,期許做到上人的叮嚀──入《水懺》是讓自我的菩提種子萌芽,藉由法以開拓自我。

首次的《水懺》讀書會由李麟泰師兄導讀及做重點分享。為了讓與會者更容易深入經藏,將水懺講記入法入心,李師兄以簡報方式,簡單介紹《水懺》的因緣、經論的序分、正宗分及 流通分,並分享章節的重點。

席間看到陳明麗師姊的身影,時常謙虛地稱自己為「學生」的明麗師姊,今天又來上課了。雖患有肝硬化,醫生叮嚀她要多休息,不可過勞,明麗師姊仍精進於菩薩道上。除了積極參 與分會及社區活動,更是社區《衲履足跡》讀書會的導讀人。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各種研習、培訓、閱讀分享會等的精進活動,亦都看見她專心聆聽、不斷做筆記,是一 位值得學習的人品典範。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導讀結束後,李師兄留下了一個課題:為何懺悔後還要發願及迴向?大家圍起小圈圈開始討論。

劉松蓮師姊當眾懺悔,未能及時將《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運抵香港,造成大家的不便;顏彩雲師姊則分享,透過上人的法,察覺到結好緣的重要;簡淑英師姊懺悔自己在昨 天的活動,未能將用餐的人數告知負責的師姊,讓對方起煩惱;黃春厘師姊感恩師兄、師姊經常口說好話,讚歎她在香積的付出,讓她能夠越做越好……。發露懺悔需要勇氣,在《水 懺》的洗滌及法親的鼓勵下,大家也紛紛說出了心中的懺悔及感想。

王純純師姊分享,在參加讀書會前,已閱讀《慈悲三昧水懺》兩次,並盡量在每天早上九點按時收看上人的《靜思晨語》。為什麼還會來參加讀書會?因為覺得自己淺顯的把書看完, 有點抓不到重點,透過李師兄將重點分析,回家再複習時,相信更加入心,繼而付出行動,將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純純師姊還在會上懺悔,自己這兩年在慈濟都做的很開心,但回到家就經常對家人發脾氣、容易起比較心,將箭頭全部指向家人。透過《水懺》,讓她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改善的地 方,深感法入心的重要。

彭敬祥師兄分享,終於知道抱著「自己什麼都很好」這樣的想法,就是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品質管理的彭師兄,平常在工作時表情嚴肅,會不斷要求對方。而在自己「理直氣壯」的聲 色下,經常讓對方起反感,露出不悅之色。彭師兄期許自己日後要注意聲色,理直要氣和。

彭師兄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分享「心想好意」的重要。在一位親人患病時,師兄曾經生起「希望對方早點去會比較好」的念頭。現在這位親人已不在,師兄也曾到他的墳前懺悔,卻 一直不能忘懷自己有過那樣的心念,深感懺悔。彭師兄以此提醒大家、提醒自己,要時時生好念,不要再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共修是啟發善念、發露懺悔,而從水懺讀書會中汲取佛法智慧,洗心懺悔、自淨淨他。兩個小時的共修讀書會,在虔誠祈禱的歌聲中結束。眾人的臉上,多了一分的柔和、一份的謙 卑。

圖左 : 香港慈濟人跟隨著本會的腳步,積極的籌備下,終於在4月28日舉行了第一場的水懺共修讀書會。[攝影者:潘翠微]
圖右 : 發露懺悔需要勇氣,在《慈悲三昧水懺》的洗滌及法親的鼓勵下,大家也紛紛說出了心中的懺悔及感想。[攝影者:潘翠微]

圖左 : 「為何懺悔後還要發願及迴向?」大家圍起小圈圈開始討論。[攝影者:潘翠微]
圖右 : 水懺讀書會由李麟泰師兄導讀及做重點分享。[攝影者:潘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