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口出直言 傷害家人失和氣

口出直言 傷害家人失和氣

E-mail 列印
在社區擔任手語教學的陳秋蓮,慈濟歌曲一響起,她那柔柔的手,比起手語來總能將歌詞中的意境生動的詮釋,讓人體會慈濟人文的柔軟。但說起話來她卻直言快口,不懂體會別人的 感受。

◎直言直語 不善修潤

2010年婆婆因脊椎開刀,無法提重物,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料,出院後,秋蓮將婆婆接來同住,婆婆體恤她每天工作需到學校煮八、九十人份的營養午餐,便幫忙準備家中的晚 餐。一日,秋蓮下班時看到婆婆煮很多的菜,便隨口說:「媽媽,只有我們三人吃晚餐,不要煮這麼多,吃不完,倒掉很浪費。」當時沒有考慮到婆婆的感受,直言直語的陳秋蓮一句 無心之語,卻讓婆婆很受傷。

「我才來跟您們住五天,妳就嫌我浪費」婆婆心中很不能諒解媳婦這種言語的對待,此後也不再幫忙秋蓮煮晚餐,婆媳之間產生了芥蒂,有時秋蓮故意找話題想跟婆婆互動,但婆婆總 是不回應,婆媳相處短短四十六天,婆婆決定搬回社子老家。陳秋蓮傷心的自問「我不知自己那裏做錯了,做媳婦該做的我都有做到,難道這句話我有說錯的嗎?」懊惱自已沒能順婆 婆的心。

有一天,許久未互動的婆婆打電話給秋蓮說:「我人很不舒服。」秋蓮馬上回應婆婆說:「媽媽,我現在開車帶您去看醫生。」連續兩天帶婆婆看病,她積極用心讓老人家起歡喜心, 不再對她冷漠,也感恩婆婆讓她有孝順的機會,解開婆媳之間的芥蒂。

◎瞋怒之性 瀰漫家中

陳秋蓮生長在屏東的農村,家境困苦,品學兼優的她,在家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全家的經濟來源全靠大哥一人;不幸,就在秋蓮國中三年級時,大哥意外往生,全家陷入的愁雲慘 霧中。此時,她不忍看到父母親為了全家人的生活整日眉頭深鎖。當時已考上五專的陳秋蓮,對爸爸、媽媽說:「我要幫忙賺錢養家。」心想,既然無法繼續升學就要學習一技之長, 她獨自一人來到台北學做美髮。每個月的薪水,秋蓮只留二、三千元的生活費,其餘全部寄回屏東貼補家用,為了節省車費,她二、三個月才能回屏東探視爸爸媽媽。

1990年秋蓮與做事認真又細心的先生論起婚嫁,媽媽雖然很捨不得乖巧的女兒這麼快要離開身邊,但還是給予滿滿的祝福,媽媽殷殷的叮嚀「一個女人要維持一個家庭很不容易, 凡事要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

婚後先生轉行做鐵工業,因為工作環境,染上的喝酒及出口三字經(粗話)的惡習,在先生的眼裡朋友比較重要,每月只負責把錢交給她,從未體會妻子的感受,脾氣暴躁的先生,看 人不順眼時,就會向她大小聲,時間久了,使得原本性情溫和的秋蓮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

對先生內心有了瞋怒,秋蓮也常對小孩發脾氣,她總是以分數來評斷孩子的成績,未達到她的要求,就會破口大罵。不想讓小孩像爸爸一樣的暴躁個性,但自己也未改變愛發脾氣的習 慣,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家中的氣氛常常瀰漫著火藥味。

就在秋蓮苦思如何改善親子間關係時,大兒子的老師邀約秋蓮參加慈濟親子班,成為班媽媽後,因為感覺慈濟這個團體很不一樣,她便主動與慈濟接觸並開始募會員收公德款,先生週 遭的朋友全部成為她的會員,而志工生活也讓她找到生活重心。上人說:「一丈以內是丈夫、一丈以外就馬馬虎虎。」先生對她大小聲,她學習沉默以對,不在惡言相向。

自三月份起,秋蓮發願茹素入經藏,讀了《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書籍後,一再反觀自己過去的種種,懺悔自己說話總是直來直往,不懂得圓融,暴躁的脾氣常傷害到人而不 自覺,還滿腹的大道理。茹素後她的改變,先生看到了,也開始改變對她的口出惡語態度,讓陳秋蓮更加警惕要謹言慎行,把日常生活的種種行為舉止,都當成是修行和學習。 .

圖左 : 整齊一致的手勢,展現法味十足的道氣。[攝影者:蔡宗發]
圖右 : 志工陳秋蓮(著八正道閉眼睛者)知道要謹言慎行,才不會無心的傷害身旁的人。[攝影者:陳信和]

圖左 : 板橋園區的精進共修,讓大家在彼此配合中更為完美。[攝影者:歐正雄]
圖右 : C組妙手陳秋蓮(右前二著黑衣服者)柔柔的手,比起手語來總能將歌詞中的意境生動的詮釋。[攝影者:陳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