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十六歲踏入慈濟 是她的第二個家

十六歲踏入慈濟 是她的第二個家

E-mail 列印
2011年7月初,北護二技應屆畢業慈青幹部陳盈如,正欲出發到花蓮參加心靈成長營,卻接到父親出車禍的消息;由台中到高雄工作,準備參加同學會的陳爸爸本身有高血壓,因 天氣炎熱,導致血管破裂而車禍。

盈如竟然感恩道:「父親因緣俱足,撞到的二位都是與慈濟有緣人;第一位是慈濟委員,僅賠賞損失沒有追究;第二位撞到婦產科診所醫生。醫生發現肇事者身體有異樣,趕緊帶他到 醫院掛急診,並請護理人員幫他檢查;巧合的是,這位護理人員也是入經藏成員。」

◎十六歲踏入慈濟

陳盈如就讀台中護專時,好友是慈青社社長,邀她參加慈青活動。五專畢業到北護二技就讀,即延續慈青情緣。去年寒假回精舍參加薪傳營隊,上人感冒身體不適,仍向學員開示,盈 如非常感動,觸動向上承擔的勇氣。

薪傳營的時候,呂慈悅到營隊宣導經藏演繹,她想即將畢業了,難得機緣要試試看。三月開始演繹集訓,她說:「很幸運的是三月份實習結束,正好接著演繹共修,還可以應付。」

比較忙碌的是五月份,有慈青週以及各項活動,她較難以分身。另外,經藏集訓期間正巧要畢業考,她不知如何向父母解釋經藏演繹的活動,曾經起了退轉不想參加。

「不過因為『我們家』的幹部很合作,彼此相互體諒分擔工作,及學長的鼓勵才定下心來。」言談中,盈如一直提「我們家」,她把北護慈青社當成溫馨的家。

畢業在即,她很珍惜慈青社的任務。七月,最後一次以慈青身分,回花蓮參加心靈成長營。 「承擔幹部壓力很大、很煩惱;但是回去後,好像一杯水被倒空,再換一杯清淨水一般, 再從新開始。」承擔慈青活動組的盈如,說話條理分明,頗有大將之風。

◎慈濟是她的第二個家

盈如接到父親車禍訊息,隨即擱下營隊事宜,到高雄探望父親的時候,很擔心無法回花蓮參加營隊,當下她祈願:「這是我最後一次以慈青身分參加營隊,我真的很想回去……」

「母親到高雄照顧父親,得知照顧父親的護理人員與我練的是一樣的。」原本陳媽媽不是很贊同她入經藏、茹素等。不可思議的因緣,讓盈如母親不再持反對意見,且督促著她趕緊回 花蓮報到。回花蓮途中,心中仍掛念著在加護病房的父親,到了花蓮營隊見到法親家人,她說:「我的心就定下來了。」

參加經藏演繹,無疑是替父親狀況加持。還有演繹團隊的祝福,如今盈如父親已漸康復,只有右眼睛視力模糊、走路不穩,車禍前的記憶仍在。父親車禍事件,讓她體會因緣果報。有 位學姊曾經告訴她:「當業力來時歡喜接受,業力可以打八折。」她將此句話跟媽媽分享。

「父親以前抽菸、吃檳榔、作息不正常導致現在的結果。媽媽也認為是我們在做好事,才會遇到這麼多貴人。我才有再孝順的機會。」

「意亂情迷惹過錯」是她感觸最深的一句經文。一念心很重要,當你的心念轉向負面的時候,看任何事情都是負向的。有句話人們常說:當一面窗關起來的時候,上帝為幫你開另一扇 窗;但是你要自己找到那一面窗,要主動不要放棄。「凡事以歡喜心、感恩心面對,自然能迎刃而解。」盈如為訪談做結語。

擔任慈青幹部的時候,她已茹素;父親事件後,更堅定茹素意念,母親也全力配合。經藏演繹結束,她將進入台北慈院服務。十六歲即踏入慈濟,慈濟人文已深固心靈,慈濟永遠是她 的第二個家。

.

圖左 : 北護二技應屆畢業慈青幹部陳盈如,隨著石牌演繹團隊,到板橋志業園區參加集訓。[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 陳盈如(右二)就讀台中護專時,好友是慈青社社長,邀她參加慈青活動。五專畢業到北護二技就讀,即延續慈青情緣。[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 擔任慈青幹部的時候,陳盈如(右三)已茹素;父親事件後,更堅定茹素意念,母親也全力配合。[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 板橋園區進行二日集訓課程。[攝影者:蕭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