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非洲 非洲 驚聞居民輕生 志工逐戶關懷

驚聞居民輕生 志工逐戶關懷

E-mail 列印
曼蕊(Mamre)小鎮位處南非開普敦外圍偏遠地區,居民生活清苦、人心樸實。2007年至今,慈濟人足跡遍及鄰里,培養出一分親人般的情感,每當慈濟車隊在社區內駛過, 村民總會駐足招手示意。

2010年4月,社區內第二所愛心廚房成立,以長者及幼童為供食對象。發起愛心廚房的四位熱心婦女(Johanna、Magda、Sofia、Noeline Humpreys,她們認同慈濟愛與善的理念,現已成為著灰色志工服的慈濟本土志工),憑著微薄的存款與四處募集物資,勉強維持一週兩次的供食。2011年年初,經慈濟本 土志工麗緹紗(Litisha)引介後,開普敦慈濟志工開始關懷訪視,並於3月份起,定期提供愛心廚房一週兩天的食材,同時和居民們談慈濟、說環保,鼓勵大家拾起勇氣、學 習付出。

5月底關懷愛心廚房時,本土志工瑪荷妲(Magda)轉達了一件不幸的消息。一位長期接受供食的居民,因為不堪長期失業,無力提供好的生活條件給孩子,在自責與缺乏關注 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兩週後才尋獲遺體。告別式上,意外的來了很多村民,大家除了同情與不捨,還有不勝唏噓。因為彼此的處境相近,是否還有人會因為無法承受生命的磨難, 而選擇放棄生命?

慈濟人感嘆脆弱的心靈渴望被守護,儘管曼蕊小鎮在過去兩年都舉辦過慈濟大型冬令發放,但還是透過愛心廚房志工協助,安排拜訪十五個弱勢貧困家庭。    多日寒風驟雨下,6月20日天氣難得的回溫,慈濟志工及本土志工共十六人,早早來到曼蕊小鎮社區的愛心廚房集合;幾位本土志工雖然常關懷社區內鄉民,卻未曾參與過慈濟的居 家訪視,行前叮嚀顯得更重要。

溫煦的陽光下,志工們分成兩組,帶著裝滿物資的環保袋與毛毯,向照顧戶噓寒問暖。發現大部分的家庭,都有生育過多,長期失業與慢性病的問題,加上衛教觀念不足,生育年齡過 早,三代同堂的家庭裡,祖孫相差不過三十幾歲,且普遍由女性獨撐家計。其中一位才三十六歲的祖母莉薇娜(Livena Vigeland)四年來受關節炎所苦,疼痛劇烈 時,只能靠藥物入眠短暫紓緩;為了志工們的來訪,她忍著痛楚不服藥,希望能保持清醒。看著莉薇娜深索的眉頭,想必相當難受。

另一位希娜奶奶(Siena Solomans)一週前意外失去長女。原本上個月才歡喜產下一子的長女,生下老二時,醫生即提醒不宜再孕,但不以為意又懷了老三,卻在產 後三週猝死,留下才滿月的小兒子。當志工們詢問寶寶的養育問題時,希娜奶奶靠在志工肩上哭泣,令人鼻酸。所幸,希娜奶奶的二女兒有一位三歲孩子尚未斷奶,可以哺育姊姊留下 的嬰兒,一條小生命才得以平安健康得延續下去。志工心疼才落地的他,馬上沒了親娘的疼愛,這遺憾要用多少愛才能撫平!

回程中,師兄見一戶民宅前,一位截肢的中年男士拄著拐杖,忙著整理一地的木塊,基於憐憫,請師姊上前致意。原來這位麥克(Michael Van Harte)先生不幸在 一場車禍後生病並且失去左腳,從此只能仰賴家人照顧。靠著太太微薄收入與政府的殘障津貼,無法提供一家六口的生活所需。強烈的自尊心,讓他從沒想過要到愛心廚房索食,卻也 讓他找到另一個生命出口。行有餘力時,就到山上砍伐樹幹,再請鄰居拖回自家前院,兩人合力劈成大小適中的木塊,裝入袋中販售,雖然收入有限,卻能不仰賴旁人救濟。

平凡的小鎮,蘊藏著一部部的經藏。透過這群示現苦相的菩薩,讓慈濟志工領悟「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學習適應克服困難,轉苦為樂。在攬鏡自省時,驚覺豐衣足食的日子不再 只是平凡無奇,而是上天的恩賜。

誠如本土志工喬恩娜(Johanna Favilli)與瑪荷妲(Magda)分享:我們總是只看人的外表、房子的外觀,直到進到屋裡,才能清楚問題所在,也因為透過別人 的不足與苦處,看到自己過去對生活的埋怨與怒氣,是多麼的愚癡!

圖左 : 三十六歲的祖母莉薇娜(Livena Vigeland)四年來受關節炎所苦,疼痛劇烈時,只能靠藥物入眠短暫紓緩。圖為志工家訪,關心她的病情。[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 麥克(Michael Van Harte)先生不幸在一場車禍後生病並且失去左腳,從此只能仰賴家人照顧。行有餘力時就到山上砍乏樹幹,再請鄰居拖回自家前院,兩人合力劈成大小適中的木塊,裝入袋中販售,雖然收入有限,卻能不仰賴旁人救濟。[攝影者:林佳蓁]

圖左 : 慈濟志工感恩經常來愛心廚房幫忙的居家關懷戶。[攝影者:林佳蓁]
圖右 : 本土志工、華人志工不分你我,在6月20日進行居家訪視,關心當地貧苦的居民。[攝影者:林佳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