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東大園區讀書會 進入電子書導讀化

東大園區讀書會 進入電子書導讀化

E-mail 列印


東大讀書會從1998年開始,當時東大園區尚未啟用,在中工共修處成立。成立時有附近的佛堂師父、天主教的教徒共襄盛舉。成立讀書會的目的就是希望將上人的法入心,法親 透過讀書會產生凝聚力。

◎東大讀書會緣起

吳秋麟師兄1998年加入慈濟,詹玉英師姊請他帶領讀書會,開始只有五至七人,甚至三人或四人,當時研讀《無量義經 》。最後只剩三人,但仍堅持不放棄 ,只要讀書會在, 一定可以接引有心想了解慈濟的人。

共修處搬遷到東大園區,詹玉英仍堅持要成立讀書會,她認為,唯有讓大家法入心,了解上人的思想及慈濟法脈,才能讓大家做得歡喜又甘願。因而,她陪伴吳秋麟規畫讀書會動向 ,並鼓勵組員參與。當時參加人數最多僅有十多餘人,到最後只剩下方麗紅師姊一人,夫妻倆也沒有放棄讀書會。

曾經承擔讀書會的周秀鳳師姊,是彰化高商國文老師退休,為讀書會奉獻心力。她的師兄陳志成記者從中國時報退休,熱心協助慈濟,2008年2月主講「幸福文字塑身班」, 2009年9月分享「災難新聞採訪寫作」,2010年3月在讀書會導讀《台灣慈善四百年》,2011年1月受證榮董。

2007年第三季,邀請北區慈濟人許睿祥來台中,台北讀書會的導讀群,在東大園區帶過一整天的「讀書會種子精進課程」,主旨是如何帶領讀書會,當時有六、七十人參加;並且 安排北區桂英師姊,到東大園區帶領讀書會三個月,受到北區慈濟人的支援和祝褔,逐漸形成了東大園區讀書會的氛圍和風格。

◎東大讀書會推動沿革

2009年以來,第一週研讀《證嚴上人思想體系》,第三週研讀《衲履足跡》,為了吸引志工們參加,負責讀書會的吳秋麟,他絞盡腦汁,用心規劃導讀內容,每一次兩小時的讀書 會,他要用七倍的時間去準備,好幾次讀書會的分享記錄,公開在慈濟大藏經。也有別區的慈濟人來東大交流,吳秋麟也常常受邀到各社區分享讀書會經驗。

2011年,慈濟45週年推動「一生無量」、「入經藏」的活動,原先每月兩次的讀書會,原本第一週研讀《證嚴上人思想體系》,第三週研讀《衲履足跡》,從三月份開始,變更 為每週一次,帶動志工研讀《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上、中、下三冊,每次分別有四位志工導讀、分享,原有第三週研讀《衲履足跡》仍維持不變。

嚴世川師兄認為,這兩年多讀書會的規劃很適切,有分工參與導讀的責任感,又讓志工分享、交流、不呆板;自從東大園區成立以後,讀書會已成為東大活動的傳統項目之一。而慈濟 志工不懈怠、更加精進學習,將證嚴上人的悲願行落實生活中!

◎讀書會特色

讀書會的特色就是「親和力」和「草根性」,每次讀書會都可看到這樣的氛圍,年齡層從二十歲到八十歲。今年(2011),在吳秋麟努力的帶動下,讀書會已經是用「電子書導讀 化」,這是最大的特色。

在讀書會,看到原本精神狀況不是很好的人,漸漸的情緒變穩、表達能力變好,更會切入重點;有人一段時間沒來,在家胡思亂想,心情浮躁,重回讀書會之後,心安定下來。

方麗紅師姊健檢時發現得到癌症,化療期間在病房靠著上人的衲履足跡,幫助她度過最痛苦的化療煎熬。

翁敏次和廖幸枝夫妻,幾乎每次都參加,非常精進,今年(2011),西屯又成立新的讀書會,他們夫妻不因換地方而休息,仍參加。廖幸枝表示,小時候家境窮,無法繼續升學, 現在有機會讀書,應該把握。

林文秀、李明芳師姊,開始要分享時,擔心掌握不到重點,經過一段時間的滋潤、內化、去習氣,現在都可以上台分享。可見得在慈濟道上精進,汲取證嚴上人法水,是多麼重要!

家住在大甲鄉下的劉靜勳師姊,每次參加讀書會,開車需耗時約五十分,仍不受影響。經讀書會薰陶,法喜充滿,今年三月參加社區志工培訓,也加入《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自稱非 常幸運,一加入慈濟就能參與四十五週年重要活動;她覺得吳秋麟師兄用心把讀書會帶得很好,加上師兄師姊分享時,有很多人生智慧,感到非常喜歡!

.

圖左 : 東大讀書會從1998年開始,延續至今仍持續。[攝影者:蔡文脩 ]
圖右 : 管連修師兄(左),非常精進,出席讀書會。[攝影者:蔡文脩 ]

圖左 : 莊玉玲師姊,用心看電子書導讀內容。[攝影者: 管連修]
圖右 : 李春甫師兄,專心聽導讀並劃重點。[攝影者: 管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