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新馬教育尋根圓緣 發願讓親師生同聞法益

新馬教育尋根圓緣 發願讓親師生同聞法益

E-mail 列印
由台北到花蓮,從2009年12月7日起連續五天的新馬教育尋根活動,今日(12/11)邁入圓緣。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十二位學員依序上台分享幾日來的心得。有老師發願把靜思語翻成當地語言以利教學,也有老師不再抱怨孩子不好教,大家都希望回去要趕快將這些愛、學習成果,化為行動,在教育上發揮良能。

新加坡林麗卿老師說:「兒童班已十多年了,不免遇到瓶頸,幸好有馬六甲的家人來幫忙,讓我們感受到慈濟人滿滿的愛。」[攝影者:張進和]
時序進入冬節,然而由台北到花蓮,幾天來氣候持續回溫,從2009年12月7日起連續五天的新馬教育尋根活動,今日(2009/12/11)邁入圓緣。

在志工早會連線後,緊接著德慈師父「講古時間」,回首四十多年前慈濟路篳路藍縷、酸甜苦辣的過程,令人人感動,學員們專注傾聽。德慈師父感恩大家承擔教育的神聖工作,讓國 家、社會、家庭有希望,讓上人安心,並期勉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需要大家共同來成就。

◎發願學大捨精神

最後一堂課,則邀請花蓮慈濟醫院整型外科孫宗伯醫師談無語良師的大捨之愛,從分享中,令人讚佩他以專業醫生的經驗,結合了體悟佛法的奧妙道理。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昔加末的張惠婉,感動於醫學和佛學的結合,以及大體老師的奉獻。「馬來西亞的好學生都想念醫科,我希望學生不要向錢看,要懂得感恩,因為醫生的工作是神 聖、具有人文的。」

馬來西亞麻坡的林麗娜認為,人死後的驅體是空殼,能發揮生命良能,是大捨的精神,生命到了最後的那一刻,才是休止符,她也希望能發這樣的願。

馬六甲的楊竹雁說,從影片中瞭解「動錯一刀」的影響,不好的醫師會讓病人很辛苦,在她們的國家,醫院設備不完善,缺乏醫師,一個醫師服務一千個病人。如果自己孩子或學生想 讀醫科,她會鼓勵來台灣求學。

◎翻譯靜思語以利教學

十點,在花蓮靜思堂國議廳,馬來西亞學員以「老師心、菩薩心」手語,為圓緣活動揭開序幕,接著十二位學員依序上台分享幾日來的心得。

來自吉隆坡的鄭素麗,從觀看大愛台而了解慈濟,感動而加入慈濟。在當地參與訪視、讀書會、靜思語觀摩營隊等活動,雖然忙碌卻忙得很快樂、很充實。雖然進慈濟才一年多,但已 錯過很多活動,她引用靜思語:「有心的人找方法,無心的人找藉口。」要「化感動為行動」加緊跟隨上人的腳步。

「兒童班已十多年了,不免遇到瓶頸,幸好有馬六甲的家人來幫忙,讓我們感受到慈濟人滿滿的愛。」慈濟人之間法親之愛,感動了來自新加坡的林麗卿老師,她表示,回去要趕快將 這些愛,化為行動找回一群老師,把愛種在孩子們心上,成為一株株善的菩提芽。

今年3月才加入慈濟的馬六甲老師陳金喜,期待自己回馬六甲後要將靜思語五段式教學法帶入校學,也發願把靜思語翻成當地語言以利教學。

「我的兄弟對父親不孝,我就詛咒他們,聽了蔡佩珊的分享,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真的白白教了十三年書,只教書不教人,我期許自己要先改變。」吉隆坡的張鳳娟說:「以前只是相 信慈濟,相信好心有好報,所以只捐錢。這次受到志工的鼓勵而來,卻又放不下家中小孩,一直到上飛機前心理還是很矛盾。但是來了之後,對我的人生觀有了很大的改變。」

吉隆坡李玉清老師則以一個實例問答題與在場學員分享及勉勵;「有人問我如何帶領老師做慈濟呢?我回答對方:『以愛,不離不棄的關懷。』各位老師,你的一句話,能影響一個小 孩的一生,期許自己以生命投入慈濟,以身教帶領孩子走菩薩道。」

◎有心的人找方法

今年回來參加受證後,就留下來到現在的馬六甲余瑞芳說,當一個老師雖然「忙」碌,但是只要不能變成心「茫」,對學生要多關愛,學生能感受到愛的基因,得到快樂時,就會願意 接受老師的教誨。她舉一實證:「我有一個學生,不會綁鞋帶,家裡也很窮;我用獎品鼓勵他自己綁,結果他真的學會綁鞋帶。」接著她又分享經驗:「有人說靜思語在中學是派不上 用場,但是我在學生的考卷上,寫靜思語,並告訴學生,這句話比考卷上的題目重要。」智慧妙招,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中場時間,新加坡學員帶來充滿慈濟人文的「啦與寶島」傳統舞蹈後,學員繼續分享。

來自新加坡的謝惠琴老師,談到加入慈濟不是很久,在營隊籌備的期間,不免有人事的磨合;尋根之後,期許自己先做好自己的功課。

住在居鑾的王鋓鋓,在學校當校長。教學經驗已經三十九年。2005年才加入慈濟,才知道自己做錯了那麼多,而要向上人懺悔。她說:「做慈濟以後,每天我都向學生說感恩,董 事長一開始不習慣,跟我說這樣很奇怪;幸好解釋後,他倒也不反對了。」又說:「有願就有力,我要將更多上人的法,撒播出去,做一個人品典範的校長。」

來自吉隆玻的謝惠英覺得自己有如一顆種子隨風飄逝,找不到落腳處,現在終於在慈濟找到歸處,期許於2010年將靜思語跟大愛媽媽班教學帶入校園。

住英里的溫畯鴻老師,常為教導放牛班的孩子發愁,這次回到台灣總算找到好方法。分享時,他說:「教導放牛班的同學,鞭打不是,講理也講不通。有幸回台尋根,知道靜思語五段 教學法,就是最好的教材。放牛班孩子的問題來自於家庭,期許自己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心撒下愛的種子。先改變自己,再改變同學。」

◎不再抱怨孩子不好教

徐萩蓉老師來自昔加末,曾得過教師獎的她,一向以此沾沾自喜。2007年和先生一起來參加人醫會而與慈濟結緣;那次當上人贈予佛珠時,她就發願要成為上人生生世世的弟子。

遺憾因家庭人力不足致辭去教職的她說:「這次的觀摩過程當中,我的心是痛的,因為我不能再回到校園教書。不過,我願意穿上慈濟志工服,進入校園分享靜思語與說故事。同時希 望能到租一間房子,成為昔加末心靈的家,將上人的法帶到昔加末,讓很多人來聞法。因為上人的法,帶回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在感恩的心情當中,她盼望同伴一起將珍貴的禮 物帶回社區去。

因為喜歡孩子而投入教育界,加入教育團隊還不到一年的新加坡老師馬靜,分享時表示,「人文課程的發展與設計」講師林維儀,教我們以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去接受,引起他們的學 習動機。「現在我知道不能再抱怨孩子不好教。」

自述是個「天真」的馬老師,花了很多時間、心思,學生的反應卻不好。加入教聯會,才讓她有了重新出發的信心。移民自中國大陸的她,也藉此機會感恩慈濟在大陸做了很多善事。

◎回去恆持參加慈濟

最後,兩位靜思精舍師父上台致贈一本書《梅花香自苦寒來》及靜思卡搭配一串極富人文的飾品,學員們開心的交換讀著彼此拿到的靜思語。

德懷師父表達上人及所有常住師父的感恩與祝福,親切地提問:「什麼是愛的教育?」師父以上人的開示告訴大家:把孩子心中的愛啟發出來,就是「愛的教育」。而如何啟發孩子的 愛?又如何恆持如初的心願呢?就是回去當地,要持續參加慈濟。

「聽說2004年新馬有一團二十九位教聯會的老師,到福建交流後,回來都受證為委員。」德懷師父提此例作為對大家的期待,期待這次回台的學員,能早日發心立願,作為淨化人 心的清流。

懷著期待的心情,踏入靜思精舍,感受精舍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力更生的精神。德念師父巨細靡遺地解說植物種類及療效,學員聞言不禁湊近品聞花木之香。

滿懷的收穫心情,完全寫在每張快樂的臉上,學員們告別了花蓮,回到台北三重志業園區安單,由三重園區安排「續曲」,願此行裝滿愛的行囊,化為一顆棵善的種子,帶回到僑居地 能夠綠葉成蔭,菩提成林。
圖左 : 林麗卿老師表示,回去要趕快將這些愛化為行動,找回一群老師,把愛種在孩子們心上,成為一株株善的菩提芽。[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 徐秋蓉說:「我希望能到租一間房子,成為昔加末心靈的家,讓很多人來聞法。」[攝影者:蕭嘉明]
圖左 : 住英里的溫畯鴻老師,常為教導放牛班的孩子發愁,這次回到台灣總算找到好方法。[攝影者:蕭嘉明]
圖右 : 來到花蓮靜思精舍,德念師父巨細靡遺地解說植物種類及療效,學員聞言不禁湊近品聞花木之香。[攝影者:蕭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