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髓緣佈施 用行動延續對媽媽的愛

髓緣佈施 用行動延續對媽媽的愛

E-mail 列印
10/22新竹區慈濟志工特地趁著明新科技大學校慶,人潮聚集的日子,舉辦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希望為資料庫存入更多年輕的血樣。慈青們總動員,除在校園內邀約外,前 一天並到新竹火車站前宣傳,希望當天活動能順利圓滿地募到大眾的愛心。

一早大約九點,在慈濟志工的邀約下,年輕學子三五成群進入會場,一起度過不一樣、有意義的校慶日。一群拿著骨髓捐贈卡的大一新生們正開心地在合照,在參與活動前,他們對造 血幹細胞捐贈並不了解也有點害怕,但基於想幫助人的勇氣而決定參加,聽完解說才明白僅是以捐血的形式進行,心情放鬆許多,其中余欣怡說:「聽同學說要來參加,就順道一起 來,去年校慶就有此項活動,不過當時未滿十八歲,今天有機會捐完很開心。」

慈青社社長吳宗軒說:「明新的慈青社快滿十歲了,想要利用這樣的因緣來舉辦,讓大家了解造血幹細胞的意義,不要聽奇奇怪怪的說法來誤會我們,要好好把握時間來救人。」社員 蔡仁鴻、李授田、黃品心都表示自己是單純的心念─想幫助別人,因此紛紛挽袖抽血。

鄭士源曾是明新慈青社社長,以捐贈者過來人身分現身說法。他於屏東讀專科時因參加慈青,便已抽血加入資料庫。沒多久便配對成功,受髓者是外國人,但碰到SARS因緣不具足 而未完成捐髓。二OO五年又配對成功,鄭士源家人剛開始反對,他對家人解釋,捐髓很安全,無損己身,更希望自己成功的案例,讓大家了解捐髓的真相而不害怕。家人同意後,經 第二次驗血通過,至花蓮慈院健康檢查,最後成功捐髓;士源表示雖不會知道受髓者之後續狀況,只是欣慰已盡了本分事。

第一位挽袖捐出熱血的張曉如,一個月前得知驗血活動,很興奮也很期待,邀約兩位好朋友,一大早便從竹北出發,希望今天能第一個捐出熱血。曉如說:「活著要有意義,如果可以 幫助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會覺得很幸福。」為了想擁有健康的身體,曉如於今年六月中吃蔬食,現在覺得更要維持身體健康,期待配對成功時,能有健康的身體,完成助人心願。

志工林靜宜形容自己個性大剌剌,容易忘情而聲音變得很亢奮,對她來說穿上志工服是一種責任和使命,雖然有點抗拒但在委員師姊的柔情勸說下,第一次承擔明新科技大學慈青的陪 伴,從印製海報到火車站前的宣傳,期待與複雜的情緒,到現在看到滿滿的人潮,她開心得說:「這麼多人還能說什麼,響應活動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參與,剛剛抽血時很緊張,當針 紮下抽血時,像被螞蟻咬了一下。」

多年前她陪著媽媽到花蓮參加骨髓捐贈相見歡的活動,看到媽媽捐贈的配對者是一位男士,在太太和孩子的陪同下前來,當時的想法是:「媽媽不止救了一個人,也救一個家庭;除了 骨髓捐贈外,還有器官、大體捐贈,所以我一直很想像她一樣。」因緣成熟也圓了自己的心願。

竹東人文真善美志工謝秀雲也趁著出班之便參與驗血,因剛過四十五歲生日門檻,本以為無法參加,但因其為AB血型,是資料庫中較少的血樣,所以仍可完成其心願,感到很開心。 秀雲因參與人文真善美課程,老師推薦書籍中,看到多位師兄、師姊曾參與捐髓,當時心中便有此期望。後來發生車禍,覺得人生無常,希望有機會可助人。

最近為了參與歲末祝福入經藏開始茹素,剛好先生也想減肥,看了素食相關書籍,秀雲便準備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的營養,希望讓身體更健康,如果配對成功,才有機會救人一命。雖 然婆婆反對素食,認為沒吃肉無營養,秀雲買了素食相關書籍給婆婆參考,秀雲說:「希望日後身體更健康,以實際成果讓婆婆接受素食。」

葉佩琪目前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平日打工麵包店的老闆娘,也是慈濟委員謝菀芝的邀約下欣然前來,疼惜她的師姊常帶著珮琪參加活動,讓她感受到被母親疼愛的感覺。珮琪表示 在小時候,媽媽就因為胃癌過世了。那時國小課業沒那麼重,爸爸要她請假去陪媽媽。她說:「媽媽當時已經末期了,想拔掉管,爸爸不同意,在他們溝通過程中,只知道媽媽很痛 苦,雖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後來還是同意了。」說的時候,還是止不住思念和難過的淚水。她表示對生命的看法:「想幫助需要的人,讓他可以繼續活下去。」她用行動延續對媽媽 的愛。

人間的真善美,愛的循環在眾人的無私付出與熱血投入,四個小時內募到一百六十管的血樣,為活動劃下美好的句點。

圖左 : 在慈濟志工的邀約下,會場湧入滿滿的人潮。[攝影者:湯富豐]
圖右 : 慈濟志工與慈青在明新科大校園邀約同學,一起響應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攝影者:湯富豐]

圖左 : 鄭士源(左一)曾是明新慈青社社長,以捐贈者過來人身分現身說法。[攝影者:駱秀寬]
圖右 : 第一次承擔明新科大慈青的陪伴志工林靜宜,從印製海報到宣傳,期待與複雜的情緒到看到滿滿的人潮,她開心地表示:這麼多人還能說什麼,響應活動最好的方式就是親自參與![攝影者:駱秀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