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一日參訪 慈青見證清流傳美善

一日參訪 慈青見證清流傳美善

E-mail 列印
明新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慈青社,聯合舉辦人文志業參訪。同時中華大學和玄奘大學的慈青和陪伴的師姑師伯,共七十人,於十一月五日,前往北投慈濟關渡園區參觀人文志業中心並 學習分類回收,期待透過參訪讓愛心清流傳回社區至每個角落。

◎學習資源再利用 體驗環保新生活

來自明新科技、清華、中華與玄奘等大學的慈青和陪伴前來的師姑師伯一共七十人,在十一月五日一早來到慈濟關渡園區進行參訪。首站來到關渡環保教育站,它不是全台灣最大,但 每樣資源卻是分得清清楚楚,絲毫不馬虎的環保站。

走進環保站,映入眼簾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色彩多樣的塑膠袋分別裝成一大包,整齊地坐落在每張桌子旁。慈青們跟著環保志工認識如何辨別塑膠袋的種類,包括PE(高密度聚乙 烯)、PP(聚丙烯)、OPP(透明吊卡袋)、CEP (熱收縮袋)、PVC(聚氯乙烯)等幾大項。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的塑膠型態多樣,大多數人都不知如何辨別。環保志工 們天天歡喜做環保,除了得到健康的身體,也練就一身辨識資源回收物的好本領。

桌上的盒子裝著不同顏色的瓶蓋,乾淨的保特瓶在一旁堆成小山,那是製造賑災用毛毯的重要來源。導覽師伯為大家解說時提醒:瓶蓋和瓶身的材質不一樣,若分類不徹底在抽絲的過 程容易斷裂,再去掉瓶蓋與瓶口環後壓扁,小動作就可以能幫助工廠得到更純淨的紡織原料。環保科技衫清新的綠與白,來自保特瓶原本的顏色,製造時完全不添加染劑,愛地球從源 頭做起。

◎人文志業話古今 見證大愛寫歷史

下午的活動將在人文志業中心內展開,午齋過後,慈青來到大愛台的一號攝影棚,這裡是大愛會客室、殷瑗小聚以及周六靜思書軒人文講座的場地,站在挑高十四米,結合了「人字 型」與蓮花概念的空間裡,參訪的隊伍正位於蓮花的正中心聆聽著慈濟的歷史。期間一行人還巧遇了演繹水懺的許亞芬老師,人人都欣喜見到演繹裡的「悟達國師」。

最新出爐的人文志業簡介介紹了慈濟的歷史,也強調茹素的重要。許多人看著畫面中飢餓的兒童,片中的人們眼神空洞、骨瘦如柴,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口溫飽,這時許多人眼眶泛 著淚水,更感受身在台灣的大家是如此的幸福。

◎主播體驗樂無窮 年輕學子成清流

志業中心大廳後左側,規劃了「主播體驗區」,讓參觀的民眾也能一圓當主播的夢想。經由師伯簡單的介紹後,慈青們紛紛把握難得的機會坐上體驗區,每位體驗者用著字正腔圓的語 調唸出新聞稿,架式完全不輸給專業的新聞主播,雖然看著大字報,但仍然會緊張,不過興奮的表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就如體驗區的牆上所寫:「看得更真,想得更深」,主播的工 作就在於報導真實的新聞,讓觀眾在收看同時也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

◎風趣妙語傳心法 廣邀菩薩成清流

郭丁榮(惟具)師兄是大愛電視台接待組的人員,他領著參訪隊伍參觀許多節目的攝影棚和大愛廣播電台的錄音室,並且分享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佛法生活化,一切都是 佛法」,上人告訴我們修行不能離開人群,郭師兄則以自身經歷說法,行菩薩道要有智慧,即便人事中有許多不順遂,但煩惱即菩提,藉事練心,終能圓滿化解問題。

大愛電視台誓言要做媒體中的清流,也傳遞生活化的佛法,讓看電視這件事不只有娛樂效果,還要做到教化人心。真實的報導與感人的戲劇是大愛台的特色,從台灣出發乃至全世界, 郭師伯期許人人都能收看大愛台,當高收視率讓其成為他台仿效的對象,這樣台灣的媒體皆是清流,處處充滿祥和之氣,社會問題自然就能減少許多。

◎人文精神法入心 歡喜收穫滿行囊

來自中華大學的柯富升是建築系大三的同學,參訪人文志業中心時,典雅莊嚴的建築最吸引他。他分享:「佛陀膚慰地球圖不同於外面所見的佛陀法像,站立的佛陀是慈濟貼近人群的 精神展現」;而「以人為本」的人字型設計傳達出愛與關懷。富升同學表示,第一次見到3D的攝影棚讓覺得很有趣,因為看到電影的特效畫面,很想瞭解是如何做出來的,此次參訪 讓他圓夢了。

陪伴的李清垣師伯與劉松月師姑,在與慈青進行愛與叮嚀時說到,希望慈青可以做社會中的清流,將今天所接受到的知識與體會的感動帶回校園與更多人分享。這幾周正值大學期中 考,師姑師伯也發給每位參與者「All Pass」糖,祝福大家做慈濟也要同時顧好課業和身體,以順利通過各項考試。

上人期許慈青用年輕人的衝勁與活力,學習做社會當中的一股清流;而傳播媒體對於年輕人,以至於整體社會,其影響力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藉由此次參訪讓大家能夠瞭解媒體如何 運作,使相關科系的同學有提早認識產業現況的機會,也讓觀眾與電視台的距離更貼近,期待所有參與者在心中注入清流後,回到社區積極推廣人文志業的精神。

圖左 : 十分多樣的塑膠袋,透過解說,師姑與慈青學習以外觀與柔軟度來區別種類。[攝影者:羅聿]
圖右 : 師伯指導同學們拆解寶特瓶上的塑膠環,並將其依顏色分類。[攝影者:羅聿]

圖左 : 郭丁榮師伯分享自己進入慈濟的因緣,幽默風趣的話語和小故事讓台下不時傳出笑聲。[攝影者:羅聿]
圖右 : 中華大學柯富升分享參訪心得,能親眼見到3D攝影棚的真面目讓他很興奮。[攝影者:羅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