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英語閱讀治療圓緣 孩子樂學習

英語閱讀治療圓緣 孩子樂學習

E-mail 列印
在新加坡德樂小學(Telok Kurau Primary School)圖書館的閱讀室裡,老師拿出幾張英文字母卡,念出一個英文字,測試莎拉的聽寫,要莎拉用手指數 出有幾個音節,發音後將字拼寫在紙上。

一個五百字的故事,雖然略有生字,但在老師的指導下,莎拉能在二十分鐘內順利地讀完。

雖然這類讀物對一般三年級學生而言算是小兒科,但對莎拉來說,如此閱讀速度比起半年前已經進步太多了。她利用課餘時間去圖書館借書來讀,《三隻小豬》、《醜小鴨》、《睡美 人》都是她喜歡的故事。

讀寫能力的進步,自然提升了應考時的理解能力,莎拉的成績首次從個位數躍升到雙位數,雖然還未達到及格水平,但已見顯著進步。現在,無論是對著老師或慈濟志工,莎拉都能自 信地朗讀課文,和半年前的沈默寡言差多了。

◎英文閱讀能力的重要

莎拉是德樂小學「閱讀治療(Reading Therapy)」計畫的受惠學生。在此計畫下,英文閱讀有困難與課業落後的學生將接受課外輔導課程,以一對一的教學方式,每 週至少兩次,每堂課約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課程教導學生通過拼音的聽、讀、寫,認識與掌握英語單字,進而通過閱讀提升文句理解能力,啟發閱讀的興趣。藉由學生對各學科的 理解能力的加強,課業表現同步提升,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自信。

英語是新加坡的主要用語,也是教學媒介語。除了母語,所有學科都以英語教導。因此教育部在小一新生入學時,都讓學生做英語讀寫能力的測試,並針對英語閱讀能力比較落後的學 生,給予課外輔導,但此補助只限於小一與小二的學生。

新加坡小學不設留班制,學生即使課業表現差,還是年年升班。隨著學科深度增加,若這群學生的英語讀寫問題沒有解決,課業表現就會遠遠地落在同儕後頭。有不少像莎拉的孩子, 因為家庭與語言環境的因素,對英語的掌握較遲緩,在鄰里學校裡一般占全校學生約一成。

閱讀能力跟不上的小三或以上的學生,如果要課外輔導,家長需自付學費。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無力負擔而被迫放棄。學生的學習能力遲遲沒有迎頭趕上,課業上表現不佳,也會因此缺 乏信心,失去求學的意願,形成惡性循環。

◎助孩子一臂之力

德樂小學有三十四名需要「閱讀治療」課程的學生,掌校多年的黃景沅校長(Wilbur Wong)對他們非常關注。校方與校外組織「關愛青少年中心(Children- At-Risk Empowerment Association)」合作,為這些有閱讀困難或落後的學生提供閱讀輔導。

這個額外課程的學費由家長承擔,但其中大部分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黃校長一直都在為學生找尋資源協助。

2011年,因慈濟「新芽助學金計畫」延伸至小學,德樂小學就有一百零五名學生在新芽助學金計畫下受惠。黃校長在了解慈濟的慈善與教育理念後,主動聯絡慈濟新加坡分會執行 長劉濟雨師兄,希望慈濟補助這群清寒學子。

濟雨師兄有感於黃校長對學生的關懷與熱忱,因此請訪視員跟進,做家訪評估後,從2011年5月開始,給予二十九名小三至小六學生每人每月兩百新元(約新臺幣四千多元)的 「閱讀治療」課程補助,並列爲長短期教育援助個案。

為了能更好的與受惠學生互動,東二互愛志工以領養個案的方式每月家訪,給予學生鼓勵,關懷學生的出席率與閱讀熱忱,也與學生一起閱讀。

這二十九位學生中,九成來自巫裔與印裔家庭,有些來自破裂的家庭,缺少父母的督促與關懷,而英語也不是他們的家庭用語,造成學生對英語讀寫與理解的困難。

◎發現閱讀樂趣找信心

小五的法伊來自印裔穆斯林家庭,父親是攤販助手,母親是家庭主婦,還有爺爺奶奶。父母不諳英語,家裡以淡米爾語溝通。在這樣的背景下,法伊的英語讀寫能力不佳,課業落後, 失去求學的熱忱與信心,也因此造成他一些行為上的偏差,曾經是老師頭痛的人物。因家裡經濟困窘,父母也付不起「閱讀治療」的學費。

在黃校長的推薦下,他成為慈濟「閱讀治療」補助計畫的受惠學生。幾個月下來,法伊發現了學習的樂趣。

此計畫的負責老師張少鳳老師說:「以前要強拉他(法伊)進來上課,而且坐不穩;但現在他可以坐在課室裡超過三十分鐘至四十五分鐘,好好聽書都沒有問題,看到他有很大的進 步。」

另一個個案是父母離異的莎拉,兩名姊姊跟母親同住,她從小就跟奶奶住在叔叔的家。母親再婚後,生了小妹,但繼父不知所蹤,生活由十七歲的大姊做臨時工維持。

莎拉從小寄人籬下,週末偶爾回到母親那裡,也幸虧有奶奶疼愛,但因奶奶只會馬來語和阿拉伯語,讀書也不多,無法在課業上給予協助。

張少鳳老師讚美她:「莎拉的出席率是百分之百,是出席率最好的學生,也看到她有很大的進步。」看到莎拉的聽寫得滿分,許進財老師也表示,這是多月來的顯著進步,關懷莎拉的 慈濟志工張瑪朗師姊都有同感。

瑪朗師姊回憶起初做家訪時,志工帶來故事書請莎拉讀,她羞怯地小聲念出,不太有自信。「現在,她可以把我們帶來的一兩本故事書一口氣讀完了!」

◎溫馨圓緣見證成果

2011年進入尾聲,也是學校學年即將結束。東二互愛志工在11月12日為「閱讀治療」補助計畫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們舉辦一場圓緣活動,頒發結業證書給參與的學生,向家長 分享學生的表現,也鼓勵家長繼續為孩子們加油。

在德樂小學的視聽室,志工特別安排押花老師來教學生制作押花感恩卡,獻給父母或老師。這天共有十一戶家長共十六人、二十名學生及二十二名學生的兄弟姊妹、三十二名慈濟志工 與老師歡聚一堂,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

法伊在會中勇敢地站出來分享:「我喜歡上閱讀治療課程,很好玩!現在我也會讀故事書。感謝大家的鼓勵,我會好好讀書,也希望同學們考試及格。」長得渾圓可愛的法伊,說他將 來要成為足球運動員。

法伊也表示,在課程中老師教了他三個魔術詞(Magic Word),即「請」、「謝謝」與「對不起」,他現在常常掛在口邊。他也喜歡常常來探訪他們家的慈濟叔叔和阿姨。

因為親身父母的能力問題,今年九歲的莫哈姆與哥哥及妹妹,都被同一代養父母領養。領養家庭是印裔穆斯林,他們在這裡得到滿滿的愛,是非常幸福的小孩。他的哥哥與妹妹都上特 殊學校,而莫哈姆的智力還算正常,但因學習緩慢,也接受「閱讀治療」。領養家庭無力負擔,慈濟給予補助。

莫哈姆的代養姊姊薇拉(Wida)表示,在參與此計畫前,莫哈姆不會閱讀英文,現在能夠看書與閱讀,也從英語單字表達變成現在的完整句子。

「我要向您的組織道謝。你們不分種族、宗教,穆斯林或非穆斯林,幫助像他這樣的孩子,讓這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薇拉也鼓勵在場的孩子,繼續努力,好好表現。

在新加坡的正規教育體制下,既有讓優秀孩子充分發展的「直通車計畫(註)」,也針對學習能力較落後的孩子提供各種輔導課程,因材施教,希望每個孩子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和良 能,學習不落單。

慈濟新加坡分會首次提供學生此類型的補助和家訪,相信在政府、學校、家長與社會機構的共同努力下,處於弱勢的孩子得以找到學習的動力和人生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每月一次慈 濟志工家訪「聽故事」時間,已變成孩子期待的分享時刻,他們學會打開心窗,共享美好的心靈風光。

註:2004年,新加坡開始實施「直通車計畫(Integrated Program簡稱IP)」,其課程又稱「綜合課程」。這是一個為準備升大學的學生提供一個無需考劍 橋O水準(GCE 「O」Level)會考,直接從中四升讀高中課程。如此一來,直通車學校可以免去應付中四會考,讓學生可以把原本用來準備會考的時間,用來進行更廣泛的 學習,確保他們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圖左 : 老師運用教材測試莎拉對英文的聽寫,要莎拉用手指數出有幾個音節,發音後將字拼寫在紙上。[攝影者:林翠蓮]
圖右 : 「謝謝」、「請」和「對不起」是法伊在閱讀課程學到的三個「魔術詞」,也是做人的基本禮貌。他感謝慈濟與老師的協助,參與閱讀計畫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考試及格。[攝影者:黃瓋瑩]

圖左 : 莫哈姆與法伊是好朋友,兩人在課業上曾經讓老師家人傷腦筋,卻在閱讀計畫找回自信心,他們倆彼此相互鼓勵,要共同進步。[攝影者:林志華]
圖右 : 學生在志工的協助下,一起完成押花感恩卡,準備送給同來的家長。[攝影者:黃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