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體會孩子像風箏 父母適時收放

體會孩子像風箏 父母適時收放

E-mail 列印
教聯會的老師們因應去年震驚全國一時的校園霸凌,懷著慈悲、不忍與感恩的心,於全省推動「慈悲懺悔的腳印」專題研習。新竹區研習於11月13日舉行,參加人員來自親子成長 班、兒童精進班、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計339人參與。教聯會呂禎娟、林鳳湄、楊秀鳳等三位老師引用三段真人實事來說明感恩、懺悔、尊重的教育。 羅世書、周美玲夫婦認同林鳳湄老師說的,孩子就像風箏,做父母的要將線適時的收放,才不會造成孩子過於放縱或反彈。

◎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小蓮曾是個幸福的孩子,但在她小學三年級時,父母離異,父親又再娶。於是她故意以翹課、打架、滋事、吸毒、自殺來抗議爸爸。爸爸屢勸不聽,在盛怒下就說:『你乾脆去做酒 家女好了!』小蓮賭氣的真的去做酒家女,甚至殺了人被抓去關。出獄後,和一位專用詐騙別人錢來買毒、吸食的人混在一起。」

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娘,好心的送給小蓮一本靜思語。一開始很不能接受書中說的如「別人罵我、打我、毀謗我,要感恩他給我修行的機會。」等。但卻深深的喚醒她內心的良知,於是 她下定決心離開那個環境,雖然她戒毒成功,覺得自己很年輕,才二十八歲,要改變自己還來得及。於是開始到安養院去照顧老人,跟他們餵食、洗澡等等,但沒想到一場意外,小蓮 在隔年二十九歲時往生。

呂禎娟老師問孩子們:「聽完這個故事有誰要懺悔的?」慈籃的羅勝耀勇敢的分享:「每次和堂弟一起坐車,總會一直捉弄他,讓他很不開心,以後我要改進,不可再逗弟弟。」

◎ 孩子就像風箏 父母適時收放

林鳳湄老師邀請三對親子上台示範,鳳湄老師說:「孩子就像風箏,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就像風箏的線。」因場地問題,改以氣球代替風箏。

第一對親子的情境是讓孩子手上拿著氣球,頭也不回的一直往前走,家長站著一動也不動,終於繩子不堪拉扯而斷掉。第二對傳達的情境是,孩子一樣拿著氣球頭也不回的一直往前 走,家長一直跟著他往前走。而第三對,則是孩子手上拿著氣球往前走,但會回頭來看父母,以免繩子斷了,家長一邊跟著孩子的腳步走,偶而拉一下繩子,不讓孩子走遠。鳳湄老師 問周美伶師姊有何感想?美伶師姊說:「自己以前對孩子總是比較強勢,今天學到了要適時的收放,才不會造成孩子過於放縱或反彈。」

接著影片播放李美金師姊的故事,因為小孩的教育問題,美金師姊的先生曾經氣得叫孩子滾出去,正當孩子要離家時,爸爸抓住了孩子說:「叫你出去,真的要出去,回房間去。」晚 上美金師姊塞了一張字條給孩子表示:「你是我們的寶貝,無論你做什麼我們都會原諒你,但現在請你一定要先去向爸爸道歉。」終於父子互道對不起,相擁而泣言歸於好。看到這裡 很多家長都心有戚戚焉的留下眼淚。鳳湄老師又說:「父母要適時跟上孩子的腳步,而孩子要常回頭看看父母,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之後才後悔,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

◎ 慈悲懺悔腳印 走向圓融人生

楊秀鳳師姊分享其小兒子奕修在遭遇被火紋身後,仍能寬以待人,原諒帶著孩子做科學實驗的老師,並勇敢面對孩子所發生的意外。她總是以靜思語自勉,如「人生並非球球是好球, 但有智慧的打者,隨時可以準備揮棒」、「外表的美是短暫的,內心的美才是永恆」、「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如此胸襟令周美伶的先生羅世書非常佩服,他說:「真不簡單,值 得我們學習。」緊湊的課程一下就過去,學員們感動滿滿,迎向更有方向及圓融的人生。

圖左 : 今天的活動,包括親子成長班、兒童班、慈少、慈籃等計有339人參與。[攝影者:涂義昌]
圖右 :  聽到奕修被火焚身的故事,家長們不自主的流下不捨的眼淚。[攝影者:涂義昌]

圖左 :  梁碧惠等六位師姊站在台前,帶領大家做團康,「沒關係」。[攝影者:陳素秋]
圖右 : 羅世書、周美玲夫婦深深領受林鳳湄老師說的,孩子就像風箏,做父母的要將線適時的收放,才不會造成孩子過於放縱或反彈。[攝影者:陳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