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菲律賓 「以工代賑」再啟動 助本地志工改善生活

「以工代賑」再啟動 助本地志工改善生活

E-mail 列印
如何幫助曾受颱風重災之馬利僅那市的慈濟本地志工改善生活條件,同時又能讓深植他們內心的大愛種子發芽、成長,在上人的指示下,慈濟菲律賓分會於4月6日開始,再度積極投入「以工代賑」計畫。

女眾一字排開清洗舊衣服[攝影者:柯敦娜]
如何幫助曾受颱風重災之馬利僅那市的慈濟本地志工改善生活條件,同時又能讓深植他們內心的大愛種子發芽、成長,在上人的指示下,慈濟菲律賓分會於4月6日開始,再度積極投 入「以工代賑」計畫。

此項計畫發給每位參與之勞工每天菲幣兩百元之工資,另外再加發五十元之交通津貼。慈濟基金會並供應他們午餐以及早上和下午休息時間的點心。參與此項「以工代賑」之鄉親其工 作時間從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至下午5點,中午休息1小時享用午餐,另外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30分鐘休息時間。

雖然此項計畫是經由慈濟委員和行政幹部,共同深思熟慮後做成的決議,但並未對外公佈,因此,消息一出,自願前來慈濟志業園區,認為只是來做義務打掃工作的馬利僅那本地志 工,感到非常驚訝。

◎啟發善念、兼顧淨化人心與環境的方案

這群在2009年9月26日飽受強颱凱莎娜摧殘的民眾,在最受煎熬的苦難時刻,也實實在在感受到慈濟真誠的各項援助與關懷、扶持。為了回報慈濟人大愛無私的付出,走出風災 傷痛的民眾,開始自發性的為慈濟奉獻時間與精力。

強大的暴風雨橫掃馬利僅那市之後,短短幾天的時間內,慈濟人就準備好前往災區關懷災民,除了為焦躁不安的災民送上緊急的生活用品之外,也為災民準備熱食和純淨的飲用水。

看見颱風受創後的馬利僅那市滿目瘡痍,令人為之鼻酸,菲律賓慈濟人在證嚴上人的智慧引導下,即刻投入救災,實施「以工代賑」方案,以每天菲幣四百元的酬勞,僱用災區內數千 人次的災民,投入清掃他們自己社區的環境。

當時該「以工代賑」方案在囊卡、馬蘭代、杜瑪那三個里持續實施超過三個星期,讓整個城市的清潔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也很迅速,有效防止各種致命性疾病的暴發,也讓整個社區的 經濟復甦。

慈濟人的到來,不但提振災民疲憊的心,也分享慈濟大愛付出無所求的理想,點燃潛藏災民內心的慈悲與大愛。

當颱風受創的身、心靈傷口都已癒合,災民開始加入慈濟的「菲律賓志工培訓營」,蓄勢待發準備成為慈濟常態性的志工,投入慈濟的各項人道關懷與救援工作。

這群菲律賓志工身心一致、全神貫注的奉獻時間和精力,投入慈濟各項任務,努力付出無所求。當慈濟委員宣佈要發給他們工作酬勞,真是讓這群菲律賓志工興奮不已。 然而,慈濟再次實施這項「以工代賑」方案其目的不僅只是提供馬利僅那的本地志一個正當收入來源;也希望給這些本地志工時間,在社區內推動「團結、互助」的精神,就像凱莎娜 風災時期,鄰里同胞間互助合作,恢復市容的精神一樣。

慈濟委員除了感恩和肯定本地志工為慈濟的努力付出,也讓本地志工了解,他們已經成為街坊鄰居的榜樣,不宜讓自願服務與團結互助的精神鬆懈下來。因此鼓勵本地志工,除了週一 至週五固定在慈濟園區工作之外,也能利用週六和週日的時間,為自己的鄰里付出,成為鄰居的典範。

慈濟人也帶頭在囊卡里進行定期的晨間打掃活動,並鼓勵本地志工廣邀左鄰右舍一起參與這項無酬勞的自願服務工作,為自己社區的清潔和美化共同努力。

慈濟人向本地志工解釋:「假如鄰居知道你打掃社區的動機,只是單純的為了維護環境清潔,不希望因為忽視對環境的保護,而導致另一次的災害發生,而且這是一項發自內心的自願 服務,並未得到任何酬勞,那麼就能明白的顯現出個中意義之不同,得到鄰居肯定。」

此言引發馬利僅那的本地志工深思,他們都認為此時此刻確實是返回各自的社區、在鄰里同胞間點燃「團結、合作」之熱情火焰的時機了。

慈濟人繼續對本地志工說明其所被託付的任務,並指出這次的「以工代賑」方案其中的一個核心動機。

慈濟一再呼籲,拯救自然環境的簡易方法,就是從資源回收開始做起。尤其現今所發生的自然災害次數日漸頻繁且更具毀滅性,因此環保回收之工作顯得更為重要與刻不容緩。慈濟希 望藉由園區內的慈濟生態教育環保站,讓馬利僅那的本地志工了解資源回收的各個步驟和環節。

有知識、經驗豐富,技術純熟的志工帶領,在慈濟環保站內進行的回收分類工作顯得井然有序、迅速又有效率。更重要的是讓這群馬利僅那的本地志工具備了充分的資源回收知識與技 能,慈濟人可以更放心地將社區環保回收工作,交付他們去執行,透過他們去教育自己的家人,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甚至推廣至其他鄰近社區,讓更多民眾都有正確的環保回收知識 與技能。

慈濟人告知本地志工,在台灣每天約有近七萬名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的工作,而且是沒有支領酬勞的。雖然在菲律賓也希望能推廣這樣的理念,但有鑑於這裡的生活條件不如台灣, 考慮到本地志工也需要維持家計,因此再度啟動「以工代賑」的機智。

雖然酬勞不如前次「以工代賑」所發給的每天菲幣400元酬勞高,但聚少成多也不無小補。事實上,對這群馬利僅那本地志工而言已相當幸福,因為他們的鄰里鄉親還有很多人沒有 固定的工作收入,甚至處於完全失業狀態。有此見解,本地志工用力鼓掌向慈濟人表達由衷的感激之情,並高聲大喊「感恩」。

上午9點30分左右,慈濟委員結束簡短的談話,分別派遣男性和女性志工各自特定的任務。執行各自所派遣之任務前,慈濟委員帶領本地志工祈禱,以自己最真誠、歡喜、慈悲的心 來完成當天各自的工作。

開始工作前,本地志工先將身上的硬幣投入慈濟竹筒內,實踐自己所發的好願。慈濟人呼籲參與本次「以工代賑」計畫的本地志工,在每天早上開始工作前都能先將身上的硬幣投入慈 濟竹筒內,日日發好願行善,累積福報。

接著,女性志工被派任負責洗滌各方捐贈的舊衣;男性志工則負責清理堆放在園區建築物內的傢俱。本地志工捲起衣袖,以歡喜心準備好迎接一天的工作。此外,「工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慈濟人也備妥各項諸如掃帚、刷子、拖把、水桶、簸箕、抹布、肥皂等清潔用具供本地志工使用,為維護他們的健康更貼心的為他們準備了口罩。

◎數不盡的愛、無比的芬芳

聽取簡報之後,女性志工提著水筒、以整齊的隊伍朝園區倉庫前進,迎接她們的是堆積如山、等待她們加以清洗的舊衣服。

由各方捐贈與收集而來的大批舊衣服,都在慈濟的救災發放中,分贈給災民。為了維持慈濟基金會高度尊重受助者的傳統原則,慈濟人必須確認每件舊衣服交到災民手中,即使是二手 衣,也絕對是乾淨、還能穿、而且是整潔的妥善打包好的。

提著整桶滿滿的衣服、帶著洗衣肥皂,女性志工在體育館旁邊一字排開,努力的進行洗衣工作。幾位男性志工拉長水管負責供應洗衣用水,其他男性志工則聚集體育舘內清掃厚厚的灰 塵。

穿著灰色志工服的本地志工,深恐弄濕鞋子,故而赤腳進行清潔工作。慈濟人見狀立即提供新的塑膠拖鞋給他們,讓他們能更舒適、有效率的執行各自的任務。

因此當天早上在慈濟園區內的體育舘,真是熱鬧滾滾、歡笑聲不斷、處處洋溢著幸福。

本地志工澤奈達(Zenaida Aquino)信心滿滿的微笑描述:「這種感覺和在自己家裡洗衣服一樣。首先我們必須將白色的衣服另外挑出來,將其浸泡在肥皂水內一段較 長的時間,有助於去除衣服上的髒污,甚至可以讓白色衣服更加潔白。」

她並不因為看到堆積如山的待洗衣服而退縮,只是單純的想為慈濟付出並不求任何回報。只要是為慈濟奉獻,她的內心只有歡喜,並不擔心工作是否繁重。得知經過洗滌的衣服有朝一 日會用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也讓這份洗衣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她認為當有需要的人,收到這些經過她們洗滌的乾淨衣服,一定會很高興,因為這些包裹著很多人之愛心的衣服,穿在身上,除了清爽舒適之外,更多了一份愛的芬芳。

幾位男志工在體育館周圍架起長長的晾衣繩;女志工則將洗過的衣服掛在晾衣繩上。天公作美,晴空萬里,炙熱的陽光很快的就把衣服都曬乾了。

洗完一批又到倉庫拿下一批,女志工以同樣的愉悅心情細心、徹底的洗淨每一件衣服。來來回回的提著滿桶待洗衣服,洗完一桶又一桶,雖然略顯疲憊但並未因此而洩氣。 回想凱莎娜颱風期間,一家人與死神搏鬥的經歷,還有慈濟人的幫助,本地志工費莉西妲(Felicidad Baile)邊洗衣服邊說:「我從來不曾一次洗那麼多衣服,平常 只需洗幾件我自己和丈夫的衣服而已。不過這並不困難,因為我是由衷的想為慈濟付出一點心力。凱莎娜颱風期間如果沒有慈濟人伸出援手,我可能會在那個時候失去我的丈夫和孩 子。」

回想颱風挾帶的大洪水,導致她丈夫腳受傷且傷口紅腫,慈濟為他治療並施打抗破傷風的注射藥劑。她的兒子手部割傷,也是透過慈濟義診服務才得到妥善治療。她最親愛的家人都因 慈濟而獲得健康,所以她心懷感恩,希望能回報慈濟的大愛。 費莉西妲育有三名子女,都已經各組家庭,與其分開居住。她感恩慈濟不斷的給她支持、關懷她的生活。

她很高興能受惠於慈濟這次的「以工代賑」計畫。目前她的生活所需全仰賴夫妻彼此互相扶持。平日夫妻倆倚賴經營小吃店的微薄收入勉強糊口,如今多了慈濟這份「以工代賑」計畫 的收入,就可以維持她們夫妻倆的生活開銷。

曾有某個極受歡迎品牌的洗衣皂,用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數不盡的愛、無比的芬芳」,而成功的行銷該肥皂除了能讓衣服更清潔,還能散發出清新、芳香的氣味。

這群女志工多半是家庭主婦,在家裡也要洗衣服。她們在洗衣服的同時,嘴裡不斷哼唱著這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以致現場歡呼聲、笑聲不絕於耳,讓洗衣工作變得更加有趣。

午休時間一到,本地志工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享用慈濟人為他們準備的美味可口素食午餐,填飽飢腸轆轆的胃之後也讓疲憊的身軀得到短暫的休息。

下午一點,本地志工準時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完成他們被託付的職責。

◎歡喜付出,為自己成就一個更閃亮的未來與豐富的人生

午餐休息之後,女志工延續上午的洗衣工作;男志工則往大愛園區內的D棟建築移動,搬運存放已久的各方捐贈之傢俱、物品。

男志工小心翼翼的將沙發、餐桌、辦公桌椅、躺椅、書桌、電腦桌、櫥櫃、衣櫥、床和床墊、地毯、電器架、門、甚至是橡皮艇等等的傢俱、物品都一一的搬上卡車,然後載往體育 館。

在體育館,志工卸下這批傢俱並將其妥善整齊的集中排放在一個區域。經過清潔、整理之後這批傢俱會在慈濟即將舉辦的慈善義賣活動中出售。

男志工奧斯卡(Oscar Sapon)已經五十三歲,懷著感恩的心情,努力的搬運著桌椅和傢俱。他非常感激慈濟人毫不嫌棄他高齡恐怕難以彰顯效率,仍然願意給他開闢收入 來源的機會。他認為自己這般年紀的人想要在其它公司、機構謀得一份工作確實很困難。

他從2000年開始就停止工作。受到攜帶型傳呼器和手機等電子通信器材蓬勃發展的影響,讓從事電報發送員工作的奧斯卡因而失業。遭公司解雇之後又因健康問題而無法謀求其他 工作。

情況與費莉西妲雷同,奧斯卡目前只有夫妻倆在一起生活。僅靠一間小店,每天大約可以賺到菲幣100元的淨利。她的妻子雖然每個月都能領到一份小額退休金,但仍不足以維持夫 妻倆的日常生活所需。

由於收入微薄他們也只能縮衣節食以對。據他表示,慈濟的這份酬勞可以帶給他很大的幫助,用在家庭開銷方面,例如按時繳交水費、電費、還有支付醫藥費,因為他的妻子有氣喘 病;他自己則有皮膚過敏症。

他非常感恩慈濟帶給他莫大的幫助,讓他也有能力幫助其他身陷苦難的同胞。慈濟人對他付出大愛,他也要將這份愛與別人分享,如此才不枉費慈濟人為他犧牲奉獻的美意。

大多數參與此項「以工代賑」計畫的本地志工都想把賺來的錢用來貼補家計;現年十七歲的卡莉塔(Charita Condeza)則計畫將這份收入用來完成自己的大學教育。

卡莉塔是家裡三個兄弟姊妹中最年長的一個,因為家境清寒迫使她中斷大學教育。她的父親在印刷廠上班,每個月的收入並不足以支撐她念大學。母親沒上班,在家照顧弟弟和妹妹。

不想整天無所事事,勤奮的卡莉塔參加一項收費便宜的餐旅服務職業訓練。然而年紀輕輕的她懷抱著理想,下定決心努力工作,希望總有一天能賺到足夠的學費讓自己完成大學教育。 她並且擬好計畫在大學裡要主修企業管理或大眾傳播。

收到慈濟發給她的工作酬勞非常的興奮,卡莉塔認為過完這個暑假,在六月新學年開始之際她應該就可以去念大學了。她認為這個暑假選擇參加慈濟的「以工代賑」計畫,是一項既明 智又有價值的抉擇。

她說:「來慈濟工作不僅有收入還能幫助別人,真是一舉兩得。但是也並非總是只想到賺錢,有能力為別人付出,所賺到的快樂與成就感才是最有價值的。」

卡莉塔感恩和讚揚慈濟啟動「以工代賑」造福很多人,尤其大大的幫助了像她這樣的青少年。她指出上次在靜思堂舉辦的研習會活動鼓勵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應該把握時間做有意義 的好事。因此她想給其他青少年朋友一個建議,「把時間留給慈濟,幫助慈濟完成各項使命,在慈濟絕對可以學習到很多智慧。」

◎第二天

慈濟的「以工代賑」方案第一天有49位囊卡里鄉親參加,而在次日(4月7日)繼續實施,增加至65位參與。這次,當女性勞工持續進行未完成之洗衣工作;其他人員則集中全力 打掃已經有好幾個月沒被打掃過的D棟建築。 4月5日,有5位慈濟委員快速的巡視大愛園區內的C、D、E三棟建築,發現裡面存放著很多可以回收的書籍,和其它必須加以清潔或清除的物品;除此之外,整個房間、地板、天 花板、牆壁、門窗也都覆蓋著厚厚灰塵。 37歲的胡斯托(Justo Radovan)是新加入此項方案的成員,和其他成員一樣汗流浹背的全心投入傢俱搬運工作。除了協助其他成員搬運傢俱之外,胡斯托還自告奮勇 的承擔駕駛卡車的工作,穿梭在建築物與體育舘之間載運傢俱。

他認為自己俱備純熟的駕駛卡車技能和經驗,有助提升工作效能。那麼多人在一起互助合作完成任務,讓他絲毫不覺工作量沉重。

從2009年2月開始就失業,至今已超過一年。有機會參與慈濟的「以工代賑」方案讓胡斯托對慈濟基金會存有滿滿的感恩。他的妻子產下最小的一個孩子之後,因為妻子的工作待 遇比較好,所以夫妻倆達成協議由胡斯托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小嬰兒;他的妻子則繼續回到餐飲運送服務公司上班。目前全仰賴妻子那份每月菲幣4000元的薪水收入來維持他們一家 五口的生活。

曾受惠於慈濟在去年風災期間所實施的「以工代賑」方案;這次,當胡斯托知道自己可以參與慈濟本次的「以工代賑」方案,他的妻子和他一樣高興,因為這份收入可以貼補他們的家 計,減輕妻子的負擔。 胡斯托表示,為了把握機會增加收入來源貼補生活,他暫時將小嬰兒委託給往來密切的親戚代為照顧。他開心的說:「慈濟的這項計畫對我的家庭很有幫助。我非常感恩慈濟。」

與此同時,一些女性志工留在洗衣區繼續洗衣服;另一組人員則前往D棟建築的二樓檢視即將做為舉行「青少年營隊」活動的預定場所。

他們首先檢視樓層的左側,那裡有五間教室、一間男廁、還有一處牙科器材清洗區。木質窗戶蒙上白色的粉塵,地板和牆壁也變得又黑又髒,從屋內髒污的程度以及所覆蓋的灰塵可見 這棟建築物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曾使用和打掃了。

大家戴上口罩以免吸入過多灰塵,忍受瀰漫在空氣中的粉塵,首先打掃教室和迴廊的地板。接著打濕地板、天花板、牆壁和窗戶,再用清潔劑徹底的刷洗,去除所有的污垢和灰塵。沖 洗過的地板潔淨亮白,志工再仔細的用布將地板上殘餘的水分擦拭乾淨。

正午時分,D棟建築左側的區域變得煥然一新。教室裡窗明几淨,打開窗戶讓新鮮的空氣飄進來,整個區域變得清新無比。潔淨無污點的地板和牆面讓整個區域更加的明亮有朝氣,志 工的成就感更不在話下。

午休之後志工回到D棟建築的二樓,準備進行右側區域的打掃工作。這一側有7間教室和男、女廁所。右側區域雖然教室比左側多,但是參與打掃的人也增加了。因為在體育館負責洗 衣服的女志工已經完成洗衣工作,因此也轉往D棟建築的二樓助其他志工一臂之力。

◎實踐素食主義 雖然大多數的男志工都忙著搬運傢俱的粗重工作,但是43歲的利維(Levy Glorioso)因為盲腸炎開過刀不能搬運重物,所以就加入其他女志工清掃D棟建築二樓的工 作。利維並沒有因此而懶散,他努力的刷洗教室、並掃除教室內沿著樓梯流下來的污水。他很高興慈濟的這個「以工代賑」措施讓他有固定的收入來源。

他汗如雨下的敘述,原本他是個建築工人,在去年接受盲腸切除手術之後身體再也無法負荷那份粗重的工作,也因此失去了主要的生計來源。

利維和妻子從盤商那裡用菲幣1000元買進胡椒、大蒜、氯、染料等日常用品,然後在家自行以小袋來分裝。三天後,夫妻倆將這些小袋裝的物品以每小袋菲幣1元的價格兜售給零 售商店或路邊小販。這些花費成本菲幣1000元所購入的物品,最多曾讓他們賺進菲幣400元的利潤;但也曾經只讓他們賺到菲幣180元,顯然利潤方面並不穩定。

他們用菲幣1000元購入的物品,大約在兩個星期可以賣完,估算應可獲得菲幣600元的利潤。但是賺進來的錢馬上就被用掉了,顯然並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

雖然利維夫婦膝下無子女,沒有撫養孩子所需的開銷,但是收入不穩的生活讓夫妻倆的日子也過得很辛苦。因此他格外的感恩,也慶幸有機會參與慈濟的這項「以工代賑」方案。

他和其他的鄉親同胞一樣,對此工作機會深表讚許和感激。除了可以提供他們穩定的收入來源、改善生活之外,慈濟基金會還有另外一件事情也讓他為之感恩。

他高興的公開表示,參加過慈濟的志工研習活動之後他開始思考有關素食主義的觀念。慈濟在2009年12月27日舉辦的「歲末萬人祈福法會」活動中也提倡素食的觀念,從那個 時候起利維就停止吃豬肉和雞肉的用餐習慣。慈濟改變了利維夫婦倆的觀念與想法,現在他們有更加堅定的信念放棄吃肉。

太陽逐漸西下,D棟建築二樓的右側區域也隨著變得光亮、整潔。包括通往一樓的階梯也變得潔淨無污、閃閃發光。

結束一天的辛苦,儘管是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家,但是獲得的不僅只是用來貼補家計的菲幣250元工資;可以發揮良能、彼此團結、互助合作,善盡職守完成任務,與慈濟一起幫助貧 困同胞所獲得的滿足與成就感才是最大、最有意義的收穫。

下午五點,來自馬利僅那的本地志工開始收拾行囊返家。為家人、為同胞、也為保護大自然,他們要儲備更多的能量來迎接後續幾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不斷滋養心中的愛苗。

圖左 : 蔡昇航師兄每天早上在以工代賑開始之前愛灑,在鄉親心中植入愛的種子。[攝影者:柯敦娜]
圖右 : 以工代賑的鄉親每天將善念化為行動,將善款投入竹筒。[攝影者:柯敦娜]

圖左 : 以工代賑開始,男眾開始清理體育館[攝影者:柯敦娜]
圖右 : 以工代賑的工作人員協助清理捐贈的救傢俱[攝影者:柯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