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冬令關懷獨老 志工送暖如臨尊長

冬令關懷獨老 志工送暖如臨尊長

E-mail 列印
慈濟志工舉辦臺北市獨居老人冬令發放活動,於2011年12月31日假慈濟內湖聯絡處進行發放物資分配,全市分為十六區,需要發放的戶數共有一千五百二十二戶。2012年 1月3日起,各社區代表至慈濟內湖聯絡處領取物資,開始進行獨居老人的訪視以及物資的發放。

落實社區 關懷老人

慈濟志工賴美智表示:「1997年上人提倡志工社區化,期許志工能將社區的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照顧;直到1999年,慈濟開始與臺北市社會局配合,共同關懷獨居老人。關 懷的對象是以六十五歲以上,真正的獨居,或是有家人,但住得很遠,由社會局認定的獨居長者。」

賴美智認為獨居老人的訪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長輩一樣來照顧,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訪視工作至今已經進行了十三年,賴美智看到許多志工非常 投入,不斷地關懷社區的老人,讓她覺得很敬佩也很感動。

知足常樂 廣結善緣

由慈濟志工莊妙卿負責關懷的張榮郎先生,今年七十四歲,平常以撿拾資源回收物維生,莊妙卿說:「老人家相當知足常樂,也以平常心看待生死,覺得別人比他更苦。他每天早上 三、四點,天未亮,就騎著腳踏車出門,到以前年輕時候打工的工地,做資源回收。缺錢時,就拿一些出去賣。」

張榮郎先生養了兩隻小白鴨,是半年多前的一次颱風過後,在河邊撿到的,因為不忍心讓他們被高漲的大水沖走,就把牠們帶回家養了,老人家把牠們當成朋友,相當疼惜。

他的家,其實是沒水沒電、堆滿資源回收物,僅能遮風擋雨的居所。當志工問他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地方,他表示,有很多人比他更苦,他有得吃、有得住,還有一群好朋友。他覺得做 人最重要,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而且不要做壞事。

疼惜物命 發揮良能

一位默默做環保將近二十年,今年高齡八十四歲的陳水棉女士說:「我寧願做環保,也不要坐輪椅。」

獨居在十坪大小的小套房,陳女士有著開朗的笑容,房間的角落堆著一大疊整理好的回收塑膠袋,她表示是要拿去送給店家使用的。

脊椎病變已有多年,導致她無法久坐、久站,甚至久臥,即使如此,她還是每天穿著護腰,在社區附近,沿路撿拾資源回收物。陳水棉女士說:「只要在路上看到(回收物),就會想 撿回來,收集起來捐給慈濟,想說做得歡喜就好。」「我的包包隨時帶著塑膠袋,看到即使是兩三支的寶特瓶,也會撿回來。希望自己健康時能做就盡量做,做到不能做為止。」

物品象徵 愛與關懷

全球高齡化的趨勢,獨居老人將會愈來愈多,慈濟的社區關懷訪視工作,也會持續不斷地進行,慈濟志工莊妙卿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讓他們不覺 得孤單。」賴美智說:「發送的物品只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上人以及全球慈濟人的愛、關懷與慈悲,送給他們,相信他們的感動會大於物品本身的價值。」

圖左 : 2012年1月3日起,各社區至慈濟內湖聯絡處領取物資,進行獨居老人的訪視以及物資的發放。[攝影者:黃吉和]
圖右 : 賴美智認為,把獨居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一樣來照顧,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攝影者:黃吉和]

圖左 : 今年七十四歲的張榮郎,平常以撿拾資源回收物維生,知足常樂,缺錢時,就拿一些出去賣。[攝影者:黃吉和]
圖右 : 陳水棉女士說:「只要在路上看到(回收物),就會想撿回來,收集起來捐給慈濟,想說做得歡喜就好。」[攝影者:黃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