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香港 年初冬夜 為籠民、街友送毛毯

年初冬夜 為籠民、街友送毛毯

E-mail 列印
香港天文臺1月3日報告一股冷鋒將到,氣溫會持續下降,大約只有攝氏十度左右。晚上九時,九位志工聚集在靜思堂,將五箱共四十張毛毯及文宣品搬上輕型貨車,前往最貧窮的地 區之一──深水埗。車子在鴨寮街某處停了下來,因為1月3日要到籠屋派毛毯。

籠屋是指以往一些有著很多上下層鐵架床的單位,每張床的四周用鐵絲網圍著,只留一扇細小的鐵網活動門進出,外表像一只鐵籠,故謂「籠屋」。現今多用木板或鐵板代替鐵絲網, 但仍沿用舊稱。

志工們下車後,路過的人不時向志工們打量著,志工們的情緒亦瀰漫著一絲的緊張。「師兄們先上去,師姊們先不要去,視情況再說,暫時留在這裡看車」、「毛毯不要全部拿出來放 地上,以免旁人看見會來拿……」。經過一輪部署,最後決定一人看車,八人全部出發,往就近一幢殘舊的樓宇、摸黑前進。

站在其中一單位的大門前,廖建威師兄一邊用手拍著門、一邊說著:「我們是佛教慈濟志工,來派毛毯。」重覆了數次後,大門終於打開,依照之前部署,建威師兄帶領師兄先進入單 內位內,不消一會兒,大門又再打開,聽到內裡有聲音說:「可以,進來吧!」師姊們亦進去了。

甫入房子,便聞到一股香煙味,只見一條狹長的通道,兩旁全是木板隔間的籠屋。其中一位籠民大聲說:「不要拍照!你們只可拍攝你們,不可拍攝到房內。」租住著這些廉價籠屋 的,多是領取綜援及失業人士,每個人都有一個住在這裡的理由,生活多不如意。各人的背景各異,而居住環境擠迫,衛生情況不佳,很抗拒外人進入或到訪,警戒心強。

在稍為緊張的發放過程中,志工看到每間狹窄的房內,都有兩層的鐵架床,有些房間中又有房間,像密室一般。籠民算是友善及合作,並主動提報哪位還未領到。在發放時,志工見到 一個令人心酸的情境,在一個下層籠屋的床底下,竟然仍有一人睡在地上,伸出一隻手來向志工示意要毛毯,令人看了真不捨啊!

慈濟香港分會是首次向籠民發放毛毯,緣起於去年11月份,臺灣《慈濟》月刊的記者們,來香港採訪分會的一些人與事,攝影的蕭耀華師兄說,他的父親曾在香港的籠屋居住過,故 他向廖建威師兄表示,希望往籠屋了解一下。使命必達的建威師兄便想方法,可是並不容易。有心就有力,誠意打動下終於有機會,建威師兄便陪伴耀華師兄探訪這處籠屋,與其中一 位較和善的籠民傾談下,才知道他們最需要毛毯。建威師兄便與九龍協力二組及訪視組溝通協調下,造就了今次的突破。

向籠民發放毛毯完畢,志工想到附近的露宿者應該更需要毛毯,剛巧物資有剩餘,志工轉往另一處露宿者聚集的天橋底,向不肯入住避寒中心及不同種族的露宿者發放毛毯。當志工向 一位睡在手推鐵車的婆婆送上毛毯時,她仍念念不忘另一位與她好感情的婆婆,請志工不要把她遺漏掉,真是患難見真情。當天晚上向籠民及露宿者,共發了四十條毛毯。

1月5日晚上九時許,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市區氣溫更低於十度,九位志工再度前往深水埗天橋底,繼續向未領取毛毯的露宿者發放。志工們的善舉,感動了正在關懷露宿者的青年團 體內的一位少女,她堅持要隨分會志工,一起同行至油麻地發放。

有些露宿者睡覺的地方,較為僻靜及難以到達,再加上政府為防露宿者聚集,在某些天橋底的水泥地面,鋪上了很多石頭,讓露宿者難以行走及睡覺,行走時志工都要一一克服這些路 障。十一時多,在尖沙咀的文化中心,志工發放時,仍不忘向露宿者們打聽哪裡還有露宿者聚集,希望能盡力找到多些露宿者,可以送上溫暖的毛毯給他們禦寒,志工才可安心地回 家。這晚共發放了三十多條毛毯。

圖左 : 1月3日,氣溫只有攝氏十度左右,志工們在天橋發現露宿者,致送毛毯並與其互動。[攝影者:廖建威]
圖右 : 1月5日晚上九時許,志工再度繼續向未領取毛毯的露宿者發放。善舉感動了正在關懷露宿者的青年團體內的一位少女(中),她堅持要隨分會志工,一起同行至油麻地發放。[攝影者:廖建威]

圖左 : 尖沙咀海旁,天氣寒冷加上已是零時時份,這裏的情況更差,遮風蔽雨就祗有破爛紙皮箱。[攝影者:廖建威]
圖右 : 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市區氣溫更低於攝氏十度,志工為只有紙皮箱鋪地而睡的街友蓋上毛毯。[攝影者:廖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