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你要當老闆──浴火重生的羅清芳

你要當老闆──浴火重生的羅清芳

E-mail 列印
「清芳,工廠失火……東西全燒光了……你趕快回來……」電話彼端傳來妻子許桂蘭極度驚慌、斷斷續續的哭叫聲。2008年二月二十五日,羅清芳帶著大兒子浩偉,與技術人員正 在泰國洽購機器;突然,妻子的一通電話讓清芳錯愕得說不出一句話,便虛脫地癱在椅子上,待回過神來,父子立刻直奔機場。

返臺的飛機上,清芳愣愣地望著窗外,才一會兒功夫,薄薄的黑幕已悄悄罩上昏黃的天際,他的心有如千斤重般往下沉,自己多年的心血、父親羅宗水引以為榮的眼神……似乎都在瞬 間化成泡影;而當年父親憂鬱的臉龐,和再三的叮嚀:「你一定要努力,要當老闆給人家看,不要被人瞧不起……」更是一幕一幕在眼前晃動……

◎父親的童年

純樸的苗栗農村,橙黃色的夕陽,暈染了一望無際的天邊;在悅耳的蟲鳴鳥叫協奏下,家家戶戶的煙囪,升起了縷縷白煙,不久陣陣飯菜香撲鼻而來。撿拾柴火的孩子們,迫不及待地 挑著、抱著滿載的枯枝、乾草往家裡方向奔跑。

「阿母,我們回來了,肚子好餓,好餓喔﹗」孩子們一進入家門,就不停地嚷嚷著。大人一邊為孩子盛飯,一邊催促:「先去洗手,才以可吃飯。」

「哇!好棒喔﹗有雞肉可以吃吔!?」九歲的羅宗水興奮地跟著說。

「走開啦!這桌不是你們吃的。」叔叔大聲地斥喝聲,重重打在羅宗水和站在一旁的父親心坎上。一向內歛的父親默默牽起宗水的手,黯然地走到隔壁桌坐下來,宗水他娘離去時的淒 楚神情再次浮上心頭。

宗水的母親是不見容於羅家大家族的「二夫人」,雖然已為羅家生下兩男一女,但是仍經常因為家庭生活的一些小事,被叔叔打得鼻青臉腫,父親不忍看她受欺凌,只好無奈地勸她回 娘家;而宗水兄弟也在大人們的異樣眼光中辛苦地成長。

宗水十三歲那年父親辭世,此後,他們兄弟的日子更是無比艱辛,尤其身為大哥的他,除了必須做和大人們同等粗重的工作:一天要割足五頭牛吃的草、十五歲起就要駕著牛車搬運收 割好的稻米等等,更多的是嘲諷與鄙視。也因為這樣,宗水從小就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不要讓人瞧不起。」

當他十七歲有機會去手拉坯廠當學徒時,他就很努力學習,不但白天盡心盡力,甚至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用心觀察老師傅的手藝,然後試著做、試著研究突破,常常到雞鳴時分才放下 手中的陶土,準備繼續該天的正常班工作。

宗水不但將童年受到的歧視遭遇,化作勤奮工作的動力,甚至在他結婚生子後,也不忘殷殷叮嚀孩子們,一定要發奮圖強。

◎父子同心改善經濟

炎熱的暑假,宗水經常帶著五個身材瘦小、打赤腳的孩子,沿著鄉間的道路,來到他工作的手拉坯陶瓷廠,幫忙將陶土揉軟,好讓他可以專於形塑更多成品,增加收入。

當年才七歲的羅清芳,也與兄弟們一樣拿著一坨黏黏的陶土,在檯子上小心翼翼地搓揉著,待陶土完全軟化後,再拿給父親塑形。幾個小時後,汗水一滴一滴地從父親的臉龐滑下,背 部也整個溼透了,而父親仍然咬著牙,手繼續快速地揉動,腳也不斷地推動著下方的推盤……此情此景看在清芳眼裡,實在捨不得父親如此辛勞,小手也就更賣力地揉著黏土。

宗水除了讓孩子從小體會勤勞工作的重要,更在日常生活中觀機逗教,拿自己童年的際遇勉勵孩子:「做人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成功,不要讓人瞧不起。」這句話有如一劑強心針,凝 聚全家人生活的目標。

隨著年歲的漸長,清芳也愈來愈貼心,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下課後,總是先到田裡「放田水」(灌溉農作物或將雨後田裡蓄積太多的水排掉),再回家幫忙醃製鹹菜……才回頭開始 做功課。

到了週末假日,天還未亮,清芳便用扁擔挑著竹簍,在昏暗的月光陪伴下,步行一個小時到苗栗火車站,等著撿拾火車未燒完的煤炭。當火車站工人將煤炭往炭堆一倒,二十幾個孩子 就蜂擁而上爭奪搶拾,甚至還不惜大打出手。這種情形,常讓清芳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悲苦,而暗自決定國小畢業後,要外出學習一技之長來改善家庭經濟。

「你要努力打拚,當老闆,做給人家看,不要讓人瞧不起。」這是清芳即將離開家門,要外出工作時,父親的一再叮嚀,也是他這一輩子的座右銘。

剛開始,清芳到鐵工廠當學徒,每天不斷地用鐵鎚,重複在鋼鐵上敲打著,經過一段日子,身體原就廋弱的他,因為無法承受如此粗重的工作而生病了,不得已只好返回家中休養。不 久,父親由於長期過度勞累也病倒了!清芳只好打起精神到文具店當送貨員,補貼家庭生計。

◎父親愛的陪伴

兩年後,經由親戚介紹,清芳到台北學習網版技術。他每天從早上八點開始做「張網」的工作,一直做到深夜的一、兩點,洗完澡即癱在床上呼呼大睡。他也得替公司送貨,用三輪車 載著二十幾塊網版,走上兩、三小時的路程,才能抵達目的地。老闆待他很好,每次他要出門送貨時,總會塞五塊錢給他,讓他到台北橋時,用三塊錢請做苦力的工人,幫忙將車子推 上必經的一段陡坡,而剩餘兩塊錢,讓他喝涼水消暑氣。因此,他一直跟著這位老闆做網版工作,直到服兵役。

一九七六年,清芳退伍後,即著手規劃創業藍圖,兩年後,開始動手購買生產機器,在桃園縣龜山鄉成立「瑞明網版有限公司」。父親了解兒子創業的困難,馬上在民間「起會」、向 親朋好友調度資金,並將所有的積蓄,全部交給他運用,一心一意只希望他的事業能早日步上軌道。

清芳沒讓父親失望,經過十三年的努力,公司有了相當的規模;同時為了擴大生產設備,他將工廠從龜山移至內壢。此時,六十四歲的父親,已經是陶土手拉坏界的頂尖師父。陶土創 作是父親這一輩子最大的興趣,但是為了清芳,他毅然辭去這份工作,從苗栗北上協助兒子發展事業。當時陶土業界的老闆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為了婉留他,不惜重金禮聘,但他都不 為所動,甘願每個月只領兒子給他的兩萬元薪水。

清芳在父親與妻子的鼎力協助下,除了用心經營,全心全意地努力爭取訂單外,對公司的員工更是關懷備至,即使是下游廠商的員工遇到困難,他也一樣不吝伸出援手。

就這樣公司的訂單愈來愈多,員工也不斷增加。後來為了提升網版的品質,他又聘請了許多專業技術人員,公司的業績因而更加蒸蒸日上,一年比一年更具規模,甚至事業版圖從紡織 界跨足電子界,他不僅在大陸設廠,更於2007年事業最巔峰時刻,計劃更新機具設備,擘畫著美好的願景。

◎三十年心血付之一炬

次年二月二十四日,清芳帶著大兒子浩偉,與技術人員前往泰國購買機器。飛機從地面緩緩升起,機身愈飛愈高,清芳的心境就像窗外的藍天般,清澈明亮、躊躇滿志;在飛機穿透雲 層的一陣顚動後,他的視線再度接觸到的天空,卻已經佈滿一團團烏雲,霎時,他心頭一顫,一股莫名的愁思湧上心頭。

次日,陰霾的天空飄下細細雨絲,「瑞明網版有限公司」的員工用完午餐,正在二樓宿舍休息。突然濃煙竄出,一位黃姓員工發現,立即呼叫另兩位同事協助處理,經灑水搶救無效, 火勢加劇,會計小姐打119求救,並通知老闆娘許桂蘭及午休的員工撤離。

消防隊接獲報案,雖然立刻出動十來部消防車極力搶救,無奈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近四百坪的廠房、機器付之一炬,並波及緊鄰的羅清芳住家,幸好,只延燒部份牆壁裝潢及傢俱,但 是瘖啞員工黃慶章卻因走避不及而葬身火窟……

「各位旅客,請繫好安全帶,再過幾分鐘飛機就要降落桃園機場……」飛機上的播音打斷清芳的思緒,他輕輕拭去眼角鋼上的淚水,蹣跚地跟著兒子步出機艙,走入暗夜中燈火通明的 機場入境大廳。

當晚十點多,范揚富、吳文雄兩位師兄陪伴風塵僕僕的清芳父子來到火災現場,親眼目睹焦黑的廠房、滅火所留下來的水漬,和那一條長長的封鎖線,清芳終於相信他一生努力的事 業,已然在剎那間付之一炬。他無言地垂下頭,內心有著難以言喻的痛楚與沮喪。

◎父梘的感動 上人的關懷

火災發生當時,慈濟的師兄、師姊們聞訊立刻趕往現場,陪同桂蘭至派出所做筆錄,以及關懷往生員工的家屬;第三天又接著來幫忙打掃住家,將每個焦黑處擦拭消毒乾淨,並將牆壁 重新粉刷。

接下來的假日,有上百位慈濟志工來到火災後的現場,人人頭戴安全帽、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地拿著各種機具,進入焦黑的廠房,用電鋸拆解報廢機台、拿大鐵鎚將磚瓦敲碎、用 鏟子一鏟一鏟地清除廢棄物,再一袋一袋送上大貨車……

大夥忙著清理住家時,只見清芳八十一歲的父親坐在一邊老淚縱橫,剛開始大家都以為他是為兒子的多年心血毀於一旦哭泣。沒想到第二天早上,當大家再度集合分配工作時,老爺爺 竟走過來對范揚富說:「昨天我看到好多不認識的人,每一個人都是那麼賣力地工作著,全身弄得髒兮兮,甚至脫下口罩後,臉都黑黑地,清芳告訴我,那是慈濟的師兄、師姊。」

老先生嚥了下口水,再紅著眼眶,哽咽地繼續說:「我活了八十一年,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情形,若不是親眼看到,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會有這麼好的人,這麼好的團體,我真的太感動 太感動,眼淚也就掉個不停!謝謝您們!真的很謝謝您們!」

同年五月間,證嚴上人行腳至中壢,特別關懷清芳及其家人。上人慈祥地詢問清芳夫妻:「吃的、用的夠嗎?」清芳含淚輕輕點頭。上人接著問:「要重新再做嗎?投資需要很多錢, 你要慎重考慮喔!」清芳低聲應:「是。」上人又說:「你受證這麼多年,應該也看很多了,人生無常,下一刻會怎樣無人能知……」

上人慈母般的關懷,讓清芳感到無比的溫馨與懺悔,他慚愧自己受證已經三年了,每天還是忙忙碌碌地只知道賺錢,一點都沒有盡到做弟子該盡的責任;而當他遇到困難時,師兄、師 姊無不個個傾全力幫助他、膚慰他,就是到最後廠房修繕階段,還是主動給予協助,陪他過度難關,此刻他幾乎連抬起頭看上人的勇氣都沒有。

◎浴火重生

火災的重大考驗,師兄、師姊的真誠陪伴,深深感動了他們全家,甚至原衷心於其他道場的妻子,也開始加入慈濟社區資源回收,以及助念、告別式的參與工作,而清芳更是暗自發願 要將這份愛傳出去。

只是,當他強忍著悲痛,積極參與環保、助念……等志工工作時,父親與下游的廠商卻不斷鼓舞他重新出發,將事業恢復原來的規模,好讓兒子接棒;做與不做難以抉擇的拉扯,讓他 再次陷入取捨兩難的煎熬。

幸好,在師兄、師姊的邀約下,清芳一次又一次參與訪視工作,親眼看見幽暗角落裡的苦難人家;加上經常閱讀《慈濟月刊》、《納履足跡》,書上的上人慈示,句句對應著他的心 境,尤其是「下一刻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有一缺九……」終於將他內心的掙扎、怎樣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等猶豫不決的情緒慢慢安住了。

他能理解父親內心的渴望與期待,更清楚行善、行孝是不能等的,所以他選擇兩全其美的辦法,只接少部分的訂單,一方面可填補爸爸的失落感,並藉著送貨到苗栗時,回老家多陪伴 年邁的父親,也特別去關懷已故員工黃慶章的父母親,將他們當作自己的長輩一樣的關懷,彌補彼此心中難以化解的痛,其餘的時間皆投入志工行列。

二○一一年,在因緣俱足下,他勇敢地承擔起互愛隊長的職責。由於組隊的事務繁多,尚未熟悉勤務的他既要邊學邊做,還要負責新推動的《慈悲三昧水懺》經藏演繹的行政、關懷工 作,而且本身也要參與,更要熟悉偈誦文與手語,再去指導隊員……種種壓力讓他有點喘不過氣,甚至感到精神恍惚,以致升起了逃避的念頭。

經過太太與師兄、師姊不斷地鼓勵與支持,慢慢地,他體認到因緣不可失,應該要把握,於是,每天勤加練習。只是偈誦文中有許多的文字,他不會讀,也背不起來,加上還要配合動 作,左右手常常混淆,他不禁有了重重地挫折感。

◎懺悔過往人生

同一組隊的程慈致師姊,看到他的沮喪,就親自到他家中陪讀,一起朗誦,再了解其含意,經過幾天的努力,終能熟記<煩惱障>中的「一一悉懺悔」偈誦文。

熟悉了偈誦文,學習手語應該會比較得心應手,但清芳仍被左邊、右邊的方向困擾著。有一天晚上,他無意間從玻璃窗戶上看見大愛電視手語教學的畫面,正好與手要比的方向是同一 邊,當下高興不已地向妻子說:「唉呀!我有救了,以後我看著窗戶練習手語就不會有問題了。」

經過一次次地朗讀偈誦文,清芳的心就像一次次地被洗滌般愈來愈清淨明亮,他也愈發察覺過往的愚痴行為,而愈覺懺悔。回想當年在商場上,常為自己的頂尖網版技術而貢高我慢的 他,往往與客戶討論網版印出的圖案,是否夠立體、夠生動時,總是傲慢地堅持己見,毫不考慮對方的立場,而且處事強悍。尤其是老客戶許增榮,平均三、四個月,清芳就與他吵一 次架,二十多年累積下來,應已超過上百次。

在「經藏演繹」的彩排過程中,他常常想起上人的開示:「當眾懺悔即清淨。」當下他知道該是付出行動的時候了,於是,他抽出時間親自登門拜訪,向許增榮懺悔,許先生看到他的 改變以及謙卑的態度,微笑著輕拍他的肩膀說:「別在意,一切都過去了。」

六月中旬,「經藏演繹」的演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慈悲三昧水懺』的偈誦文,就像裝上自動播放鍵,在清芳腦海中一再出現,「懺悔,終日盈盈常計算,惡念平生善念斷……不 孝、不順、不倫理……」更有如棍棒般,重重敲打著他,他懺悔自己三、四十年來的歲月,都是汲汲營營於盈利事業,讓中風的母親,住在妹妹所經營的安養院中,雖然付了費用,卻 未躬身侍奉……因此,他趕緊為母親植福──圓滿慈濟榮譽董事,回報慈母恩。

他不只彌補著慈母恩,同時也守住了父親「你要當老闆」的期望;火災後,清芳的公司規模雖然變小了,但是志業卻變大了。

所以,年終歲末祝福時,他上臺「懺悔過往人生」,用充滿感恩的語氣說:「

◎後記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中壢志業園區第一場歲末祝福,羅清芳含淚分享(大多用台語):

敬愛的上人,精舍師父,各位大德及師兄師姊,大家好。阿彌陀佛。

一場火災,啟發我的善念,也找到人生的方向。

如果福報不夠,求不得,求不得,再珍貴的東西,也留不住。(我)少年時創業,完成阿嬤、阿爸的願望。古人言:「爺娘疼子長江水,子想爺娘擔竿長。」.因為行善行孝不能等, 卡使你哪問我,人生為了啥咪拚世命?

我會講,為了三頓,為了生活甲為某子;但是看別人臉色,配合別人的心晟(情), 這是唯一的條件,嘛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拖磨。

已經很久,不知道笑容生做安怎?轉頭看,人生的舞台,是用青春來換。因為你嘛知影,咱攏是為別人在活。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過去生的劇本如何,我也不知道,今生我會廣結善緣,做對的事情,做就對了,為了來生的劇本好好的寫。

一場經藏演繹,洗滌我內心的塵垢,也成長我的慧命。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我重新站起來。我願生生世世追隨上人。

圖左 : 羅清芳長期關懷往生員工黃慶章的父母,用真誠解開心結。[攝影者:程三令]
圖右 : 羅清芳謹記上人的開示:「行善、行孝要及時」,所以經常回苗栗老家探望父親。[攝影者:程三令]

圖左 : 羅清芳的母親雖住在妹妹所經營的安養院,但他也時常去關懷老母親。[攝影者:程三令]
圖右 : 羅清方經歷一場火災後,體悟人生無常,積極投入慈濟志業,付出無所求。[攝影者:呂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