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雲端教學 海外志工獲至寶

雲端教學 海外志工獲至寶

E-mail 列印
2012年慈濟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以臺中分會為主場,首次同步與大陸及馬來西亞共計四十三個點視訊連線上課,寫下歷史的一頁。

中彰區人文真善美第六期通識課程,在緊鑼密鼓籌備下,於今年(2012年)2月12日在慈濟臺中分會展開。現場與大陸、馬來西亞共計四十三個點,中彰區三百二十四人、大陸 與馬來西亞計七百零七人,同步視訊連線上課。

一樓大廳引導人員舉著「請跟我來」的舉牌,不停地穿梭著,為了倡導「無紙化」,負責報到的志工吳純菁忙出一身汗,電容筆與手指頭雙管齊下,不停的點閱電子書上的簽到表,協 助學員報到。她說,同一小隊一起報到比較快速,如單獨一個人又不同小隊,畫面就要不停的轉換,動作就慢,但還是要努力學習。

◎視訊連線 海外學習不是夢

人文真善美志工秉持著上人的期許「為時代作見證,為慈濟寫歷史」的使命,在用心付出的同時,也讓團隊精進相互學習。因此,透過文發處所規劃的「人文真善美的使命」、「新聞 採訪與報導」、「專題報導與規畫」、「恆持剎那」四堂豐富的分享課程,開啟了學員對慈濟人文禮儀、團隊運作與專業理念的思維,進而培育兼具人文與專業的真善美志工。

以臺中為主場,視訊組張廷旭,一早就在音控室與講師臺來回穿梭連線測試,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現場有四十三個點是順暢的,有的可能看得到畫面沒有聲音,有的聽得到聲音沒有 畫面,因此,還有一兩個點收訊不是很順暢。狹長的音控室,張廷旭不停地忙著!他強調,準備工作還是文發處比較辛苦,臺中分會只是在文發處指定的時間內把訊號發出去。

海外碰到連線有問題,會做雙向溝通解決問題,直到今天線上也還在解決問題。張廷旭認為,這次過程不是很完美,今天現場只有一臺攝影機,無法與海外多些互動畫面。但基於現在 的人力配置與設備,稍許的遺憾,期待能做得更好。

陪伴在旁邊的文發處同仁羅世明提到,雖然播放上面有一點小瑕疵,已經是很不錯了。因為以前像這樣要播到海外,有那麼多的學員要收看,就電視臺來講,需要大量設備,要有 OB車、一個副控的導播、整組的工作人員,是非常龐大的團隊,要花費上幾百、千萬的器材,才有辦法做這樣的一個轉播。

拜科技之賜,他讚歎中區團隊的用心,提供給大陸、馬來西亞這麼多點的學員,可以同步學習,對人文真善美的推廣上面,再踏出新的里程碑。

◎因緣一線牽

對於推動海外真善美教育培訓工作的構想,本會文發處同仁賴睿伶提及,連續兩三年來,文發處投入冬令發放的動態培訓,逐漸熟悉大陸各地人文志工的學習生態與進度,建立了默契 與情感。特別的是,為了讓他們可以順暢的開課,避免斷線或者視訊不佳影響品質,還一一篩選過濾,往年很好的課程相關影片,作為備課方案。

首次在臺中分會做視訊連線上通識課,這是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去年,他們來到臺灣尋求文發處協助,希望在海外能夠開課。但是,海外連絡點之多,幅員廣大,需耗費很多講師與人 力,有一定程度的困難。所以,就促成了這一次的因緣,

為了此次課程,文發處在去年的冬令發放動態培訓時,即開始展開課程預告,並且提早和大陸各地真善美幹事溝通協調。開課前,他們舉行了一次大型的連線說明會,彙整大家的意 見。待各點確認參與的狀況後,又開一次課務籌備會,確認執行內容。

◎智慧分享不藏私

今天的第一堂「人文真善美的使命」課程,由本會宗教處同仁郭素芳主講,她以史料溫故知新,強調「慈濟歷史,只要有慈濟人的事件,不可遺漏,讓社會看得見苦難,也看得到救拔 的希望。」藉由臺中東大園區環保站的故事、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故事等,透過畫面、文字完整的紀錄,將會因時間流逝的事留下來。她鼓勵大家學會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看故 事、解讀故事。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大愛臺中部新聞中心文字記者于東玫主講的「新聞採訪與報導」,強調新聞報導現場音應用,讓原音重現,深入四大志業八大腳步報真導善;要看上人開 示,掌握慈濟脈動,例如今年已推動的「八分飽,二分助人好」、「轉動須彌山」,必須確立主軸,把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精彩的課程一幕接一幕,慈濟月刊資深文字撰稿講師李委煌,不藏私的將十五年的採訪經驗跟大家分享。他認為「專題報導與規劃」其構思文章與畫面,也像是在設計一棟建築物,用 「故事」情節來包資料,由情感、感動來帶出技巧。技巧是由身心感動的呈現,而非試圖從技巧激發感情,因為想法會決定記錄的方法。

文字寫得再好也要有影像來輔助,「恆持剎那」講師阮義忠老師將他三十五年的攝影經驗,毫無藏私的與大家分享,他告訴學員:「攝影不能純記錄,要戰戰兢兢,按快門要戒慎虔 誠。」拍一張好的照片就是補捉生命最好的回向,用藝術性的美,為人性之美服務,人、事、物緊緊相扣,讓畫面有加分效果,站對角度更是重要。

◎跳脫框架 找回智慧人生

東莞志工楊義生分享:「原來拍照是要選著拍,不是拍回來再選。」他以為自己學會了光圈、快門、增益、景深等就可以很順暢的出勤務。看到阮老師的照片及分享,心中好震撼,原 來拍有慈濟人文的照片是這麼深奧。

去年(2011年)一場經藏演繹,讓張美蓉、邱政雄夫妻倆加入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邱政雄因承擔影片剪輯,還分期付款添購電腦設備,他只有一個信念「做就對!」但心中許多 的不解與不懂讓他更好奇,更想再多了解慈濟,於是就報名參加本次課程。

透過課程畫面的感動,張美蓉終於了解,如何從事件中找出焦點,她謙虛的說,現階段她經驗還不多,做的也不多,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她已知道真善美志工的一 個方向。

邱政雄有心學習,對任何事的看待,不是「難不難」,而是「有沒有心」。專業課程讓他整個思維完全改觀。以前拿起攝影機去拍的時候,他總覺得好多限制,如今才發覺自己沒有那 麼大的智慧,把那些不同的面向給發掘出來,上過課後讓他跳脫自己的框架又增長了一些。

第三十一小隊學員張玉譁看到講師分享的畫面,深受感動,從中她學習到報導一則真善美新聞的技巧,就是要先能感動自己,才能夠在社區把菩薩力行美善的身影,一一報導出來,因 此讓她找到自己的一個定位。

透過科技資源共享,來自東莞志工林慧月線上表示,課程實在太精采,學員們都來不及抄。對於講師的授課內容對他們相當有幫助,如果能提供簡報,比較不會有遺憾。另外,對於講 師授課及教材準備,希望能夠盡量選擇國語發音。

圖左 : 歷史性的一刻,課前視訊組窗口張廷旭在音控室與海外四十三個點連線測試,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攝影者:楊榮書 ]
圖右 : 張美蓉(右二)經過上通識課了解如何從事件中找出焦點,已知道真善美志工的方向。[攝影者:楊榮書 ]

圖左 :  邱政雄﹝右二﹞分享,以前拿起攝影機去拍的時候,他總覺得好多限制,上過課後讓他跳脫自己的框架又增長了一些。[攝影者:楊榮書 ]
圖右 : 講師李委煌分享「專題報導與規劃」,要由情感、感動來帶出技巧,技巧是由身心感動的呈現,而非試圖從技巧激發感情。[攝影者:楊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