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環教講師 做而優則教

環教講師 做而優則教

E-mail 列印
2012年2月26日一百四十八位環境教育培訓講師,參加「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育第二期研習會」第二天課程,於蘆洲靜思堂進行試講試教實務課程。每位講師各有十二分鐘時 間,分為校園版、機構關懷版及環保站版,進行授課實作,為提昇環境教育的內涵與挺身說環保作練習。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張涵鈞於會前提醒大家:「要確切掌握教學對象的年齡 與教案內容。」

◎愛心經驗勝學歷

「感恩大家一起唸這段『慈濟環保的緣起』,這段文章我還有好幾個字不認識。」花蓮鳳林環境教育種子講師林月華靦腆地說著,阿美族的她用大家最熟悉的臺語,開啟環境教育培訓 講師試講試教的序幕。

林月華是一位紅斑性狼瘡患者,三歲時父親去世,沒有進學校讀過書的月華,只能做辛苦的看護工作,婚後原以為有生活的依靠,沒想到1991年時先生因工作脊椎受傷,家中經濟 重擔又落在月華身上,五個孩子的生活所需,端靠月華的承擔。

走過艱苦歲月,月華說:「我一邊做看護,一邊聽上人的《十二因緣》錄音帶,我才明瞭,人生因果的緣由,我想追隨明師,才從鳳林榮民醫院轉到花蓮慈濟醫院當看護工。」月華常 常趁著工作空檔,到心蓮病房當志工,慢慢地走到慈濟志工的路上。

2002年發現紅斑性狼瘡的月華,隨著孩子的成長獨立,停止了工作,雖然病症帶來疼痛,月華還是堅持志工的路不能停止,於是整修家中庭院成為環保點。臺上的月華用流利的臺 語解說環保點的成立因緣,還有各年齡層參訪的照片與感動,一張照片一個故事,無論是開環保車、退休的上班族、還是分類的人員,還有參訪的小朋友,月華還拿出各項物品說明環 保分類的方法,用實作與分享,帶動環境教育的落實。

◎退而不休學習樂

「垃圾分三類,垃圾、資源回收、廚餘」畫面上生動活潑的三隻小豬,又唱又跳地介紹垃圾分類的重點,這是臺南王溫敏老師運用行政院環保署的宣導短片,說明「清淨在源頭」的精 神,接著播放各種圖片說明環保餐具與用品,隨著講解說明,許多環境教育知識也進入大家心中。

2004年於臺南女中退休的王溫敏,隔年即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隨著上人提出「環保精質化」,啟發了王溫敏對環境教育的使命感,思考環保站的人、事、物應如何提升,她藉由 許多校園與機構的分享,挺身說慈濟環保。溫敏說:「過去環保志工只會埋頭苦作,因應推廣的重要,我也在社區培訓導覽的環保志工,讓人人都懂得做環保與說環保,才能從心中深 耕環保的種子,落實環境教育的推廣。」

這次的課程讓她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彭啟明博士,對於環境教育的新知介紹,日新月異的科技,帶來許多數據的變化,也傳達許多科學新知;王溫敏舉例說:「過去我們常說的冰山融化 了,海平面會上升,現在需要說明,陸冰與海冰所呈現的不同,當我們到大專院校分享時,確實的數據與新知就會受到挑戰。」退而不休的志工生活,讓王溫敏感受終身學習的快樂, 與傳授環境教育為地球盡一分心力的成就。

◎清淨源頭大家做

「清淨在源頭由我們做起。」熱情有勁的試講講師邱麗如,模擬在機構關懷的環保推廣,由讓人印象深刻的口號帶動起,隨著東日本震災、北韓的饑荒與世界各地的災難影片,讓人不 禁緊張了起來。麗如用感性的聲音,帶動大家的慈悲心,互動式的提問,「要救人會不會很難?」「只要『飲食八分飽,二分助人好』就可以助人,你要不要?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 『如果你有十元,要留幾元助人?』」大家認真的回答:「二元」,簡單又活潑的互動,不僅帶動全場的活力還能留下行善方法的深刻印象,從為什麼做環保到心靈環保都能有所了 解。

從彰化北上的邱麗如意猶未盡的拿出隨身道具,「水果網袋是塑膠類你知道嗎?」隨身的塑膠帶與環保用品,麗如說:「我們會接觸的對象,從小朋友、青少年、大學生還有成人,每 一個階段都要用不同的方式與口吻說明,相同的是啟發大家的慈悲心,讓大家都能從心中認同,清淨的種子才能漸漸發芽繼而影響更多人。」

麗如很開心參與這次的課程,過去大家都知道環保與慈濟密不可分,卻找不著整合的方法,麗如說:「昨天甘萬成老師的課,為我們製定了教案四大方向,涵蓋慈濟人文、以身作則的 實作分享、大環境的變化、為何做環保等向度,我想四月再來分享的教案內容一定會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結合得更密切,達成人人愛地球的教學成果。」

擔任評審的宗教處同仁馮建勝於會後分享:「大家資料都準備得很完備,但不要太過冗長,要盡量有震憾性與重點呈現。」教育是一門專業的課題,需要透過演練分享,因應地域性與 講師特質,進行教學精進。

慈濟環境教育師資培訓打破年齡與學歷的界線,透過真人實事、紀錄影片、實作分享與教案規劃等呈現,啟發人人心靈的清淨,眾生根機不同、因緣不同,佛法入世需藉種種方便,將 環境教育的種子,由臺灣開始播下,於全球開出淨潔的果實。

圖左 : 邱麗如拿出隨身的環保碗,說明環境教育隨身做的生活實踐方法。[攝影者:陳忠華]
圖右 :  擔任評審的馮建勝於會後分享:「大家資料都準備得的很完備,但不要太過冗長,要盡量有震憾性與重點呈現。」[攝影者:陳忠華]

圖左 :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張涵鈞於會前提醒大家:「要確切掌握教學對象的年齡與教案內容。」[攝影者:廖世淙 ]
圖右 : 退而不休的王溫敏老師,在環境教育領域找到終身學習與奉獻的方向。[攝影者:陳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