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桃竹真善美志工 用心學習說故事

桃竹真善美志工 用心學習說故事

E-mail 列印
2012年桃竹區人文真善美通識課程,2月26日在桃園靜思堂開課,約有二百五十位志工(新竹區62位)參與。今天是今年的第一堂課,其它三堂分別在3月11、18、 25日;除了有來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及花蓮本會宗教處講師的分享,更有回家作業實作練習,希望能培育人文與專業兼備的真善美志工。

首堂課是來自慈濟花蓮本會的郭素芳老師,她告訴學員,人文真善美的使命是「運用圖文影音忠實記錄,為當代濁世建立清流典範,成為流傳後世的珍貴人文資產。」

什麼樣的新聞才能建立清流典範呢?來自大愛電視台的歐宏瑜老師說:「正向、解決問題的報導,才能淨化人心,為社會帶來安定的力量。」他舉災難新聞為例:「要採訪災民如何互 助,重建的故事,而不是他們的批評與抱怨。」

要如何寫出感動人心,讓人想看下去,可以流傳後世的文章呢?慈濟月刊的李委煌老師表示:「構思文章與畫面,也像是在設計一棟建物般,透過故事,讓它能栩栩如生起來……」但 是如何說故事呢?他舉嚴長壽的看法: 「說故事的先決條件一定要自己先感動,有所啟發,才能感動其他人。」

有一些慈濟人「資深卻人生平淡」,李老師總是努力設法找出他們平凡中的不平凡,再找出一個感動人的切入點做題材,寫出他們的生命故事。十五年來一直從事採訪、寫作工作的李 老師,很享受採訪的過程,也跟受訪者成為朋友,他說:「受訪者如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體會生命的哲學。」所以採訪、寫稿對他來說:「不只是工作,也是不斷學習的經驗。」

不僅文章裡要有故事才能感動人,分享攝影經驗的阮義忠老師也說,照片背後的故事要寫出來,才能顯出它的價值與意義。常跟隨證嚴上人出外行腳的阮老師,以他拍攝的上人照片為 例,向學員解說,他如何掌握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拍攝出有意義、有故事的照片。

服務於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周珊珊,今天就學到了單純的記錄不易引起共鳴的概念,因此以後要學習講故事的能力,才能增加文章的可讀性。與她一起來上課的先生王智元也說:「以後 要多出班、多練習,深入瞭解拍攝的對象,並培養說故事的能力,才能寫出感人的圖說,為圖片加分。」

同樣體會故事才能感動人的另一對夫婦,林秀芬與陳贊州,也是來自新竹、太太學文字、先生學攝影,秀芬說:「以後採訪時,會去深入了解背後的小故事。」她甚至建議,這樣的課 程應每年辦一次。以往出班前,沒有對活動先做功課、先了解的贊州說,他以後會改善這一點,瞭解活動重點後,就不必拍很多的照片,只要拍重點就好了。

上課時,他們的兩個孩子,五年級的女兒及二年級的兒子,在教室外寫作業,也兼照顧比他們小的兩個小女孩,因此秀芬及其他兩位媽媽,有時候會出來看一看四個孩子的相處情況。

秀芬談到帶孩子參加活動的好處,慈濟的大環境會教小孩往善的方向走:「兩個孩子很知足、惜福,不會吵著買手機等不必要的東西。」她給年輕的父母一個提醒:「如果只帶孩子吃 喝玩樂,讓小孩變壞,這樣的結果是很難承擔的。」

學員裡面,也有一些非人文真善美的志工來上課。來自中壢的曾素娥,是新明互愛的組長,上了今天的課,她更了解了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辛苦,因此她以後會更努力尋找這方面的人才 來幫忙,也會隨身攜帶相機及筆記本,不但自己朝「人人都是真善美志工」的方向努力,也會鼓勵別人這樣做,才不會漏掉任何可以流傳後世的珍貴人文資產。

圖左 : 周珊珊說,以後要學習講故事的能力,才能增加文章的可讀性。[攝影者:黃巳龍]
圖右 : 非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曾素娥說,以後會隨身攜帶相機及筆記本,朝「人人都是真善美志工」的方向努力。[攝影者:黃巳龍]

圖左 : 李委煌老師分享如何寫出感動人心,讓人想看下去的文章。[攝影者:黃巳龍]
圖右 : 常帶兩個孩子參加慈濟活動的林秀芬說:「如果只帶孩子吃喝玩樂,讓小孩變壞,這樣的結果是很難承擔的。」[攝影者:黃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