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大愛媽媽學人文 見證好心有好報

大愛媽媽學人文 見證好心有好報

E-mail 列印
大愛媽媽進校園,不光是說故事,還扮演著人文傳承的角色。慈濟志工黃鳳月見證日常生活具備慈濟人文,不只可以跟人家結好緣,還可以度人。學員陳素雲,也分享她的經驗,見證 心有好念,就會有好因緣。

3月5日午後,桃園蘆竹共修處大愛媽媽成長班的十九位學員,一上樓就被熱鬧的歡迎歌包圍。期望這群求知若渴的大愛媽媽們,在這堂課,學習到慈濟的人文精神,樹立良好的人品 典範,進一步到校園,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學生。

說話輕聲細語且謙恭有禮的慈濟志工邱秀玉,受邀前來分享慈濟人文。她一上台,大家就被她那溫柔婉約的笑容和聲音吸引住。她說:「大愛媽媽行儀上的表現就代表慈濟。」因此她 期許大愛媽媽們,在靜思語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守好「身、口、意」,在日常生活中展現慈濟人文。

但什麼是慈濟人文呢?秀玉用影片來告訴大家。「願不說人非不惡口,口吐蓮花聲細柔,願……」在這首背景歌曲中,影片裡的一位員工,對電話那頭的經理頻頻點頭說是,掛完電話 回頭就向旁邊的同事說:「經理生氣起來就破口大罵,真是污辱人!」接著同事們就七嘴八舌地說經理的不是。突然間,經理打開門進到辦公室,眾人啞口無言,瞠目結舌愣住了。

影片結束,秀玉問大家:「看了影片是不是心有戚戚焉?」發脾氣、罵人、背後批評人是一般人不小心會犯的,這些會跟人結惡緣的毛病,要如何避免呢?她提醒大家,在獨處的時候 防心,處眾時慎口,心壞無人知,口惡眾人皆知,只要以慈養心,用慈悲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事、物,就可以跟人家結好緣。這份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就是慈濟人文。

日常生活具備慈濟人文,不只可以跟人家結好緣,還可以度人。慈濟志工黃鳳月分享她與同為慈濟人的先生,居家生活互動的對話,見證了這一點:有一次鳳月撥打電話給在中國工作 的先生,先生在電話中的對答,舉凡噓寒問暖或是話家常,總是輕聲細語的應答,而非大小聲的回應對方,這樣的舉止讓身旁的部屬感到訝異,並深刻感受到,慈濟人不論有沒有穿制 服,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是如此的一致,這點讓部屬覺得很攝心,更體會到,原來人與人的相處之道,是從口說好話開始做起,因此他決定付諸行動,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今年參加慈濟委員培訓的學員陳素雲,也分享她的經驗,見證心有好念,就會有好因緣。有一次,素雲打電話向一位朋友募款,對方口氣卻不佳的回絕說不要繳。想不到多年好友,卻 如此對待,讓她有種淚往肚吞的受挫感,但她還是忍下來,並且心念一轉,將受挫當修行,因此仍用很好的口氣跟朋友說:「感謝你!如果要繳功德款,還是有何困難再跟我說,希望 能幫上忙。」

幾天過去,這位好朋友竟然自己打電話來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是跟你開開玩笑,試探妳的誠心與耐性。」這番話讓素雲當下覺得很慚愧,也才了解為什麼委員要募款的理 由,就是要藉事練心,更體會了無論碰到任何事,守住一念好心的重要。後來這位好朋友不只自己每月捐款,也帶動女兒一起來。

這學期才剛加入大愛媽媽課程的蕭惠芸,看到志工們的舉手投足間都充滿著人文氣質,深深的吸引她。於是回家後,她把客廳當教室,自己的小孩當聽眾,將靜思語融入故事說給孩子 們聽,相信如此不但可以訓練自我成長,還能增進親子關係,也希望爾後,進入校園當大愛媽媽能處處顯出慈濟人文。

圖左 : 隊輔張士芬師姊(戴黑框眼鏡)在知心相契時間和大家交換心得。[攝影者:林芳信]
圖右 : 分組討論讓大家一起分享經驗、解決問題,也拉近了每個人的距離。[攝影者:林芳信]

圖左 : 新進學員蕭惠云(著條紋衣者)分享把客廳當教室,將靜思語融入故事說給孩子聽。[攝影者:林芳信]
圖右 : 學員們專心聆聽 上人開示。[攝影者:林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