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器官捐贈講座 化解迷思更助人

器官捐贈講座 化解迷思更助人

E-mail 列印
醫生會放棄急救我嗎?不曉得宗教允不允許?會不會太老或太年輕呢?害怕家人的反對?不想破壞身體的完整性?過後能改變主意嗎?這一些都是社會大眾對器官捐贈的疑惑。

配合3月8日的世界腎臟日,慈濟雪隆分會於2012年3月11日主辦了一場醫療講座,主題為「生命因您重現光彩~器官捐贈」,希望啟發更多人對器官捐贈的深思,讓生命延續 造福更多人。邀請來自馬大醫院腎臟及內臟專科醫師林仕軍為大家講解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贈的概念以提高民眾的醒覺,更解答了有關器官捐贈的普遍疑惑。

◎需求遠超過供應

根據馬來西亞器官移植資源中心顯示,全國總人口已達至兩千九百萬人,但器官捐贈者只有十八萬八千多人,只佔了全國人口的0.66%。此因為馬來西亞民眾普遍上對器官捐贈存 在誤解,認為捐出器官會導致遺體有殘缺,這也導致許多病患沒機會獲得器官移植的機會而喪失性命。

器官移植是將健康的器官從活人或死人身上移植到病人身上。林醫生解說除了器官,腎、肺、肝、胰以外,身體的組織如眼角膜、骨、骨髓、皮膚也都能被移植。而就目前的情況,腎 臟在器官需求量中排行第一。

每年腎臟病人的增加,遠遠超越腎臟的供應。大馬一年裡的腎臟移植手術個案只有六十宗,而等待換腎的病人卻以千倍數地增長。在沒能得到移植下,病人唯有依靠每星期數次的洗腎 療法。

從2009年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的腎臟捐贈排名落後,相較於國家的經濟成長是不成對比的。大馬只有1%的人民登記為器官捐贈者。林醫生表示,這在國內目前已有一個瓶頸現 象,無法突破,原因在於保守的國情,多元的種族及不同的宗教信仰。此外,法律也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林醫生希望能通過各種的醒覺運動,改變社會大眾的看法。

◎一個簡單的動作

去年年末,一位跌傷腦部而宣告腦死的腎臟病人把眼角膜和骨頭捐出,讓數人受惠。因此當晚,講座還邀得其家屬陳太太前來分享心得。

「當時我是六神無主,又很徬徨,但記得丈夫有捐出器官的意願。得到親人的同意後,就捐了。到今天我都沒有後悔過,因為可以幫助到其他病人」。雖然需提起悲傷往事,但陳太太 期許藉著自身的經歷來啟發更多的人。

林醫生亦表示,一位器官功能有障礙的病人是無法履行常人的職責。對這類病人而言,器官移植是最佳的治愈方法,從而給了病人一個重獲新生的機會。因此,器官捐贈彷如救命的行 為。例如,馬來西亞「心臟女孩」鄭慧儀,十四歲依靠一臺「體外心臟」儀器維持生命九個多月,過後幸運地獲得捐贈心臟,才成功地活下來。

最後,林醫生為大家說明一些疑惑。其實從有意願捐贈器官,到能夠成功捐獻的機率會更低,因為一切要視乎配對成功與否的因緣。所有的宗教都贊同器官捐贈,這更是完全符合佛教 教義裡的四無量心,履行慈悲喜捨。此外,與家人的溝通,個人的捐贈意願也非常重要。 

會上,共有三十五位志工與會眾踴躍響應器官捐贈,簽下手上的意願卡。

對器官捐贈已有認知的梁莞芬小姐,即刻簽下了手上的小卡,而且還法喜的呼籲,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往後或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有何不為之的呢?大家應該一起來行動。志工 林友菁也登記為器官捐贈者,她分享:「講座讓我更了解遺體處理的觀念,我要把生命用到最後一刻,延續它的價值。」

圖左 : 器官捐贈者的家屬陳太太應林醫生的邀請前來分享,雖然她心裡不捨,卻完成丈夫生前的意願,幫助了等待器官救命的病人。[攝影者:李國強]
圖右 : 林仕軍醫生希望能通過器官捐贈的運動,可以改變社會大眾的看法。[攝影者:李國強]

圖左 : 志工與民眾踴躍地在填寫器官捐贈卡,以行動來響應器官捐贈。[攝影者:李國強]
圖右 : 對器官捐贈已有認知的梁莞芬小姐,即刻簽下了手上的小卡。[攝影者:梁德樑]